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曼村

鎖定
李曼村(1917年10月~1996年8月25日),山東章丘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獨立二團中隊長,第三遊擊支隊連長,營政治教導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特務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1940年 起任山東縱隊第三旅營政治教導員,第八團政治委員,清河軍區清西獨立團政治委員,渤海軍區第六軍分區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兼警七旅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第七師政治委員,第十一師政治委員。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二十九師政治委員。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周村、萊蕪、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副政治委員,第三政治幹部學校、政治師範學校、第二政治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1961年起任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軍事學院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1985年任國防大學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5年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增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2] 
中文名
李曼村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7年10月
逝世日期
1996年8月25日
畢業院校
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
出生地
山東省章丘市普集街道萬山村
軍    銜
少將(1955年)

李曼村人物生平

李曼村(1917~1996.8)男, 山東省章丘市普集領萬山村人.
1932 年考入濟南山家省立第一多村師範學校。在校期受到共產黨人王文軒、姚仲明等人的影響,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37 年2月回家鄉受聘於小學任教。“七七"事變日軍南下後,於當年底與宋樂生、方子成等人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國同盟.
1938 年2月在章丘依白山三山峪舉行抗日武裝起義,被推舉為章丘人民抗日救國軍司令。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率所部編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任六支隊二十一中對中隊長。後萬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連長、營教導員。八路軍山京縱隊第三支對特務團政治處主任、政委,山東縱隊第三旅營教導員、團政委、清河軍區清西獨立團政委、渤海軍區第六軍分區政委等職,率部在清河平原幵展遊擊故爭。解放成爭時期,先後任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兼警備七旅政委兼中共清河地委書記、山東軍區第七師政委、第十一師政委、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八十三師政委、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等職,率部參加了周村、張店、鄒平、齊東、薬芫、泰安、濟南、淮海、渡江、淞滬、福州等哉役、戰鬥。
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副政委、華東軍區第三政治幹部學校、政治師範學校第二政治學校校長兼政委、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氏、部長,軍事學院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國防大學副政委等職。1955 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85 年9月在中國共聲黨全國代表會上増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988 年3月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1] 

李曼村重要事蹟

1937年12月,日寇渡過黃河侵佔濟南。隨後,從濟陽渡黃河搶佔了章丘城(今繡惠鎮)。國難當頭,章丘的愛國志士憂心如焚。當時,在天尊院小學任教的李曼村和在普集學校任教的宋怡翔(曾用名宋樂生)等人多次在祖營塢村宋怡翔家中秘密集會,學習有關抗日救亡的進步報刊,討論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12月中旬,李曼村、宋怡翔、方子成、張洪超等人在宋怡翔家秘密開會,商定仿照“全國抗日救國總會”章程,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國會”。
1938年1月,李曼村、宋怡翔、方子成、張洪超、陳明英(現名陳瑛) 、張元楷、張聘三等,分頭到萬山村、祖營塢、龍華、三山峪、王家莊、東西珠窩、於家莊、上柏莊等村聯絡抗日進步力量,動員各村人民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通過秘密聯絡,附近村莊積極分子活動起來了,各村不少進步青年、工人、農民都準備加入抗日隊伍。正當抗日隊伍醖釀上山集合之際,聽當地不少羣眾反映“山北來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那裏各莊的秩序很好,集市也挺正常....”。
李曼村、宋怡翔兩人越過長白山,到長山縣找到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司令部,廖容標、馬耀南.姚仲明等領導同志熱情接待了他們,鼓勵他們脱下長衫,拿起武器,拉起抗日隊伍打日本侵略者。這次去山北尋找共產黨的領導是章丘人民組建抗日武裝部隊的重要一步。1938年2月8日,廖容標司令帶着部隊從長山縣越過長白山,進駐章丘萬山村的淨土寺。當晚,在萬山村召開了村民大會,宣講抗日主張和黨的政策,發動羣眾抗戰。部隊還把帶來的長山縣日偽“維持會”會長、漢奸李聖璽槍斃在萬山村北頭。這一行動,對當地發動抗日武裝起了促進作用。
1938年2月16日晚,李曼村、宋怡翔、方子成、張洪超等人認為武裝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決定在三山峪村北面的石峪寺舉行起義。石峪寺位於長白山之陽,地形複雜,有利於抗日活動的開展。經過兩三天時間,隊伍很快發展到七八十人,有五六十支步槍、短槍、土槍,還有部分大刀和紅纓槍。部隊集結起來後,經幾個發起人商定,暫定名為“章丘人民抗日救國軍”,推選李曼村擔任司令,宋怡翔任政治指導員,方子成為參謀,張洪超負責後勤工作,張聘三為司務長,張元楷任文書,劉其香、張書琴、李士盛做通信、警衞工作。
抗日隊伍成立之後,首先面臨的是武器和擴充兵源問題。當時各村的地主和部分富裕農户為了保家自衞買了部分鋼槍,有的農户是鐵匠工人,自己也造了部分槍支自用或出賣,也有拾到國民黨潰兵丟棄的槍支收藏起來的。部隊分頭到各村動員,有些農民帶槍上山參加抗日隊伍,有的把槍交給部隊使用,形勢發展很好。
1938年3月3日拂曉,為迫使孟月樓的“護家自衞隊”交出槍支,章丘人民抗日救國軍包圍了十九郎村孟家大院,向他們宣傳喊話。狡猾的孟月樓,在眼看被捉的情況下,使用了緩兵之計,派代表前來談判,以爭取時間,暗地裏卻派人去普集據點,勾結日、偽軍來十九郎莊襲擊抗日隊伍。抗日救國軍發現日軍由東南方向背後開火後,便主動撤離十九郎莊,返回長白山。這是隊伍第一次作戰,雖沒有人員傷亡,李曼村卻深深感到只有依靠黨的組織和領導才能取得鬥爭的勝利。 [3] 
參考資料
  • 1.    濟南市史志辦公室編. 濟南年鑑 1997[M]. 濟南:濟南出版社, 1997.09:297.
  • 2.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第2卷[M].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2006:484.
  • 3.    濟南市檔案局(館)編. 穿越時空的記憶 濟南檔案史料探微[M]. 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2007.09: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