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文驥

(中國橋樑先驅)

鎖定
李文驥(1886-1951),廣東番禺縣人,中國橋樑建築先驅之一,武漢長江大橋測量勘探隊主要負責人。
191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任漢粵川鐵路漢宜、宜菱段工務員,1918年升任幫工程師,1920年升任副工程師;1927年任廣東土地處技正、韶贛國道測量隊隊長;1928年任鐵道部技士兼首都鐵路輪渡工程處副工程師;1935年任錢塘江橋工程處工程師;1937年鐵道部派駐粵漢南段及廣九鐵路橋樑工程師,粵漢鐵路橋樑工程師;1946年任中國橋樑公司正工程師兼漢口辦事處主任等職。1951年4月,李文驥因多年的糖尿病引發尿毒症不治去世。 [2] 
中文名
李文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主要成就
鐵路、橋樑建造
出生地
廣東省番禺縣鍾村

李文驥人物生平

李文驥(1886-1951),生於珠江三角洲距廣州市約四十里的番禺縣鍾村。李文驥家世代業儒,父親是以教書為職業的寒士,李文驥自少隨父讀書,至少年粗通四書五經。1902年至廣州,受業於凌仲儒先生之門。時清廷開始維新,凌先生是舊學家而兼研科學的,除教歷史、古文之外兼教算學、力學,李文驥對於這兩門功課甚感興趣。1903年參加科舉考試。1904年清廷廢科舉,興學校,廣州設立高等學堂,李文驥此時入校學習,各種學科相當於現在的初中程度。李文驥對於算學很感興趣,以中國算學書為資料,每晚研習《天元開方》《四元玉鑑》和翻譯的《代數難題》等書。
1905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大學預科,李文驥通過考試爭取到入學名額,到北京皇城內馬神廟處的京師大學學習。1908年李文驥從預科班畢業,得“奏獎舉人”授職“知縣”分發奉天省,本可以到東三省“做官”的,但李文驥致力於繼續求學,回粵結婚之後,仍復晉京升學。
1909年秋,大學分科開辦,李文驥選入工科土木門,入學第三年適遇辛亥革命,學校停頓了一年。在停課期間學生多回籍,但李文驥仍留在北京,約同學數人辦報,取名共和日報,鼓吹革命。1912年民國成立,學校於秋季復課,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校,派侯官嚴復為校長,於1913年春季畢業。畢業後,橋樑學校教授德人米婁(ProfessorGeorgMuller)向政府建議計劃武漢過江大橋,獲得資金撥款後米教授就率領包括李文驥在內的土木系畢業生前往漢口作測勘橋址及計劃工作。但因國家經濟困難未能將是項計劃付諸實施。
1950年3月,李公在漢口與女兒的合影。 1950年3月,李公在漢口與女兒的合影。
1913年7月漢粵川鐵路督辦署之下的漢宜段工程局工作,1917年受到一戰影響,鐵路工程逐漸停頓,李文驥被調往廣州,在廣三鐵路工作,1918年復職,測量由建陽驛至襄陽老河口的支線,不久升為幫工程司。1920年在宜昌上游複測宜蔓段路線之一部分,之後留在宜昌從事重編川漢鐵路全線(由漢口至成都)的工程預算,李文驥升任副工程司。1922年宜蔓段鐵路改為保管處,歸湘鄂局節制,李文驥派為宜菱保管委員代總工程師職務。1922年至1926年擔任保管員事物,曾從美國American National Radio Institute函授無線電學,自己豎立天線造收音機,收音收報顏有成效。1927年在韶贛國道項目中任測量隊隊長,赴江西測量,但受韶關戰事影響,韶贛國道計劃未果。此間發起建設珠江三角洲範圍的沙茭公路,約成公路三四十里,僅及預測至半數而工作不繼了。1928年冬南京鐵道部成立,李文驥返回鐵路工作,充擔任技士之職。1930年赴漢口從事鑽探江底工作。1935年鐵道部派李文驥到杭州協助錢塘江橋施工。1937年,李文驥奉鐵道部派駐廣州,擔任粵漢南段及廣九線橋樑搶險工作。1944年為謀生在灌陽縣任中學教員。1946年歸粵返家養病,後身體好轉赴漢口籌劃興建武漢大橋,但因款項支絀,未作詳細計劃。1947年三月,李文驥奉調回到杭州,擔任錢塘江橋管理及養護工作。1951年4月,李文驥因多年的糖尿病引發尿毒症不治去世。 [1] 

