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文海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

鎖定
李文海(1932年2月28日~2013年6月7日),男,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大學原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十四屆中紀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86年被評為教授,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9年獲評中國人民大學首批一級教授。曾任中國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歷史學科評議組組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史學科組組長等職。
2013年6月7日16時30分,李文海同志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1] 
中文名
李文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3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2013年6月7日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
職    稱
教授

李文海人物生平

李文海,1932年2月28日生,江蘇省無錫市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10月至1994年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1994年6月至2000年9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李文海於1949年11月在無錫參加革命,195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成為中國歷史研究班研究生,1955年7月畢業。
從1955年9月到1966年,李文海先後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助教、講師,並先後兼任中國歷史教研室秘書、黨支部委員、副主任。其間,1957年10月至1958年10月,在北京市豐台區看丹鄉榆樹莊大隊下放鍛鍊一年,1964年在山西省五台縣陽白公社李家莊大隊參加一年的"四清"運動。 "文化大革命"期間,李文海同志先到江西餘江中國人民大學"五七"幹校勞動。不久,中國人民大學停辦。1971年3月,李文海同志調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工作,先後任理論處處長、宣傳部副部長等職。
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覆校,李文海同志回校工作。先後在清史研究所、歷史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80年7月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長。1983年9月任歷史系副主任。1985年6月任歷史系主任。1985年9月起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1987年10月起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1991年9月,兼任清史研究所所長。1991年10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第十次黨代會上,再次當選為黨委書記,同時兼任副校長。1994年6月至2000年9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李文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歷史學科評審組組長、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高校理論戰線》編委會主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高教學會副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高教學會會長等職務。1992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黨的第十四屆中紀委委員。

李文海人物貢獻

李文海同志是近代中國社會史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在太平天國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以及辛亥革命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討。他對太平天國社會風習的細緻考察和潛心研究,對義和團時期社會心理的深刻揭示和獨特分析,對戊戌維新時期政治改革與社會變動的專題論述和歷史評價等,突破了以往學術界從政治史的單一角度觀察和分析歷史事件的習慣做法,極具開創性和探索性。
李文海同志是中國近代災荒史研究的開拓者。他先後主持編寫了《近代中國災荒紀年》、《災荒與饑饉》、《近代中國災荒紀年續編》、《中國近代十大災荒》、《天有凶年——清代災荒與中國社會》、《中國荒政書集成》等重要論著和資料集,不僅為近代中國災荒史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對整個中國災荒史和環境史研究的發展和深化起到重要引導作用,使其成為新時代中國歷史學繁榮發展的重要生長點,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由他牽頭成立的中國近代災荒研究課題組及其培養的一大批災荒史研究人才,已經成為近代災荒史研究中的骨幹力量。
李文海同志是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的主要倡導者和推動者。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多次撰文強調加強清史研究的重要性。他主編的《清史編年》、與戴逸教授共同主編的《清通鑑》等清代通史類鉅著,為後來的清史纂修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他在九屆四次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了《關於纂修大清史》的重要提案,引起了廣泛反響,有力推動了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的立項。清史工程正式啓動後,李文海同志積極協助、支持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教授的工作,並接受戴逸主任和編纂委員會委託,成為第一批主體類項目的主持人之一,後又擔任《清史研究叢刊》的負責人和編審組組長,為清史纂修工作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許多任務。 [3] 

李文海學術成果

李文海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對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進行了系統、深入和富於開拓性的探討,撰寫和主編了大量著述,如《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世紀之交的晚清社會》《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太平天國社會風情》《中國近代十大災荒》《近代中國災荒紀年》《災荒與饑饉》《近代中國災荒紀年續編》《邁向新世紀的人文教育》《清史編年》(共12卷)、《清通鑑》(與戴逸合編)等近二十部學術著作,發表《告別二十世紀的歷史思考》《近代中國災荒與社會穩定》等論文100餘篇。1990年,李文海同志被國家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李文海人物逝世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李文海同志,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6月7日16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李文海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教育家,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十四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原中國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組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歷史學學科評議組組長、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史學科組組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學校已成立以靳諾書記、陳雨露校長為主任的李文海同志治喪委員會,於2013年6月13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2] 
2013年6月23日下午,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李文海同志追思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法學樓601國際報告廳舉行。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黃興濤主持。 [1] 

李文海人物評價

李文海同志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黨的高等教育事業和他所熱愛的歷史學。他襟懷坦白,廉潔奉公,嚴以律己,表現出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他博學睿智,謙虛儒雅,寬厚待人,深受史學同行的尊敬和教職工的愛戴。
李文海同志的逝世,不僅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歷史學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中國人民大學 評) [3] 

李文海社會影響

李文海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