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明灝

鎖定
李明灝(1897-1980),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新陽橫田人,幼入私塾。民國3年(1914)入淥江中學。11年7月畢業於日本東京士官學校。歸國後,相繼任長沙陸軍講武堂少校隊副、廣州大本營軍政部銓敍科科長。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次年。先後任廣州陸軍講武學校教育長,攻鄂軍司令部參謀、參謀處長,兩次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的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後任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2] 
中文名
李明灝
別    名
字仲堅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7年9月19日
逝世日期
1980年8月25日
畢業院校
日本東京士官學校
出生地
湖南省醴陵縣新陽鄉橫田村
獲得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

李明灝人物生平

李明灝,字仲堅。陸軍中將。1897年9月19日出生。湖南醴陵縣人。
1917年11月,李明灝考人北京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第四期。
1919年元月,李明灝考進了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1922年8月畢業,到長沙陸軍講武堂任少校隊附。
1923年6月,李明灝應程潛之邀去廣州,在孫中山領導的廣州大本營軍政部裏任中校全敍科長,並在此時加入了國民黨。同年7月,孫中山令程潛為軍政部長兼黃埔軍校校長,程委任他為軍校上校教育長,負責籌辦建校事宜。不久,孫中山改委蔣介石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程潛另建立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自兼校長,李明灝任上校教育長。12月,李明灝改任由孫中山領導的攻鄂軍司令部上校參謀。
1925年冬,李明灝任東征第三縱隊上校參謀處長。
1926年6月,第三縱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程潛任軍長,林祖涵任黨代表,李明灝任第十七師五十四團上校團長。同年5月,隨軍參加北伐。
1927年4月28日,蔣介石驅逐共產黨,解除了第六軍的武裝。不久,程潛、林祖涵在漢口重新編組第六軍。李明灝任第十七師少將師長。
1927年5月,李明灝率領第十七師在長沙招兵。許克祥等發動了“馬日事變”,大肆捕殺共產黨員。李明灝設法保護了七十多名共產黨員。
1929年4月,李明灝在南京訓練總監部任少將監員。
1931年5月,李辭去訓練總監部監員之職,於7去上海找黃龍,要求上井岡山,未成。但中共黨組織每月派一人專門在約定的馬路上與他接頭,先後接觸過十多個人。
1932年12月,劉仁霖(當時化名“老趙”)告訴李明灝:“黨組織不批准你去並岡山,要4你回到國民黨中去,為黨做一些工作,設法把湘、鄂、贛、皖四省軍用地圖搞來。”李即去武漢,任“剿匪”總司令部少將參議。他以研究作戰形勢為由,經過四個月的努力,,把湘、鄂、贛三省共幾千張軍用地圖搞到了手。
1933年6月,駐南京軍事法庭執行總監何成凌向蔣介石進言,説李明灝是訓練部隊教育軍官的良才,蔣即派李為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少將教育處處長(教育長是張治中)。
這年暑期和1934年暑期,李明應陳誠之邀請,兼任廬山軍訓團少將兵器教官;叉兼任四川峨嵋山軍訓團少將兵器教官。
是年9月,李明灝奉蔣介石之令到成都創辦中央軍校成都分校,任中將主任。
1937年8月,李明灝調任武漢分校中將主任。
1938年11月12日,火燒長沙,湘人對省主席張治中很不滿。李曾親自見到蔣介石下令火燒長沙,加上他與張治中感情很好,因而為張打抱不平,特地前往長沙為張疏通幫助緩和民眾對張治中的誤會。
1943年3月,李任第九十七軍中將軍長兼重慶警備司令(後改為重慶衞成第一區司令),受重慶衞成總司令劉詩指揮。他每月至少去重慶八路軍辦事處一次,常與周恩來來往。
1944年8月,蔣介石藉故撤了李明灝的軍長之職,並不派工作。李遷居重慶鄉下,生活依靠黃埔學生救濟。
1945年1月,李出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第一副總司令,率部參加抗日戰爭。1946年7月,陳誠出面保他任中訓團廬山分團中將主任,不到五個月,又被蔣介石下令撤職,蔣的撤職命令中有“永不錄用”之語。事後李才知道,是特務密報他與共產黨有聯繫所致。
1947年7月,李明灝去東北,寄居在密友陳明仁家中。
1948年11月,李明進入了石家莊解放區,應周恩來之請去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正值中共中央開重要會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親自到招待所接見李,勉慰有加。
1949年1月至3月,李明激參加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
這年2月,張治中率領和談代表團去北平。李明灝與代表團中許多人都有舊交,故做了不少溝通思想的工作。
1949年3月,李明灝調任華北軍大第三總隊長。6月間,周恩來電話指示,李速去武漢參與策劃和平解放湖南和宜、沙(宜昌、沙市)工作。李在長沙與陳明仁、程潛見面後,介紹瞭解放軍的進軍部署。8月5日,他與各界人士前往長沙東郊歡迎解放軍進城,湖南和平解放成功了。此時,他任長沙軍管會委員。
9月,毛澤東電示李明灝為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並陪同程潛、陳明仁去北京參加政協會議,毛澤東親自到火車站迎接。
1950年4月,李明灝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民政部副部長;5月,任中南政法委員會副主任。1954年12月調任湖北省副省長。自1966-1980年任湖北省政協常委、副主席。
李明灝還先後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第一、二、三、四、五屆委員。1956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
1980年8月25日,李明灝因患肺癌在武昌逝世,享年八十三歲。 [1] 