李文驥主要事蹟

李文驥廣州搶險

抗戰軍興,廿六年秋(一九三七)戰事緊張,杭州已不穩,錢塘江橋工程處準備疏散員工,時任錢塘江施工工作的李文驥奉鐵道部派駐廣州,擔任粵漢南段及廣九線橋樑搶險工作。李文驥十月間返廣州,這時期抗戰軍火的運輸,主要是由九龍起運轉粵漢線北上的,每應有百十列車之多。所以日寇在廿六年冬(一九三七)至廿七年秋(一九三八)這一時期主要轟炸目標是集中粵漢南段和廣九線。在敵人不斷轟炸之下,廣州鐵路橋樑幾乎每夜都要搶修,李文驥每晚借同鐵路員工乘工程車或手搖車出發查勘路線、橋樑、涵洞破壞狀況,即可設法搶修,勉強維持軍運。小橋被炸壞的總能在兩三天之內臨時修復通車,最嚴重的一次需七天修復,各大橋樑都有高射炮隊駐守,敵機不敢低飛,投彈不準確,故重大橋樑幸未被炸燬,間中有局部小損傷,尚無礙通車。最嚴重的一次是廣九路緊水河橋,一百五十英尺跨度的下承桁梁三孔,中間一座橋墩被炸散,幸而橋樑未墜落到河底,搶險隊先用鋼軌作箍幾道將已炸散的橋墩箍緊,即恢復通車,維持軍運,然後作鋼筋混凝土套筒將全部墩身圍住,內部灌滿洋灰漿,照此作法,每應一面通車一面施工,施工越一月而完成修復。廣州於廿七年(一九三八)十月間滄陷,工程總隊同人乘最後的列車北撤,先至韶關,後又奉命退駐衡陽。此一時期敵人轟炸的目標不注重交通線,轉而轟炸城市,企圖打擊中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之下,橋樑搶險工作轉而輕鬆了,李文驥又兼任防空辦事處工程股股長,主要任務是設計和搶修防空洞。 [1] 

李文驥籌備武漢大橋

1913年李文驥畢業後,橋樑學校教授德人米婁(ProfessorGeorgMuller)向政府建議計劃武漢過江大橋,獲得資金撥款後米教授就率領包括李文驥在內的土木系畢業生前往漢口作測勘橋址及計劃工作。但因國家經濟困難未能將是項計劃付諸實施。1928年冬,南京鐵道部成立,李文驥擔任美國橋樑專家華特爾博士的顧問,並擔任測量橋址路線工作。1930年春開始從事鑽探江底工作,因缺乏良好設備,九月底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完成水深流急處的艱險工作。1937年由有關各方面協款之下,由茅處長領導,李文驥一行設計人員再往漢口從事測量橋址地點、和鐵路公路聯絡線,再鑽探新橋址的江底地質。1946年李文驥在家休養數月,身體逐漸恢復健康,正擬回粵漢鐵路復職,九月間得接茅唐臣處長信,約李文驥往漢口籌備興建武漢大橋事。中國橋樑公司為籌建武漢大橋在漢口設辦事處。李文驥於十月中抵漢口,即往辦事處唔舊同事王君同熙,往訪平漢鐵路局長夏光宇,連日往唔湖北建設廳長兼籌委會主任譚嶽泉,竭見省府萬主席,並與各有關方面接洽,進行籌備工作,重編工程計劃及概算。另測比較路線則由平漢鐵路工務處派人擔任,籌款方案則由財務委員會擔任。粵漢鐵路杜局長鎮遠也曾一度來漢接洽。但因國民黨反動政府正在策動內戰,以致國內經濟情形每況愈下,籌款方案難以實施,籌劃數月之久並無進展。技術委員會方面只訂完設計標準,和決定橋址路線,1947年李文驥一行所測的路線,因款項支繼,未作詳細設計。 [1] 

李文驥錢塘江大橋工程

1935年錢塘江橋實行開工,鐵道部派李文驥到杭州幫忙,在這三年建築時期後期,設計部分的人員稍有餘暇便趁這個機會,在茅以升處長領導之下,又作武漢大橋的計劃。擬於1937年底錢塘江橋完成後即將工程處全部工作人員遷往漢口準備施工,預計四年可以完成通車。不料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七七事變,加緊侵略,計劃被全部推翻。1937年秋抗戰軍興,戰事緊張,杭州已不穩,錢塘江橋工程處準備疏散員工,李文驥奉鐵道部派駐廣州,擔任粵漢南段及廣九線橋樑搶險工作。
1947年3月李文驥奉調回到杭州,擔任錢塘江橋管理及養護工作。錢塘江橋於1937年底完成,通車未久,因抗戰而自破壞,這時候已經臨時修復,鐵路、公路都可通車。部令設立管理所辦理徵收車輛過橋費事宜。至於修復工程方面,有橋墩四座、鋼樑五孔需要徹底修復,以及公路路面、鐵欄杆等零星工程,本定兩三年內全部修復完竣,惟因國內經濟狀況惡劣,工款來源困難,修復工程進展甚緩,除零星修理外,主要橋墩之一(第五號),在修復中尚未完工。 [1] 

李文驥歷史評價

李文驥的輓聯濃縮了他不平凡的造橋生涯:“鞠躬盡瘁,唯冀金橋跨夏口。鑄踏滿志,長留偉業在錢塘。” [2] 
參考資料
  • 1.    李希,李志偉編著,橋樑專家李文驥,團結出版社,2021.09.第9-18頁
  • 2.    長江日報傳播研究院編著,老武漢100個名人故事,武漢出版社,2016.04,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