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昭壽

鎖定
李昭壽(1822年?—1881年),又作兆受、兆壽、長壽,清廷賜名世忠,字松崖,號良臣,河南固始陳淋子鎮人,清末政治、軍事人物。
李昭壽早年落魄,多次入獄。咸豐三年(1853年)在霍邱起兵,響應捻軍及太平軍,翌年被清軍打敗,受撫於道員何桂珍。咸豐五年(1855年)殺何桂珍,歸順太平天國,隸屬李秀成麾下,歷任七十二檢點、殿右拾文將帥、河南省文將帥,負責為太平軍聯絡捻軍,屢立戰功,但有擾民之弊。咸豐八年(1858年)駐守江北重鎮滁州,因與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不和,加上家屬被清將勝保綁架並挾為人質,故而投降勝保,倒戈獻城,其部眾編為“豫勝營”,後累官至欽差幫辦安徽軍務、辦理招安事宜、江南提督、庫楚特依巴圖魯,割據滁州一帶。同治三年(1864年)為求自保,主動向兩江總督曾國藩上交自己控制的滁州等城及豫勝營,開缺回籍。
李昭壽失勢後,仍多次犯法,終於在光緒七年(1881年)因毆辱貢生吳廷鑑一案而被清廷下令處死於安慶
本    名
李昭壽
別    名
李世忠
李兆受
賊禿
松崖
良臣
所處時代
清末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固始陳淋子鎮李家老樓
出生日期
約 1822年
逝世日期
1881年
主要成就
協助太平軍聯絡捻軍

李昭壽人物生平

李昭壽早年生涯

李昭壽出身於河南固始的一個破落地主家庭,自幼貧賤,頭禿又狡黠,曾在村塾讀書,動輒逃學,父母尋找他時,發現他在檐壁上。此後他經常偷竊同村人的財物,而自家的雞和豬卻越來越多。再後來,他還能“竿上立、壁上行”,宗族都稱他為“賊禿”。 [1] 
長大後,李昭壽“身長八尺”“輕捷如猿”,曾多次犯法而被關進商城、固始、霍邱等地的監獄,因為沒錢賄賂獄卒,獄卒就把他綁在便器上,獄卒撒尿的時候都會濺到他的牙齒上,他哀求獄卒不要撒得太急,獄卒就打開他的嘴巴,把尿撒進他的嘴裏。後來又一個老獄卒可憐他,給他飯食,他才能活着走出監獄。 [1] 

李昭壽起兵反清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佔領江寧(今江蘇南京),改稱天京,建立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同年派李開芳林鳳祥北伐滿清,迅速挺近安徽、河南等地。當地的捻黨紛紛起事,社會秩序開始動搖。李昭壽與薛之元也趁亂起義於霍邱,得到數千餘兵力,打擊地方團練,牽制了河南、安徽的部分清軍。 [1]  [2] 
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李昭壽進攻商城的王家院牆,清軍副將春明等陣亡,清廷震動,命河南巡撫英桂與駐守正陽關的提督秦定三會師圍剿李昭壽,李昭壽據守卜家店固守。光州知州趙登畯領兵鎮壓,擒獲李昭壽的同黨周魁、陳玉順、陳金旺等,李昭壽敗退至青峯嶺。不久,李昭壽再次進入固始、商城境內,並與太平天國西征軍取得聯繫,計劃共同攻打商城。六月十七日,李昭壽先圍商城,被大學士周祖培之弟周祖頤所率的團練隊伍擊退,接着連敗於順河集、葉家集。此時太平軍受挫於湘軍,未能應約北上,李昭壽孤軍奮戰,試圖再圍商城,被固始知縣蒯賀蓀、縣丞張曜擊敗,退走霍山,張曜率軍追擊,在廟灣斬李昭壽的同黨宋之貴,追殺至流波疃,斬殺李兆慶等一百多人,安徽寧池太廣兵備道何桂珍傳檄商城、固始團練堵住其北面,金寨團練堵住其東面,自己率部下堵住其西面,李昭壽走投無路,率六千之眾向何桂珍投降,隸其麾下為兵,時為咸豐四年(1854年)十月。 [1]  [2] 