李明灝人物事蹟

1949年9月的宴會,毛澤東宴請的國民黨起義將領中有一位叫李明灝的。他長期在敵人的心臟裏,按毛澤東的指示行動,多次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立下了大功。

李明灝成功營救80多名共產黨員

1927年5月21日深夜,長沙城裏突然槍聲大作,奉武漢國民政府之令赴長沙招兵的少將師長李明灝從夢中驚醒。這時,有人向他報告説,在國民黨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的陰謀策劃下,駐長沙的第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等率領1000多人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到處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
正在這時,一個渾身是血的人匆匆跑到李明灝面前,從鞋子裏摳出一個小紙條,交給他,然後消失在了夜幕中。李明灝趕緊進了屋,打開紙條,幾行蒼勁有力的草書映入眼簾:國共合作破裂,共產黨人將遭到大肆捕殺,請設法營救。落款是“毛澤東”。
李明灝大吃一驚,他當機立斷,命令手下李隆光:“你帶領部隊全副武裝,馬上趕到省工會、農會去抓共產黨,抓得越多越好。”
黎明時分,李隆光帶着部隊果然抓回了80多名男女工人和農民。李明灝對李隆光悄悄交代了一番後,命令緊閉大門。不一會兒,一陣急促的撞門聲傳來。原來是來搜捕共產黨的。勤務兵們抵擋不住,那些人一窩蜂地衝了進來。
這時,李明灝一個箭步衝過去堵住了去路,大喝一聲:“不知道我是招兵的嗎?你們要是不相信就去看看,但是都給我規矩點!”
來人走到後院一看,那裏果然有一羣新兵在操練。來人立刻點頭哈腰地説對不起,灰溜溜地走了。
原來,李明灝已經料到了許克祥要挨家挨户地搜捕共產黨,就先準備了90人的飯菜,讓抓來的共產黨吃飽,然後再讓他們穿上新軍裝,在李隆光的指揮下開始了操練,因此才混過了剛才那一關。
短短的幾天之內,長沙城裏一片血雨腥風。李明灝開始想辦法把那些共產黨轉移。三天後的早晨,李明灝給喬裝成新兵的共產黨人每人發一支槍,説是要拉到野外搞軍訓。一路上驚險重重,但是總算順利地過了關。李明灝把他們送到了安全的地點以後,才又想方設法返回。
後來,這次被救出的80多名共產黨人找到毛澤東,成為秋收起義的骨幹力量。

