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曦晨

鎖定
李曦晨(1912~1939.12),原名世光,字梅秋,著名烈士。臨淄縣敬信鄉(今臨淄區齊陵鎮)齊家終村人。1933年3月3日,因叛徒告密,在益都縣城新華客棧被捕。1938年7月7日,軍訓團改編為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十團。他任政治處主任。1939年9月,三支隊成立獨立團,他任團政治委員。12月他率軍轉戰萊蕪地帶,在茶葉口以北,被敵人包圍,突圍時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李曦晨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39年12月
出生地
臨淄縣敬信鄉(今臨淄區齊陵鎮)齊家終村
原    名
李世光
人物生平
李曦晨(1912~1939.12),原名世光,字梅秋,著名烈士。臨淄縣敬信鄉(今臨淄區齊陵鎮)齊家終村人。1927年考入臨淄縣立中學,當選為學生會常務委員。在校曾以《歡迎土匪》為題演講,初展他宿志除舊創新的胸懷。1930年考入山東省立第四師範,在進步教師馬石庵(馬千里)的影響下,參加“左翼作家聯盟“。1931年5月1日,在中共地下黨的指導下,組織四師、省立十中,師範講習所等校學生飛行集會,開展“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宣傳活動。是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任中共益都縣委青年部部長、四師支部書記。1932年,中共益都縣委遭破壞,他擔任益都縣黨團聯合委員會書記,整頓十中黨支部,建立北官營黨支部,並創辦了秘密刊物《赤鋒報》。1933年3月3日,因叛徒告密,在益都縣城新華客棧被捕。他沒有暴露身份,在國民黨第三陸軍軍事法庭上,始終以“抗日愛國無罪”答辯,法庭無更多實證,強判他五年徒刑結案。 [1] 
1934年5月,轉押他入山東第五監獄。他在獄中,領導難友,要求改善伙食和享有閲讀書報的權利,進行絕食鬥爭。司法當局又把他轉押山東省政治反省院,他又兩次領導絕食鬥爭,要求改善待遇,當局只好再把他轉回益都縣山東第四監獄。益都教育界人士聞訊,紛紛到監獄探視,轟動縣城。當局為隔斷他與人們的聯繫,又對他施以“流押“,欲讓他疲於奔命,不得影響他人。先後流押益都、臨朐、臨淄、桓台、章丘等看守所。而他則利用“流押”機會,沿途宣傳團結抗日主張,擴大影響。當局技窮,給他加刑五年。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反省院在監獄門口貼出“誰想出獄,籤個名即可”的告示,要他們自首出獄,李曦晨堅持要當局承認他無罪才肯出獄,直到反省院潰散時,李曦晨才堂堂正正離開了反省院。李出獄後與中共魯東工委取得聯繫,回到臨淄縣,與第二小學校長李人鳳等創建了縣內第一支抗日武裝一一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1938年2月6日向魯東工委彙報情況後,組織又派共產黨員楊滌生、嶽拙元等來到這支隊伍。1938年7月7日,軍訓團改編為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十團。他任政治處主任。1939年9月,三支隊成立獨立團,他任團政治委員。12月他率軍轉戰萊蕪地帶,在茶葉口以北,被敵人包圍,突圍時壯烈犧牲。 [1] 
參考資料
  • 1.    淄博市志編纂委員會,淄博市志 下,中華書局,1995年07月,第2298-22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