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桐

(歷史人物)

鎖定
李桐,字維貢,號封若,又號侗庵。卒於六月十九日,門人私諡曰“貞愍”。生萬曆二十六(1598)年戊戌十一月十五日,卒監國魯元(1646)年六月十九日,享年四十九,葛世振撰墓誌銘。配:倪氏,生萬曆二十二(1594)年甲午十二月二十二日,卒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六月二十二日,與公俱葬穿山小亹之原。生三子:文昶、文昱、文暹(奇)。女二:長適樓孝廉侄;次適王宜仙。
中文名
李桐
別    名
維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封若
主要著作
《海東逸史》清·翁洲老民
●卷十四·忠義一
◎李桐(子文昶、文昱)
李桐字封若,號侗庵,鄞縣人。三歲而孤,事兩母盡孝。為諸生,不屑數行墨。甲申之變,抗言於諸當事,請發義旅以待勤王之舉。南都亡,呼天大慟,遂得疾,呼祝宗祈死。會浙東舉義,錢肅樂強之起,乃稍稍進食。遣長子文昶從軍,授兵部主事。病稍愈。明年六月,紹興陷,哭曰:“吾今定死矣!”疾果作,遂卒,年四十九。門人私諡“貞愍先生”。
文昶與弟文昱葬父畢,墨縗赴海上,崎嶇軍旅。文昱亦授户部主事。辛卯,翁洲失守,扈王出海,遭風同溺死。
全祖望撰《鮚埼亭集》卷二十七
貞愍李先生傳
貞愍先生李桐字封若,鄞人也,學者稱為侗庵先生,光祿監德繼之子。生三歲而孤。事其適母董孺人、生母王孺人皆至孝,而於適母禮節更加隆。及適母卒,而所以事生母者亦如之。時人服其知禮。讀書通大義,不屑數行墨。肆力於詩古文詞,尤思通當世之故,講明忠孝節行,諤諤難犯,一時多非笑之。而前輩董文敏公元宰、曹文忠公石倉暨徐興公、林六長、何無咎、陳仲醇諸名士深器重之。
甲申三月十九日之變,先生於大臨所抗言國恩不可不報,請發義旅次於江干,以待撫臣勤王之舉。監司盧公牧舟是之,未能應也。先生乃日號啕當事馬前,並詰責諸鄉老,遂遭嗔怒,且有欲除之者。尚書鄴仙馮公曰:“諸公即自謂力薄不能報國仇,奈何更殺義士?”乃邀先生至其邸呵護之。牧舟亦慰勞之,以是得免。
南都昏濁,先生悒悒不得志,遁入白鷗莊,呼天涕泗,作悲憤詩,遂成沉疾。逾年而有五月十一日之變,昕夕呼祝宗有所請,疾遂篤。會浙東兵起,錢忠介公登壇嘆曰:“宜急令侗庵主之!”遣使以告。先生病中霍然起,稍稍進食,乃遣長子文昶從軍,忠介疏授兵部主事。自江干立國,侗庵之病稍愈,已而事漸不支,侗庵復申前請,疾復篤。六月初一日之變,侗庵曰:“吾今定死矣!”果以是月十九日卒,説者以為祈死而得死。年四十九。忠介時在翁洲,哭之慟。門人私諡曰‘貞愍’。
文昶哭謂其弟文昱曰:“汝知而父所以死乎?”葬畢,相與墨衰赴海上,崎嶇軍事。文昱亦授户部主事。辛亥,翁洲失守,扈王而出。九月二十六日,兄弟同日覆舟,溺於海中。少子文暹曰:“吾今不可以妄出。”杜門養母,其純孝一稟先生家法雲。
嗚呼!桑海之際,吾鄉號稱節義之區。顧所稱六狂生、五君子,多出自學校韋布之徒,其薦紳鉅公出而同之者,錢、莊、沈、馮數人而已。年來文獻脱落,雖有奇節,不能自振於忌諱沉淪之下,遂與亳社聲靈同歸寂滅。予每為梓里前輩罔羅散失,六狂生輩之行實漸以表章,而溯厥前茅,先生為首。又況文昶兄弟以忠作孝,文暹屈節事親,皆先生之教也。而叩之諸李,莫有知者,其亦可痛也夫!
先生嘗與楊尚寶南仲、陳御史平若、陸舍人敬身詮次同裏前輩曰《甬東詩括》,又手輯先世詩文曰《衣德集》。其自著曰《侗庵集》。嗣後先生族子鄴嗣因詩括遂為《甬上耆舊詩》,因《衣德集》遂為《砌裏文獻錄》,則皆先河之力也。
先生三子,惟文昱有子允錫,撫於其叔,娶婦,然卒以無子絕祀。其所居長松館,自文昶兄弟死國,二婦入道,舍為梵宇,即所謂薜蘿庵者也。餘每過而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