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春秀

(革命烈士)

鎖定
李春秀,乳名二滿河(1905—1931),祖籍山西省河曲縣巡集鎮瓦窯村人。1931年6月9日,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李春秀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西省河曲縣巡集鎮瓦窯村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31年6月9日
主要成就
創辦臨河一校、蠻會二校、烏蘭淖爾三校

目錄

李春秀人物生平

李春秀,乳名二滿河(1905—1931),祖籍山西省河曲縣巡集鎮瓦窯村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晉西北連年遭受大旱,其父李月明帶着全家逃難到了薩縣。在春秀幼年時,其父病故。其母賈氏因生活所迫,帶着孩子招贅了本村農民嶽羅,結為夫妻。嶽羅給天主教堂種地當長工,剛滿十歲的春秀,一面幫着繼父種地,一面在教堂小學裏唸書。當他將近高小畢業時,在“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下,參與反對天主教外國神甫壓迫的活動。最後,比利時國籍葛神甫剝奪了他在教堂唸書的權利。
1922年春,薩、託二縣遭受嚴重旱災,嶽羅帶着全家逃難來到蠻會。嶽羅租種蠻會天主教堂的土地維持生活,年僅十八歲的李春秀,以他淺薄的學歷,擔任了蠻會天主教堂小學教員。那時,教堂比利時神甫林允中,綽號“林半吊子”,不僅霸佔耕地,還擁有武裝,甚至超越當地政府,包攬民事訴訟,隨便監禁、傷害無辜的中國人。李春秀懷着對洋神甫的滿腔仇恨,利用給學生上課的機會,不斷向他們灌輸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羣眾稱讚他為“小李先生”。
1925年,爆發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此時李春秀結識了劉志遠(即劉進仁,早期河套地下黨員)和教師王汝賢。在“五卅”運動的影響下,李春秀和王汝賢首先在學生中發起了反對林半吊子的罷課鬥爭。一次,王汝賢畫了一張漫畫:一個洋人跪在地上,後邊站着一個雄糾糾的中國人端着槍正在槍斃他,畫上還寫着:“洋靈魂要下十八層地獄”。林允中看到此畫後,氣急敗壞地派人將王汝賢叫來舉拳就打,王隨手擰住林的胳膊將其推倒在地。於是林允中惱羞成怒,開除了王汝賢,並驅逐出蠻會城。對此,李春秀立即組織學生罷課,聲援王汝賢,並親自找林允中提出抗議,結果林允中又將李春秀開除出校。
李春秀被開除後不久,臨河設治局委任他為三區代表(三區所轄蠻會一帶)。一次,李春秀到三區工作,正遇上林允中包庇、窩藏着一個強姦幼女犯拒不交出。他説服了警察所長姚傑三,向林要人,並將林抓住扔到了糞堆上,迫使他交出了罪犯,使罪犯得到了應有的懲處,打擊了林允中的囂張氣焰。
1927年7月,李春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中共臨河支部建立,李春秀擔任黨支部的組織、軍運委員,公開身份是臨河教育局督導員。為了奪取教育權,興辦自己的公立學校,李春秀組織學生和羣眾展開了同天主教堂的鬥爭。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共募捐辦學經費2000餘元(銀幣),辦起了臨河一校、蠻會二校、烏蘭淖三校公立學校,組織進步青年進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培養了一批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同時,李春秀還經常深入到羣眾之中積極進行建黨工作,經過培養和考驗,先後介紹白英、陳廣範、杜方方、劉崑山、韓元茂、陳六仁、王鞋匠等人入黨,並建立了蠻會、陝壩、大順城黨的小組,發展壯大了河套地區黨的組織。