李昭壽歸順天國

咸豐五年(1855年),李昭壽因對太平軍的戰功,獲賞五品頂戴。 [4]  他在霍山縣寨箕山興築石城,欲為久居之計。不料其宿仇周祖頤與固始練總王庭蘭合作,乘夜偷襲寨箕山,攻破李昭壽所築石城,李昭壽奔回何桂珍營中。當時軍中缺乏糧食,起初每人每日給面一斤作為軍餉,後來何桂珍又減半兩次,李昭壽對此極為不滿。不久李昭壽的同黨馬超江被匪徒殺死,李昭壽憤怒官軍不能抓到兇手。何桂珍又請安徽巡撫福濟給李昭壽一個官差,福濟不聽,並密書暗示何桂珍殺掉李昭壽以絕後患,李昭壽截獲此信,認為何桂珍出賣自己,便於同年十一月初三日在英山小南門宴請何桂珍等47人,設伏兵將他們全部殺死,並再次反清,投奔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太平天國拜他為七十二檢點。 [2]  [3] 
李昭壽集團簡表 李昭壽集團簡表 [33]
咸豐六年(1856年)七月,李秀成命李昭壽聯絡捻軍,李昭壽之前與捻軍首領張樂行龔得樹等有交情,就寫信給在三河尖的張樂行,張樂行同意與太平天國聯合作戰。 [5]  後因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出現短期混亂,聯合作戰一度延宕。
咸豐七年(1857年)正月,捻軍根據地雉河集失守,張樂行再入三河尖,準備聯絡太平軍。這時,李昭壽正跟隨李秀成、陳玉成掃蕩安徽清軍,他建議太平軍再次聯絡張樂行,張樂行接受太平天國的招撫,二月初九日與李秀成、陳玉成及李昭壽會師於霍邱,展開聯合作戰。其後,李昭壽跟隨李秀成及捻軍龔得樹部到攻打正陽關,攻下正陽關後一度所向披靡,攻入豫東地區。然而張樂行連為清將勝保所敗,於五月撤至霍邱,投歸李昭壽。李昭壽便會合薛之元以皖豫邊界葉家集為據點,聯合太平天國右軍主將韋俊部進攻河南固始、商城,企圖挽回敗局。結果,李昭壽在商城遇到自己的宿敵周祖頤,不久兵敗。後來,霍邱因張金桂降清而陷落,正陽關被圍,捻軍情形危急。李昭壽奉命南下霍邱救援捻軍,使其突圍。李昭壽救出捻軍後,張樂行、龔得樹與李昭壽部太平軍撤出正陽關地區,與李秀成在六安會師。敗退六安後,李昭壽所部曾再次奪回霍邱、正陽關一帶的控制權,至八月底因寡不敵眾而敗。 [2]  [6]  九月,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往援鎮江,李昭壽建議將六安州交給張樂行,其後隨李秀成東下,佯攻廬州,迫使清軍困守廬州,從而順利佔領滁州全椒、來安等地,並以此為據點,抗擊江北大營的攻擊,屏蔽天京西北。十一月二十日,鎮江失守,李昭壽、李秀成又返回皖北。洪秀全為了表彰李昭壽的功績,封他為“殿右拾文將帥”,又任“河南省文將帥”。 [4]  十二月,李昭壽應陳玉成之請,往救固始,途中逗留不進,在家鄉大宴宗族。後聽説韋俊在固始外圍被擊敗,遂返回桐城 [7] 