李明灝為毛澤東“借”來軍用地圖

井岡山初創時,毛澤東指揮紅軍戰鬥卻沒有一張像樣的軍用地圖。在一次擊敗國民黨的“圍剿”後,毛澤東為沒有軍用地圖而焦慮發愁。
這時,朱德大步朝他走來,遞給他一封信:“這是上海地下黨轉給你的!”毛澤東拆開信看罷,説:“李明灝!是不是1924年,經常請我和恩來到廣州陸軍講武堂講課的那位教育長啊?”
“正是他,聽地下黨同志講,那次他因為營救了一批共產黨員和工農分子,結果被人告到老蔣那裏,要不是一些人力保,險些腦袋搬家。但他沒有害怕,又幫助我們蒐集了不少重要軍事情報,現在他説要上山助你一臂之力!”
毛澤東一聽,對李明灝更加信任。他立即對朱德説:“助我一臂之力,這很好哇,能不能請他幫我們搞一些反‘圍剿’用的軍用地圖哇?”
正在上海等候上山的李明灝知道了毛澤東的需要後,立即趕回武漢,利用過去的老關係,打進了設在武漢的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
機智的李明灝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將毛澤東所要的軍用地圖“借”齊了。他立即用暗號聯繫中共地下黨負責人劉仁霖,不幾天,劉仁霖就派一位湖南妹子化裝,來到武漢與他接頭取走了地圖。
在軍用地圖的幫助下,紅軍巧布神兵,出奇制勝,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飛機、大炮掩護下的第四次“圍剿”。
取用地圖後,李明灝到了南京,開始從事軍事教育工作。由於他卓越的膽識,蔣介石再次授予他中將軍銜。在此期間,他曾以教壇作掩護,使400多名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免遭暗殺。他還秘密為共產黨收集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 [3] 

李明灝培養抗日骨幹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打響。“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成了當時最為激動人心的口號。李明灝雖然已步入中年,但仍然熱血沸騰,希望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匯入中華民族的抗日洪流。
8月,李明灝從成都奉調至華中武漢,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中將主任。隨着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場上的失利,武漢形勢變得十分緊迫嚴重。為確保辦學安全,這年11月,武漢分校遷到了湖南邵陽。戰時辦學,要不停的遷校,可想而知李明灝的壓力有多大,工作難度有多高。武漢分校遷到邵陽沒有半年又面臨着人多糧缺房子緊的大問題。1938年6月間,學校再次遷至武岡。這時,軍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分校,又稱“武岡分校”。
武岡地處湘西南,素有黔巫要地之稱。資江貫境而過,雪峯山、南嶺等著名山脈將其擁入懷中,中部是一個較為寬廣的盆地平原,就象一個巨大的馬蹄向北敞開一個豁口。尤其是位於武岡城東的法相巖,是喀斯特地貌造就的一個溶洞羣,佔地近13公項,有大大小小的十多個巖洞,這些巖洞先後作過二分校及洞庭中學的校舍。同時當地還有很多宏大的祠堂廟宇,既可作教室也可當宿舍,還有飯廳廚房一應俱全,祠堂前的空地又成了較好的軍用操場。每個祠堂就是軍校一個大隊因陋就簡的理想駐地。土地肥沃寬廣,物產豐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成為戰時武岡屏障一塊得天獨厚的平安福地。李明灝選擇此處辦學稱得上是一大智舉。
憑藉這造物主恩賜的福地,二分校先後在此招收了第十四至十九共六期十個總隊學生,培養了23502名初中級軍官。在李明灝麾下當時集結有少將教官16名,上校27名,中校8名。設有軍官、校官、技術、戰術訓練班及訓練總隊。二分校根據不同的訓練對象,開設眾多不同的訓練課程,但公共科目和骨幹課程基本相同。軍事科目有射擊、投擲、劈殺、測繪、戰術研究等,而軍政教育則以三民主義研究為主。校規校紀十分嚴格,一旦觸犯,輕則批評禁閉,重則打板子予以重體罰。三板子下去就能使受罰者皮開肉綻,不過還不至傷筋動骨,調治個三五天也可痊癒。
體罰只是教育手段之一,更多的還是從思想上激發學員愛國殺敵的激情,以此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苦練殺敵本領的驅動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軍校軍政教育的主題,在李明灝的主持下,二分校修建了一座頗具規模的中山紀念堂(現在成為武岡一個重要的歷史文物)。另外校園中的烈士紀念碑、抗日陣亡的烈士墓地,也是軍校開闢的教育園地。 [4] 

