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業茂

(書法家)

鎖定
李業茂,筆名韻石,頓悟齋主,1955年1月生,河南省新鄭市人。 [1] 
中文名
李業茂
籍    貫
河南省新鄭市人
出生日期
1955年1月
筆    名
韻石

李業茂百科名片

1981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數學系,供職於河南省新鄭外國語高中,現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鄭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翰墨書畫院院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作品曾獲河南省第十一、第十二屆羣眾書展優秀獎,全國詩書畫“百姓杯”優秀獎,第三屆中國書畫名家大獎賽精品獎,當代美術家書法家書畫精品邀請展優秀獎。

李業茂個人簡介

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每有所好,必傾其心智,百折不回,縱有無數艱辛,勞苦而不顧,終於窮精微而致廣大,其成功自非常人所料。而以之為樂者,更是置身其間,非不覺其苦累,更把困苦當成人生的莫大快樂,從而達到心境雙忘、無物無我,正如“庖丁解牛”、“莊生夢蝶”一樣,融會而入化境。我所認識的李業茂先生,對於他所愛好的書法藝術,不斷的追求而日臻完善,大概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終為時代同人所矚目。李業茂先生,筆名韻石,1955年出生於新鄭,自幼勤奮,學有所成,1981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數學系,但他並不為其學科所囿,而對於中國文化傳統孜孜以求,耳濡目染,尤其熱衷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書法藝術的探索和學習。李業茂先生現任新鄭外國語高級中學校長,做為一個教育行政管理者,他一直把“囊括大典、網絡百家,融會貫通、兼容幷包”作為不斷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原則,並因此生髮出對書畫藝術的濃厚興趣,並一發而不可收,遂遵循中國傳統之文化,不斷探求,終於升堂入室,使其書法藝術境界不斷昇華。
李業茂先生學書二十餘年,先學顏柳,以端正根基,而後直溯秦漢古風,從《嶧山碑》、《石門頌》、《張遷碑》中,不斷拓展中國傳統書法博大精神的境界。特別對《石門頌》用功最勤,《石門頌》者,由秦而漢,由篆而隸,用筆常篆隸兼施,行筆在飄逸中透出沉穩,靈動中現出堅實。“然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而對《石門頌》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歲月滄桑,知音者稀。因此,體會個中三味,遂為書界同仁心神嚮往之目標。而李業茂行生“思古之情且獨具懷抱,凡今之勢且合乎時宜”,出於對《石門頌》內在精神的深刻理解,為發揚漢代隸書的優良傳統,別開一片天地。在《李業茂臨石門頌》的專著中,常於圓勁的線條中,表現疏朗瀟散的神韻,而於結字,橫畫不求平,豎畫不求直,但求力度,轉折處方圓不拘,率意揮灑,力避雕啄板滯之氣,但求意會,不拘形似。又因摩崖刻石《石門頌》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構造環境,其筆畫多有剝濁,因此,李業茂先生對《石門頌》的臨寫多有甄別,並因此為隸書的學習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成功的凡例。
自《李業茂臨石門頌》一書出版後,人們多知李業茂先生善隸書,其實李業茂先生在行草上亦多有用功。李業茂先生之行草宗法二王,尤對《蘭亭序》、《十七帖》鍾愛有加,中國傳統書法帖為正宗,碑學輔之,李業茂先生之所以深得中國傳統書法三味,當賴於對中國書法理論的正確理解。仔細研究可以發現,他的作品每每通過筆筆遒勁的線條而表達出其獨特的審美情趣。心之所思,意之所極、情緒之跌宕,意象之明滅,聚赴腕底,無不期然而然者,概皆因學於古人得於今人者,全援歷史之積澱,厚積而薄發,故而能近古而不泥古,有奇正開合之美,而無荒狂怪誕之失 ;有奔騰變化之妙而無支離破碎之病 ;有風流藴藉之容而無譁眾取寵之態也。
新鄭地處九州之中,物受正氣,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建邦立國之地,五千年輝煌的華夏文化濫觴於此。生於斯,長於斯,工作於斯的李業茂先生長期浸潤在這片古老深邃的土地上,對中華民族文化情有獨鍾,幾十年耳濡目染,一往情深。源遠自然流長,根深必然葉茂。惟其如此,才能登高望遠,再上層樓。所謂書如其人,人如其人,即一個人的綜合文化素質的總和,決定着一個人書法藝術水平的優劣高下。李業茂先生不僅生活閲歷豐富,而且學識淵博,文理兼通,這就為其書法創作奠定了一個寬廣高大的平台,在此基礎上,伴着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和中華民族新的崛起,必定能給李業茂先生的書法創作以新的契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雖然李業茂先生在書法藝術的探索中殫精竭慮,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但卻很少以功利目的去沽名釣譽,這種執著奉獻、求真求美的境界決定着李業茂先生書法創作的高品味。李業茂先生曾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高級班的學習,現作為北京李強先生的書法書法工作室的弟子向上追求着。這種對藝術自在、自信、自覺的精神必將促進李業茂先生在今後的書法創作中不斷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參考資料
  • 1.    中國少林書畫研究會河南分會,中國榜書家協會河南創作中心主辦;鄭玉昆主編;韓鳳道,秦書祥,趙國珍副主編,少林翰墨,中國少林書畫研究會,2007.09,第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