李昭壽再降清廷

李昭壽為太平天國效力期間,軍紀敗壞,不僅擾民,而且與太平軍守將多次發生衝突。 [8]  他救陳玉成於固始,卻逗留不進,後來陳玉成打算斬了他,應李昭壽反覆哀求才放了一馬,但從此與陳玉成結下樑子。 [1]  咸豐八年(1858年)春,藏在尉氏縣的李昭壽家屬被勝保抓獲,勝保以此為籌碼,讓江蘇知縣姜錫恩通過李昭壽身邊的掌書陳學書勸降李昭壽,李昭壽本來已與陳玉成不和,聽説被綁架的妻兒老母受到勝保優待,便應允受撫。 [4]  [6]  四月,李昭壽奉李秀成命守滁州,派人稟告勝保,擬先獻滁州,再圖別縣。七月,李昭壽至清流關投降勝保,勝保賞以花翎、三品頂戴、馬匹、瑪瑙、煙壺等物,但李昭壽表示公開歸順的時機未至,要繼續潛伏在太平天國一段時間,勝保答應。當月,李秀成召開第二次樅陽會議,確立了收復皖北、解圍天京的作戰計劃。李昭壽由滁州參加二克廬州之戰,取得勝利。八月,李秀成、李昭壽與陳玉成、吳如孝會師,在滁州烏衣鎮大敗德興阿、勝保所率清軍,其後連戰連捷,至九月初一日攻克揚州,二破江北大營。隨後陳、李聯軍在天京外圍作戰,湘軍則趁機攻入安徽。李秀成將滁州、來安、全椒、天長等江北重鎮的防守任務交給李昭壽,由李昭壽的同黨薛之元防守江浦、浦口(太平天國的天浦省),勝保命其獻城自效。九月二十四日,清軍攻天長,李昭壽倒戈,伏兵自城內殺出,太平軍大敗,天長落入清軍手中、滁州、來安等地也被李昭壽獻給清朝。李昭壽降清後,被清廷封為參將,奉旨賜名世忠,所部四萬餘眾經勝保裁撤為一萬八千人(一説一萬七千人),號“豫勝營”,每月提供餉鹽,令其自行售賣以充軍餉。 [9-10] 
咸豐九年(1859年)六、七月,李昭壽與陳玉成連續交戰,使其無法佔領滁州、來安等地。包括李秀成在內的多名太平軍將領寫信勸其回頭,但李昭壽不為所動,並回信説自己與陳玉成誓不兩立,要與之“親戰三合,一決雌雄”。 [4] 
咸豐十年(1860年),清廷以袁甲三替換勝保衞欽差大臣,李昭壽遂歸其節制。袁甲三繼續優待李昭壽,升他為幫辦軍務、江南提督(後升至“欽差幫辦安徽軍務、辦理招安事宜、江南提督軍門、庫楚特依巴圖魯”)。翌年,李昭壽的豫勝營攻陷六合、夭長二縣。 [11]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李昭壽佔領江浦、浦口。與此同時,多隆阿率清軍攻廬州,陳玉成飛章告急,洪秀全乃遣陳坤書黃文金救援。清政府以為金陵可乘,催李昭壽取九洑洲,與湘軍會攻金陵,於是李昭壽又轉歸兩江總督曾國藩調度。 [11] 

李昭壽被迫解甲

李昭壽鎮守滁州五年,其“豫勝營”部眾也從不到兩萬人擴張到五、六萬人,他擁兵自重,豪橫不法,“自滁以西,北屬五河,皆其關鎮”,清廷官吏形同虛設,無法管理民眾。李昭壽還捆鹽自售、設卡抽釐、暴掠農民,儼然割據一方的軍閥。 [11]  曾國藩節制李昭壽之“豫勝營”後,認為其“心跡難測”,痛恨其“專利擾民” [12]  ,但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的大局起見,並未馬上動他,而是採取了“不甚資其力,亦不輕調其兵,暗銷其予智自雄、非我莫屬之驕志”的策略。 [13]  但曾國藩的親信郭嵩燾出任兩淮鹽運使以後,立即規定各營配鹽必須由鹽運使掣驗,並攔截李昭壽的私鹽,連同其船一起充公,使李昭壽有所收斂,亦使清政府收入大增。 [14]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李昭壽與皖北另一軍閥苗沛霖為爭鹽船而大戰洪澤湖,李秀成趁機派愛王黃崇發、顧王吳如孝攻下九洑洲及江浦、浦口。與此同時,勝保獲罪,李昭壽又上書為其辯護,清廷予以申斥,革職留任。不久苗沛霖反叛,李昭壽參與平叛,曾國藩請準開復李昭壽。然而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向清廷嚴劾李昭壽之跋扈不法,漕運總督吳棠亦上奏摺,指責李昭壽盤踞滁州、六合一帶,“姦淫擄掠,甚於寇賊”以及搶奪鹽利等惡劣行徑。清廷即於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二十日連發內廷密寄,令僧格林沁、曾國藩、吳棠及安徽巡撫唐訓方密商處置李昭壽之法,並提出由曾國藩飭調李昭壽到曾國藩大營,勒令其獻出踞地及各釐卡,其所部交曾國藩挑選歸併於湘軍,由曾國藩分派名將統領,如有不遵,則令僧格林沁予以剿滅。 [15] 
李昭壽及其部將已經嗅到了清廷對自己動手的氣息,經過反覆商議、權衡利弊,李昭壽決定在曾國藩行動前主動交權,以免步苗沛霖後塵。 [16]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初一日,李昭壽致函曾國藩,表示願交出自己控制的五河、滁州、全椒、天長、六合等城,至於“豫勝營”兵勇,或進攻江南,或另行調撥,或酌量遣散歸農,悉聽曾國藩斟酌辦理。正月初三日又移文曾國藩,説明他已將所部大小炮船裁撤,水勇概行遣散,所辦炮位百餘尊情願捐獻報效,請曾國藩派棄驗收解回。在交涉獻城解兵的過程中,李昭壽稱病始終不赴曾國藩大營。曾國藩亦未強求,於四月十二日正式發出《李世忠開缺回籍折》,李昭壽從此失勢。 [15] 

