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植

(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副教授、流體力學學科點副主任)

鎖定
李植,男,博士,北京大學副教授,流體力學學科點副主任。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 [1] 
1999年9月任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講師、副教授(2001年8月)。 [2] 
中文名
李植 [1]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莫斯科大學 [1]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流體力學
職    務
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講師
學術代表作
An improved theory of long waves on the water surface [1] 
主要成就
北京大學2000-2001學年度教學優秀獎 [1] 
性    別
職    稱
副教授 [1] 

李植擔任職務

副教授,流體力學學科點副主任,負責教學工作 [1] 

李植教育經歷

1991年9月至1996年7月 本科,碩士,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 [1]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 博士,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 [1] 
1999年9月,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講師,副教授(2001年8月) [1] 

李植研究領域

流體力學,水波動力學,環境熱力學 [1] 

李植背景資料

李植研究工作

(1)提出求解帶高階非線性項和色散項的修正KdV方程的一種近似變換,把問題歸結為求解可積的高階KdV方程。 [1] 
(2)導出了描述自由液膜有限振幅振動的演化方程組,分析了方程組的Hamilton結構,給出薄膜非線性破損的數值解。 [1] 
(3)研究了軸對稱液體射流的Hamilton表述。 [1] 
(4)研究興趣是環境熱力學,嘗試用熱力學方法描述地球生態系統的演化規律,評價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 

李植教學工作

擔任力學系本科生的基礎課“流體力學”和研究生的必修課“高等流體力學”、選修課“高等熱力學”的主講教師,是力學系教學委員成員,負責流體力學學科點的教學工作。 [1] 

李植機構任職

擔任國際雜誌《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的編輯 [1] 

李植獲得榮譽

北京大學2000-2001學年度教學優秀獎,正大獎教金 [1] 

李植主要論文

(1)Li Zhi, Sibgatullin, N. R., An improved theory of long waves on the water surface, J. Appl. Math. Mech., 1997, 61(2): 177-182 (Prikl. Mat. Mekh., 1997, 61(2): 184-189) [1] 
(2)Hu Jianlan, Feng, X. and Li Zhi, Exact traveling wave solutions of some nonlinear physical models, I. The fifth order KdV type equations, 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 2000, 5(3): 118-124 [1] 
(3)Li Zhi, On the Hamiltonian formulation of thin free liquid sheets, Proceedings of 2001 ASME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November 11-16, 2001, New York, DE-Vol. 111, 377-380 [1] 

李植相關報道

2023年12月17日,媒體報道:副教授“跨欄”進北大,高校開放再引熱議。 [2] 
李植在文章中表示,北大自2008年起開始進門查證件,此前北大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進。而自2019年開始,北大在校門口安裝了閘機和人臉識別設備,需要人臉識別或核驗證件後方可進門,因為不願意耽誤時間查驗證件,他往往直接跨過閘機欄杆就進去了。 [4] 
學校迴應
北大表示,該校推出多種舉措服務,保障校內外人員入校。
1、保衞部、計算中心、校友辦公室等聯合開發各類人員預約入校系統,開放校外人員多渠道入校服務。
2、自主研發校門小程序應用平台、閘機數據管理中心、遊客數據服務平台等,為校門服務來訪人員提供多種入校核驗方式。
3、強化校門執勤保安員服務培訓,突出接待程序、風紀風貌和問題處理,提升校外人員通行效率,注重優化來校體驗。
4、建立保障出入校工作的數據小組,24小時提供專業保障,為入校核驗、值班值守、來訪應訴等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
5、運用數據治理,測算人員出入、存量情況,綜合校內活動、校園容載能力等因素,動態調整入校方式、入校人數規模等。
6、為校內賓館住宿人員、參加各類活動人員等提供多次出入校服務保障。
7、正在自主研發出入校服務平台,為各類來校人員提供多方式、多條件入校服務,最大限度滿足社會人員入校需求。平台計劃2024年新學期啓用。
8、進一步瞭解元旦、寒假期間社會人員入校參觀的需求,結合校內具體情況,在參觀名額、入校方式等方面進行適度靈活調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