李明灝逸事故居

1938年3月,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南遷至邵陽武岡,改名為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分校(武岡分校)。當時分校主任為著名愛國將領李明灝。為了工作方便,李明灝來到武岡上任不久就私人斥資修建了一座別墅。別墅坐落在武岡城南郊寶方山(法相巖)北面,格局為坐東北朝西南、三進兩橫土木結構四合院。與其後5年建成的中山堂隔山呼應,相距半華里。
名義上是私人別墅,實際上二分校的許多重要會議,都是在這裏召開的。別墅裏也有非軍事的逸事。
李明灝有一個同鄉好友劉侃元,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生院,主修資本論。他在日本時與李大釗相識,回國後1926年經李大釗介紹到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李明灝遷校至武岡後他也應邀而至。一天,李明灝在別墅裏宴請劉侃元。李明灝提出創辦一所私立中學,以解決二分校教職工子弟及本地人“讀書難”問題,同時還可招收流落武岡的外地人的子弟。劉侃元説,他也有這樣的想法。李明灝提出由劉侃元出任首任校長,劉侃元笑着説“捨我其誰”。兩人又商定,校名叫洞庭中學,既有湖南特色,又有深刻寓意,諸如學校像洞庭湖兼容湘、資、沅、澧一樣招收各方學子,培養出來的學生像洞庭湖一樣胸懷廣闊,無私無慾,惠澤各方。席間,劉侃元吟出一首詞:“大哉洞庭,八百里洞庭!我們是國難的鮮花,我們是民族的明星……洞庭波兮木葉下,湖光混太清。大哉洞庭,我們的洞庭!”李明灝擊掌説,可以作為洞庭中學的校歌啊!劉侃元説:“我就是在作校歌!”後來,這首詞還真由洞庭中學的音樂老師王國民譜曲,被定為了校歌。
私立洞庭中學於1939年秋季正式創辦。李明灝認為必須有一塊與學校相匹配的校牌,於是寫信請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手書。于右任很快寄來了手書的“洞庭中學”,李明灝把它掛在別墅的中堂裏,讓大家來欣賞。很多人聞訊而至,好幾天是門庭若市。那四個字總體偏草,且草得厲害,自然有叫好的,也有譏笑的,大家高聲大氣地爭論,屋子都要抬起來了,李明灝也任他們。
1942年暑假,開辦3年後的洞庭中學獲得特大喜訊:湖南省初中畢業會考,私立洞庭初中榮獲全省第一名。作為洞庭中學董事長,李明灝也高聲歡呼:“太好了!我要辦家宴,宴請洞庭中學老師!我要破戒喝酒,和大家一醉方休!”於是夫人匡學媛親自主廚,宰掉自家餵養的幾隻雞,又到別墅旁邊的菜地裏割自己種的菜,還讓人到街上買了其他菜餚,其中少不了武岡滷菜。劉侃元和繼任校長謝行恕被請上上席。宴會開始,李明灝端着酒杯站起,深情地説:“賴諸位嘔心瀝血精心培育,洞庭中學才獲如此殊榮!明灝謹代表董事會、代表全體學生和家長感謝諸位,為諸位敬酒!——我先喝為敬!”説罷一口把杯中的酒喝乾。
宴席上,他們還商談了辦高中的問題。後經籌備疏通,省教育廳批准“私立洞庭初中”改換成“私立洞庭完全中學”。
學校規模擴大了,要增添校舍,一時建不好,李明灝準備把別墅贈給學校做宿舍,過了中元節,自己一家人就搬離別墅。
中元節那天,夫人匡學媛也買了紙草香燭,做了封包,準備晚上祭拜先人。李明灝讓10歲的女兒吟波研好墨,自己便在封包上寫逝去的親人的名諱。在一個封包上寫“左叔仁”時,吟波看見爸爸眼裏噙着淚水,就問:“爸爸,左叔仁是誰?”李明灝擦去眼淚,沉沉地説:“他是你表叔左權,八路軍副參謀長!5月25日,鬼子掃蕩太行山根據地,他為了掩護八路軍總部,為國捐軀了!”
李明灝別墅後來被稱為李明灝故居,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