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楚瀛

鎖定
李楚瀛(1904-1950),曾用名龍、成就、就,字自勳,廣東省連縣(今連州市)三江寨腳人。民國13年(1924)1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12月畢業後,任國民革命教導師第2團3連見習排長,參加東征、北伐等作戰。民國16年7月,任第1軍l師3團1營營長。民國22年3月,為83師247旅旅長,參加對鄂豫皖蘇區的“圍剿”和參加長城抗戰。民國26年在廬山受訓,畢業於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
中文名
李楚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50年
畢業院校
陸軍大學
出生地
廣東連縣
人物生平
抗戰全面爆發後,李楚瀛在津浦路抗擊日軍,後參加武漢會戰、中原戰場幾次關鍵戰役。先後參加南昌、豫南、豫中、棗宜、中條山等會戰,先後任第23師師長(授少將軍銜),第85軍軍長、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兼85軍軍長。抗戰8年,始終在抗日最前線。抗戰勝利後,獲頒忠勤勳章和勝利勳章。
民國35年(1946)9月,李楚瀛任第5兵團整編第3師師長,次年11月,任第5兵團副司令,率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陳賡兵團和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作戰。民國37年9月,授予中將軍銜。12月,任淞滬警備司令部中將副司令(未到上海履職)。
民國38年(1949)5月,李楚瀛任廣東省第5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轄連陽4縣。7月,兼任連縣縣長。到連陽任職後,圖謀把連陽四縣建為“反共基地”,千方百計強化統治措施,強迫18~40歲男丁均受短期軍事訓練,建立鄉團地方武裝,攻打共產黨游擊隊根據地。強徵貨物、人頭税捐、搜刮白銀稻穀。頒佈反動的“十殺”(參共者殺、通共者殺、濟共者殺、庇共者殺、縱共者殺、貼共標語者殺、播共言論者殺、知情不報者殺、為共引路者殺、剿共不力者殺)禁令,在半年多內,有近千間民房被焚燒,500多人被慘殺。11月,又將原保安部隊改編為新編反共救國軍第9軍,自任軍長,下轄3個師,共1.3萬多人。同時,強迫所屬機關團體職員、學校師生、商民等在各地宣誓“反共”,擬訂“應變”計劃,把連陽4縣劃分為5個“游擊區”,以瑤區南崗、油嶺為總基地,準備長期頑抗。
連縣人民政府成立前夕,李楚瀛原定計劃把連州城付諸一炬,因倉皇撤退,圖謀未逞。1949年12月16日,在南崗矮凳坳一石洞中被解放軍俘獲。1950年11月16日,經曲江縣人民政府公審,在韶關被處決。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志 1979-2000 32 人物卷,方誌出版社,2014.08,第615-6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