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樓遺址

鎖定
李樓遺址,位於河南省汝州市楊樓鎮馬莊村李樓自然村西北,屬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至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址。 [2-3] 
李樓遺址東西625米,南北713米,面積約445625平方米。文化遺存可分為一、二期。一期文化遺蹟有房址、灰坑、土坑墓、甕棺葬等。二期文化遺蹟有房址、灰坑、墓葬等。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它的發掘,補充、豐實了臨汝煤山遺址的實物資料,為探索夏文化中的二里頭文化是從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煤山類型發展而來提供了新的證據。 [3] 
2013年5月3日,李樓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李樓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汝州市楊樓鎮馬莊村李樓自然村西北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夏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88-1-288
面    積
約 445625 m²

李樓遺址歷史沿革

李樓遺址挖掘現場
李樓遺址挖掘現場(2張)
1991~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李樓遺址的中心區域進行過發掘,證明這是一處內涵十分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2009年9月~2010年5月,為配合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汝州市文物局聯合,對輸氣管道所佔壓的李樓遺址部分區域進行考古發掘。 [2] 

李樓遺址遺址特點

李樓遺址東西625米,南北713米,面積約445625平方米。主要包含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文化堆積,和少量二里頭文化的灰坑。文化堆積厚約1~2.1米,上面有近1米厚的近代擾亂層。文化層可大致分為兩層。發現有甕棺葬2座、殘破墓葬2座和不完整的白灰面建築1座。一座甕棺葬為兩個籃紋灰陶罐對口套接,另一座是用一個夾砂橙黃陶方格紋尖平底罐作葬具,罐口部扣着一個磨光黑陶盆。殘墓為單人葬,無隨葬品,骨架保存不完整。白灰面建築大致呈圓角方形,建築在夯實的黃土地基上。白灰面厚約2毫米一層,多達五、六層,中間有一方形灶坑,該房屋顯系多次修補使用。另外,在遺址最下部的灰坑裏有成層的白色螺獅殼,還有許多鹿角、鹿骨和燒過的植物灰燼。 [2]  [4] 
李樓遺址全景 李樓遺址全景

李樓遺址文物遺存

李樓遺址兩次發掘出土遺物依質地不同大致可分為石、陶、骨、蚌等4類。數量最多者是陶器殘片,絕大多數是灰陶,紅陶極少;陶系以夾砂陶居多,泥質陶次之;紋飾以藍紋為主,也有少量繩紋、附加堆紋與磨光陶器。其中完整或可復原小件器物共115件,計有石斧、石錛、石鐮、石刀、礪石、石紡輪、陶紡輪、骨錐、蚌錐、蚌鐮等生產工具和加工工具;石球、石鏃、骨鏃等狩獵工具;陶鼎、罐、斝、豆、壺、杯、甕、盆、器蓋等生活用品;骨笄、蚌飾等裝飾品;田螺、獸骨、鹿角等食用動物遺骸。 [2] 
石斧、石鐮、陶鼎、陶盆等器物

李樓遺址文物價值

李樓遺址屬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至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址。它的發掘,補充、豐實了臨汝煤山遺址的實物資料,為探索夏文化中的二里頭文化是從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煤山類型發展而來提供了新的證據。 [3] 
李樓遺址中出土炭化稻米標本,確認是人工栽培的秈型稻和粳型稻,這表明河南龍山文化的農業生產是以粟作為主,兼營水稻和其他糧食作物的多種經濟。這對研究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水稻的起源栽培和河南龍山文化的農業生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 

李樓遺址保護措施

2006年6月8日,李樓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5月3日,李樓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李樓遺址旅遊信息

李樓遺址地理位置

李樓遺址位於河南省汝州市楊樓鎮馬莊村李樓自然村西北。 [2] 

李樓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從汝州市出發經望嵩中路—望嵩南路—汝南大道—李樓遺址,全程大約21千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