李昭壽不法被殺

李昭壽解除了兵柄,卻並未立即迴歸原籍,經常攜攜姬妾優伶往來漢口、揚州、上海等處。同治六年(1867年),李昭壽原來在捻軍中的好友李藴泰全軍覆沒,逃到安徽五河,投奔李昭壽家躲避。李昭壽綁縛李藴泰親送給安徽巡撫英翰 [27]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李昭壽赴江寧謁見曾國藩,又到了揚州,為房產與外國人發生爭執;又因前處州鎮總兵陳國瑞曾截留其軍餉、誣殺其部將,李昭壽來揚州後又強迫李昭壽的戲班到處送演、並強索李昭壽的山石,李昭壽為報新仇舊恨,便率眾闖入陳國瑞寓中,將陳國瑞縛置舟中,飛速航行至四里鋪,勒索財物。曾國藩派人作出公判,以李昭壽上年即曾軟禁謀楊姓道員,勒令出銀數萬,此次又軟禁陳國瑞,其行徑同於擄人勒贖,請准將李昭壽革職,勒令回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清政府批准。 [17] 
李昭壽回河南原籍之後,又有士紳多人連疏彈劾他,於是清政府再發上諭,稱“有人奏李昭壽在葉家集(今屬安徽霍邱)地方修築堡寨五處,私藏炮械,召集亡命,種種不法,着皖、豫兩省巡撫查明具奏”。由於兩巡撫奏章所言李昭壽行徑相差懸殊,清政府命曾國藩再次認真核實。曾國藩即派前署皖南鎮總兵劉啓發前往密查。劉啓發至河南固始,見李昭壽所居瓦房、草房共有二百餘間,門房巡更房有洋槍、白臘杆等武器,皆不精良,為李昭壽防盜所用。這一場風波才暫告平息。 [17]  [18] 
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昭壽獲准居住於安徽,“以避物議”。 [19]  此後他又到處開賭場、販鴉片,甚至曾遠赴香港。 [20]  光緒七年(1881年),李昭壽至安徽當塗開設賭場,被官府執送安慶。 [15]  六月,李昭壽以自己“衰病侵尋”為由,請回河南原籍,清廷不許。 [21]  十月,候補直隸州知州吳廷選派湯守魯在朱復盛飯店尋找差役,不慎進入住在飯店旁邊的李昭壽舊部黃銀懷的住房,兩人發生爭執鬥毆,引發眾人圍觀,期間黃銀懷財物遺失。黃銀懷認為是吳家的湯守魯偷的,告訴李昭壽,李昭壽便率人闖入吳家,將吳廷選之弟貢生吳廷鑑抓至街頭,一陣痛打,並凌辱其母吳李氏與僕人黎季庭,然後把吳廷鑑和黎季庭押送縣衙,控告其行搶(另一説起因為黃銀懷之妾被吳廷選的差役調戲 [23]  ,還有一説是吳廷鑑欠了李昭壽煙資 [24]  ),但安徽巡撫裕祿判定李昭壽有罪,並將其行徑上奏清廷,請示是否從重治罪。清廷於十月二十八日下達上諭,命令裕祿將李昭壽立即正法。 [22]  據説李昭壽臨刑前説:“我昔居巍位,若有詔賜死,當先謝恩。”要求取回官服以便謝恩,但被裕祿拒絕 [24]  ;又表示:“吾無大罪惡,唯枉殺何桂珍,宜有此報。” [23] 