1928年,綏遠山區遭受大旱,大批難民逃來河套。支部決定派李春秀去搞難民工作,他先後到大順成、王亮灘、陝壩等地區,對難民做廣泛的思想和組織工作。當時東王亮灘難民聚集最多,正值隆冬,難民們搭着茅庵棲身,一户難民因茅庵失火,燒死了一個小女孩,許多難民圍着被燒焦的屍骸,失聲痛哭。李春秀見此慘狀,即發動難民們組織起來,選出代表一百多名,到臨河縣政府請願,要求救濟。當難民們包圍了縣衙門,縣長黃彥邦嚇慌了手腳,被迫之下,縣政府向難民們每人發放了糜子二斗,以救燃眉之急,取得了鬥爭的勝利。
1929年春,饑荒更加嚴重,地主們囤積居奇,糧價一日數漲,原先一石糜子四元,漲到四十元,到處都有餓死人的慘狀。蠻會街頭到處是插着草標賣孩子的人,有的是賣老婆。因飢餓而懸樑和服毒自殺者比比皆是。陝壩街上和西沙壕,每天都要往城壕裏扔20多具凍餓死的屍體。針對這種悲慘情景,黨支部及時組織難民,發動了“奪糧鬥爭”。李春秀帶領難民到聖家營子槍了地主張大奇的糧食。張雖然向政府控告,也無濟於事。
同年5月,河套地區大種洋煙(鴉片),臨河縣派出各地的丈煙委員,受地主賄賂以多丈少,相反,對窮人以少丈多,趁機貪污勒索,大發其財。李春秀髮動窮人上告,並選出代表到縣衙門見縣長白保莊揭露丈煙委員的貪贓枉法行為,在羣眾壓力下,縣政府將丈煙委員撤職查辦。同時,李春秀等又進一·步發動難民羣眾,聯名向綏遠省政府要求買地(因當時可耕地多數被天主教堂和大地主所霸佔,只有閒散土地,地權統歸綏遠地畝局)。經李春秀等人發動,在臨河、陝壩、蠻會、王亮灘、三道橋等地,請願買地簽名者竟達千人以上,經過反覆鬥爭,迫使臨河地畝局接受了難民買地的要求。接着黨組織在陝壩成立了“農業合作社”,作為黨的外圍組織,領導羣眾繼續開展了鬥爭。
黨組織為了建立自己的武裝,1929年底,黨派李春秀打入王英部隊搞兵運。他先在駐防包頭的王英護路隊內,取得了排長職務,團結士兵開展工作。後因該部被晉軍打散,他隨即撤離。同年6月,黨派李春秀深入到馬仲英部搞兵運工作,後因這支部隊素質太差,難於開展工作,他奉命又退出馬部。
1931年2月,王英匪部進入臨河,與退居五原的晉軍黑馬隊形成對塒局面。支部決定深入到駐紮在五原的晉軍黑馬隊裏搞兵運,並打算從王英部隊裏聯絡一部分力量搞自己的武裝。當時王英部下有個姓劉的連長,早些時與李春秀有“換帖”之交,思想比較進步,傾向革命。李春秀利用這個關係搞了個排長職務,並與黑馬隊進行聯繫。當時黑馬隊糧餉缺乏,軍心渙散,6月間有一個連醖釀譁變,並派人聯繫通知消息。李春秀帶着兩個助手到達五原,隱蔽在新城北門的水閘附近,並按照線索取得聯繫,決定次日行動。由於工作失密,被奸細出賣。第二日拂曉,敵人派出兩個連,將李春秀住地包圍。李春秀等開槍射擊準備突圍,由於敵人四面封鎖,最後因彈盡被捕。
李春秀被捕後,敵人認為:一個青年知識分子敢做這種事,絕非偶然。對他施行嚴刑逼供,要他交出後台。李春秀英勇不屈,敵人無法,只好以“策動譁變,持槍拒捕”為由,決定殺害他。黨組織雖然多方營救。未能奏效。
1931年6月9日上午,李春秀被敵人押赴刑場,途中,他大義凜然,昂首挺胸,向沿街圍觀的羣眾慷慨陳詞,號召人們要組織起來,跟着共產黨鬧革命。當時圍觀的羣眾深為感動,有的説:“咱們這裏也有共產黨啦。”有的伸着大姆指稱讚“共產黨是好樣的,壞傢伙快要完蛋了”。還有的自動送酒為他餞行。臨刑前他高呼:“打倒一切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時年27歲。
李春秀是我黨在河套地下鬥爭中第一個為革命英勇獻身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63年,李春秀被黨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將埋葬在五原的忠骨移至蠻會重新安葬。 [1] 
參考資料
  • 1.    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杭錦後旗志,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1989.08,第589-5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