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樹春

(山東省濰坊軍分區原副政委)

鎖定
李樹春,男,2001年到山東省諸城市人武部任政委,帶領廣大幹部職工連創佳績:連續4年被省軍區評為先進團黨委,連續5年被表彰為全國國防教育先進單位。民兵裝備管理、民兵政治教育等工作受到總部和軍區的表彰。他個人先後榮立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被濟南軍區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山東省軍區黨委作出向他學習的決定,又被表彰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
曾任山東省濰坊軍分區副政委。 [2] 
中文名
李樹春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主要成就
全軍優秀共產黨員

李樹春人物事蹟

熟悉李樹春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買書、讀書。對學習這個問題,李樹春有着這樣的理解:“學習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職責所繫、任務所需。頭腦中有知識,做工作才有本錢,當領導才有資格。”正是由於把學習視為責任,李樹春才能始終保持永不停頓、永不滿足的學習狀態。
李樹春在作戰部隊工作時曾多次被樹為理論學習標兵,到人武部工作後,深感不瞭解、不熟悉的東西很多,他給自己定下一個鐵規矩:工作再忙、外界干擾再多,堅持每天學習一個小時不動搖。
一個小時看上去時間並不長,但能長期堅持下來卻不易。在人武系統工作的同志都知道,作為人武部政委,身兼地方常委,各種會議、活動應接不暇,真要靜下心來學習,談何容易?李樹春處理工學矛盾的基本方法就是擠時間學、見縫插針學、忙裏偷閒學。
多年來,李樹春在學習上養成了幾個好習慣:只要在諸城,沒有特殊情況,每天晚上9點以後都鉚在辦公室學習;只要出發在外,都要帶上幾本書在車上學、在睡前學;只要讀書學習,他都堅持剪貼、摘記、寫筆記。這些年來,他先後剪貼了300多本12大類、共計2000多萬字的學習資料;彙總了《新穎觀點摘錄》、《名人名句拾零》、《哲理箴言集匯》3本集錦;寫下了46萬字的學習心得體會,整理彙編了《哲學百題問答》、《理論百題問答》、《黨史百題問答》、《軍史百題問答》等10多本小冊子;撰寫了140多篇政治教育講課提綱和工作研究文章,在報刊發表了60多篇。其中,他撰寫的《領導幹部應具備“十氣”》等文章,被諸城市市委印發全市黨政領導學習。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是否善於思考。李樹春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方法總結為“一讀、二品、三悟、四用”。實際工作中,他努力把理論和知識轉化為領導思路和工作套路。前些年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李樹春不是停留在個別觀點的摘記和理解上,而是把功夫下在系統學習、融會貫通、具體運用上。他帶領理論骨幹到書店查資料、到市委黨校討教學習體會,連續開了一個周的夜車,整理出黨委“一班人”圍繞讓“三個代表”進入思想、進入工作、進入實踐的課題進行研究討論,形成的學習成果被上級機關和諸城市市委轉發。2005年,他被山東省軍區表彰為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先進個人。
任政委5年,李樹春參加軍地各種會議不計其數,所有的發言稿都是自己動手,從不讓身邊人“捉刀”。

李樹春事業成就

2001年春天,李樹春與原部長杜樹臻同時到山東省諸城市人武部任職。當時,正是這個人武部全面建設處於低谷之際。向來不甘平庸度日的李樹春下定決心要打一場翻身仗。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杜部長和盤托出後,倆人一拍即合。
李樹春上任伊始,有兩件事對他震動很大。一件是,他對民兵工作作了個專題調查,發現有62%的專武幹部和民兵認為仗一時打不起來,即使打起來也上不了第一線,練不練兵無所謂,有的還以各種藉口拒不接受民兵訓練任務。另一件是,徵兵工作展開後,有的鄉(鎮)雖然經過了10多天時間的宣傳發動,但上站體檢人數仍然不到報名應徵人數的一半。嚴峻的現實使李樹春陷入沉思:“習武冷”、“當兵冷”的背後,是人們國防觀念的淡化和憂患意識的缺失。
為改變這種狀況,他先後兩次到北京“國防在線”網站取經,三次到天津市西青區人武部和精騰科貿公司參觀學習國防教育工作。他們投資10萬多元,收集、購買了800多幅珍貴圖片資料,建立了全省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國防教育展廳,為全市黨政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國防教育提供了場所和課堂。他讓政工科製作了100塊國防教育流動展板,親自隨“國防教育大篷車”一道,巡迴在各鄉(鎮)、學校、企事業單位和田間地頭、集貿市場,吸引了50多萬人次參觀學習,營造了濃厚的教育氛圍。
如今的山東諸城,經常能聽到幹部羣眾支持國防的動人故事,時常能看到擁軍優屬的動人場面,當兵光榮、愛軍尚武已蔚然成風。2005年,上級軍事機關從諸城徵集600多名新兵,結果報名應徵的人數就達3000多人。無獨有偶,這幾年來的民兵整組工作,從未出現過人員難集中的現象,只要通知下發,所有參與訓練人員,不管有多麼重要的事,都千方百計參加訓練,並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武部組織的活動中。
邁步起雄風,起步不停歇。這些年來,李樹春率領黨委“一班人”按照“抓基層,打基礎,謀發展”和“抓隊伍,強素質,創特色”的工作思路,一步一步發展,一年一個台階,在軍分區第一家建成指揮自動化系統,建成了一流的營房設施,一流的民兵訓練基地,人武部連續4年被山東省軍區表彰為“先進團級黨委”。
善於創新的政委
李樹春是一個善於創新,敢為人先的人。他不願意跟在別人後面走,常常是以“新”制勝,與時俱進。
他根據新形勢下民兵預備役工作出現的人員難集中、經費難籌措、教育難開展等一系列新情況和新問題,勇當破解難題的“破障手”,探索出了一些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抓好民兵預備役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2002年,中央提出民兵工作的重心要實現由農村向城市轉移。李樹春隨即作了認真調查,發現市直機關和部分職能部門所轄單位多、人員多,過去一直沒有武裝機構和民兵組織。為填補這一“空白”,他積極向市委建議,提出了機構、設置、人員編成、領導關係、工作運行等詳細的計劃方案,徵得市委領導同意,先後在市直機關黨工委和9個局成立了武裝部,建立了民兵組織,使諸城市城市民兵工作形成了體系。這一舉措,當時在山東省開了先河。
諸城市分管民兵預備役工作的副書記李寧向記者説,李樹春向來把創新作為一種追求,緊緊圍繞影響和制約武裝工作發展的“瓶頸”問題攻堅破難,這成為他幹事創業的“助推器”,使不少制約諸城民兵預備役建設發展的難題在他手上一一得到化解。
李樹春從諸城市服裝、養殖、種植等產業逐步做大做強,紛紛聯合起來成立“產業協會”中得到啓示,提出了“依託產業和行業建連”的設想。自2001年6月以來,先後在造紙、種植、車輛製造等行業建起了7個武裝部,組建了13個民兵連,一批“花卉民兵連”、“汽車民兵連”、“編織民兵連”應運而生,不僅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還有效地活躍了基層民兵建設的局面。
這幾年來,李樹春帶領黨委“一班人”先後對制約諸城市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10多個難點問題進行了探索創新,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後有10餘項工作受到省軍區、軍區和總部的表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