李昭壽主要影響

李昭壽聯合天捻

李昭壽為太平天國效力期間,最重要的貢獻是促成了太平軍和捻軍的聯合作戰。太平軍利用他與捻軍領袖張樂行、龔德樹等人的交情,讓他負責牽線搭橋,聯絡捻軍,終於在咸豐七年(1857年)二月使太平軍與捻軍會師於霍邱。捻軍的加入對太平天國扭轉天京事變後的不利戰局起到重大作用。隨着幾萬名捻軍的加入,太平天國北方的屏障得以構築起來,從而減緩了北方的軍事壓力。天京失守後,遵王賴文光也依託捻軍展開恢復太平天國的運動。可見捻軍的加入是給太平天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而李昭壽在其中的功勞最大。 [34] 

李昭壽降清影響

李昭壽掌握着淮南江北的滁州等要地,統轄二十四軍,故勝保判斷“李昭壽之向背,實為全局之所關”。 [35]  經過他的爭取,李昭壽在咸豐八年(1858年)九月正式降清,李昭壽的降清給太平天國造成重大損失,二解京圍的戰果化為烏有,天京被暴露在清軍威脅之下。同時,李昭壽的降清也帶動了太平天國的投清高潮,李昭壽先是策動鎮守江浦的薛之元投降,其後又策動了唐禧菁、杜宜魁、黃雅冬、陳仕明、孫葵心等將領投降,使太平天國喪失大量土地,從而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敗亡。 [27] 

李昭壽歷史評價

  • 李秀成:本主將自與爾共事以來,覺爾大有作為,將才不俗,故惜爾如珍寶,視爾如手足,揆爾之為人,諒知情義,必知始終如一,必知患難同當,竟不意爾乃反骨之人。早知其如此,悔已遲矣! [28] 
  • 曾國藩:①此輩暴戾險詐,最難馴馭。投誠六年,官至一品,而其黨眾尚不脱盜賊行徑。 [29]  ②昔年為天下所痛惡,近年解兵歸裏,頗知斂抑,或可保首領以沒乎! [30] 
  • 劉體智:世忠本劇盜,綜其所行所為,一死不足蔽辜,然臨刑數語,猶有磊落之象。 [24] 
  • 謝興堯:雖其人兇猛粗俗不足道,然于軍事上,則確為關係兩方存亡之人物。因其素知太平軍中事,故昭壽降清後,天京上下太平軍往來常常受其制,並六困天京,昭壽即居其一。太平天國之亡,不無間接受昭壽之影響………世忠固有取死之道,而實所以致其死者,有近因,有遠因,謂為執國法可,謂為報私怨,亦無不可。要之,世忠之素性,既不安分,當時曾國藩之請革職,其罪已超越於死,則其後日之正法,亦為識者所逆料……世忠狠鷙善戰,其在滿清或太平軍,均為江北淮揚間之屏障,其長處在慷慨得軍心,不吝資財,故亡命無賴多樂附之,且為之致死。卒因任性兇恣,為仇家所乘,以罹於禍,怨毒之於人甚矣! [31] 
  • 羅爾綱:這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叛徒,最後還是滾在自己的血泊中結束了骯髒的一生。 [27] 
  • 賈熟村:李昭壽本來就是一個雞鳴狗盜之徒,該集團的主要成員絕大多數是捻軍和太平天國的叛徒。他們忽左忽右,忽明忽暗,從始到終,都在進行着政治上的投機和軍事上的冒險。該集團既是一個特種地主集團,同時也帶有濃烈的流氓無產者的屬性。 [15] 
  • 劉晨:對於李昭壽一生的所作所為,歷史自有公道,其罪惡也終以自身的不得善終而結束。但是對於他曾為太平軍做出的貢獻,我們不能閉口不談。 [32] 

李昭壽人際關係

  • 母親:李時氏 [25] 
  • 妻妾:李周氏 [25]  ,另有妾室二十六人以上 [18] 
  • 兒子:李顯才(早死)、李顯謀(化名李洪,加入哥老會,後欲起事,為父報仇,光緒十七年(1891年)被清政府破獲,兩年後身份暴露,服毒自盡)、李成彬(曾中河南鄉試副榜)、李顯誠、李顯貽 [26] 

李昭壽人物爭議

李昭壽的生年不見於文獻史料記載。據李昭壽旁系後代所説,李昭壽是六十整歲死的,結合舊時習慣使用虛歲,故可推定其生年為道光二年(1822年)。 [36]  另有著作稱李昭壽生於道光五年(1825年),但出處不明。 [37] 

李昭壽後世紀念

李昭壽墓位於河南固始陳淋子鎮李後樓,現屬固始縣祖師鄉 [36] 
參考資料
  • 1.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捻軍》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95—297頁
  • 2.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捻軍》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79—80頁
  • 3.    李元度:《天嶽山館文鈔》卷七,《何文貞公別傳》:大府檄公駐英山,然公任事八閲月,支見銀止三百兩,不足供夏炊,民兵相從且多,又益以兆受降卒,無所得食。初,人日餉面一觔,殺至四之一,猶弗給,五月十一日,師遂潰。方兆受之降也,公請縻以官秩,大府難之,至是絕糧,意不能無望,徒感公忠誠,不忍背。無何,超江為土人所殺,兆受籲公拘其仇,弗得,益大恚,則設位哭吊,捻黨麇集,於是皖、豫諸帥爭以兆受反狀聞,榜於衢,購兆受頭千金。兆受詣公自陳,公推赤心拊慰之,稍定矣。會當道以密書繇驛達公,屬先發制之,書為兆受得,兆受謂公賣已也,遂以十一月三日伏兵戕公於英山之小南門,焚其屍揚之,從死者四十七人。
  • 4.    《近代史資料》第30號,第23—24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1-07-13]
  • 5.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52—353頁
  • 6.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捻軍》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86頁
  • 7.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捻軍》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96頁
  • 8.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60頁
  • 9.    酈純.《太平天國軍事史概述 下 第1冊》:中華書局,1982年:第85—87頁
  • 10.    劉晨.《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67—269頁
  • 11.    池子華.《晚清中國政治與社會》: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98—200頁
  • 12.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奏稿六:嶽麓書社,2011年:第604頁
  • 13.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書信四:嶽麓書社,2011年:第510頁
  • 14.    郭嵩燾.《郭嵩燾全集》15:嶽麓書社,2012年:第762頁
  • 15.    賈熟村.清政府是如何解決李昭壽的[J].近代史研究,1984,{4}(03):209-214.
  • 16.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捻軍》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99頁
  • 17.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捻軍》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98—102頁
  • 18.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奏稿十二:嶽麓書社,2011年:第495—500頁
  • 19.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339,同治十一年八月十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7-13]
  • 20.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15,光緒元年八月初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7-13]
  • 21.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131,光緒七年六月十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7-13]
  • 22.    祝慶祺等編.《刑案匯覽三編》第4卷: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537—538頁
  • 23.    胡思敬:《國聞備乘》,榮孟源、章伯鋒主編:《近代稗海》(第一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13頁。
  • 24.    劉體智:《異辭錄》卷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7-13]
  • 25.    《欽定剿平捻匪方略》卷三十九:臣勝保親提訊問,據就獲之盧恩照供系李兆受姨兄,李兆受囑伊代送家屬,並據李兆受之母李時氏妻、李周氏其子李賢彩等,均各供認不諱,確係李兆受逆屬無疑……
  • 26.    劉錚雲.《檔案中的歷史 清代政治與社會》: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20—222頁
  • 27.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八十七 傳第四十六 叛徒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7-14]
  • 28.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2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695頁
  • 29.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家書二:嶽麓書社,2011年:第16頁
  • 30.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日記四:嶽麓書社,2011年:第417頁
  • 31.    謝興堯.《太平天國史事論叢》: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212、232—233頁
  • 32.    劉晨.《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73頁
  • 33.    賈熟村.《太平天國時期的地主階級》: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4—165頁
  • 34.    劉晨.《蕭朝貴與太平天國早期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64頁
  • 35.    《欽定剿平捻匪方略》卷四十六:李昭壽一股兇焰尚熾,查其所領二十四軍,每軍實有二千五百人,以二十軍計之,眾以數萬,賊中推為勁卒……現欲輸誠納款,……所稱先獻滁州,後圖他策,若能盡如所言,則其黨羽數萬,不為我敵,轉為我用,即粵逆之勢愈孤,捻逆之氣亦奪,淮南皖北指顧肅清,是李昭壽之向背,實為全局之轉關。
  • 36.    王啓.《華僑為何稱唐人 王啓史志文集》:美國源流出版社,1986年:第105—106頁
  • 37.    賈熟村.《太平天國時期的地主階級》: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