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振祜

鎖定
李振祜(1777—1850),原名裕,字錫民,號儀叔,安徽太湖縣城西樹林沖(今城西鄉)人。李長森長子,李振鈞之兄。道光二十一年(1841)官至刑部尚書,主管全國的法律和刑罰。三十年十月十七日病故,終年73歲。帝聞訊“軫惜殊深”,詔按刑部例撫卹,予諡“莊肅”,祀名人祠,載清國史館名臣傳。葬北京永定門外回馬店忠祜寺花椒館,立有太湖李氏界址碑。
錫民
儀叔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777年
逝世日期
1850年
本    名
李振祜
性    別

李振祜人物生平

李氏遺墨 李氏遺墨
李振祜(1777—1850),原名裕,字錫民,號儀叔,安徽太湖縣城西樹林沖(今城西鄉)人。李長森長子,李振鈞之兄。嘉慶三年(1798)中經魁,五年中會魁,六年中進士。振祜出身官宦之家,對清廷“恪恭盡職”,歷官48年36任,由從七品晉升到正一品,先後主持過“六部”(吏、户、禮、兵、刑、工)、“三寺”(太常寺、光祿寺、大理寺)、“一院”(都察院)政務。道光二十一年(1841)官至刑部尚書,主管全國的法律和刑罰。道光帝曾賜紫禁城騎馬殊榮。70壽辰時,帝親筆題贈“慎典凝禧”匾額和“福壽”二字,並贈以壽佛一尊和朝珠、綢緞等物。道光二十八年正月初二,賞太子太保銜。二十九年因病辭職,帝準其開缺,囑“安心調理”。三十年十月十七日病故,終年73歲。帝聞訊“軫惜殊深”,詔按刑部例撫卹,予諡“莊肅”,祀名人祠,載清國史館名臣傳。葬北京永定門外回馬店忠祜寺花椒館,立有太湖李氏界址碑。 [1] 

李振祜史籍記載

以下為清史稿 列傳一百六十一
李振祜,字錫名,安徽太湖人。嘉慶六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典廣西、雲南鄉試,遷宗人府主事。調兵部,遷員外郎,典陝甘鄉試,改御史、給事中。巡視淮安漕務,劾户部郎中錢學彬系不勝外任之員,違例截取知府,詔譴吏、户二部堂官,予振祜議敍;又劾都察院京察給事中色成額先經列入六法,自赴公堂辯論,幹求改列三等,反覆視若兒戲,都御史被嚴議,色成額仍列有疾。
累遷內閣侍讀學士,督山東學政。應詔密陳山東積弊四事,略曰:“吏事叢脞,莫甚於官民不相安也。詞訟之繁,始由於官吏不辦,今又變而不敢辦。欲結一案,輒慮翻控;欲用一刑,輒慮反噬。鞫案之時,有倚老逞刁者,有恃婦女肆潑者,有當堂憤起者,有抗不畫供者,總由官吏恩信不結於平時,明決不著於臨事,以畏葸之才識,治刁悍之民風,殆於鑿枘不相入矣。案牘壅滯,半由外府不辦事也。各府州案件,動輒提省,委交首府,其中有不必提而輕提者,亦有各府州畏難而稟請提省者。濟南府統轄十六州縣,自治不暇,而捨己耘人,勢必兩廢。各府州畏難之事,輒以一稟提省卸責,轉得遂其取巧偷安之計。且疑難案件,本地聞見較真,遠提至省,則茫無頭緒,必致訟師盤踞省城,遇事挑唆,一事株連數十人,一案壓擱一二載,是欲辦案而轉以延案,欲弭訟而適以滋訟矣。緝捕無策,則盜賊充斥也。東省盜賊,結黨剽掠,處處有之。護髒行強,雖小竊而情同大盜;分肥藐法,雖士類亦甘作窩家。劫去馬牛,定價勒贖,明目張膽,毫不畏官。總緣捕役悉與勾連,平日分贓,臨時送信。甚至失事者以訴懇官捕為累,以備價私贖為便。州縣既吝養捕之資,又不講練捕之法;既無獲盜之賞,又不嚴通盜之誅。兼以自顧處分,動思諱飾,化大為小,鹹所不免。緝捕之弊如此。錢糧不清,則虧空難杜也。東省州縣正雜錢糧,新舊挪掩,習為故常。其弊由於交代不清,自三四任以至十餘任,轇葛不清者,比比皆是。官虧而外,更有書虧。查書虧情弊,或串通幕丁,朦混本官;私雕假印,偽造串票。有滿其私橐而遠颺者,有挾制本官而自供不諱者。州縣迴護處分,隱忍代認,而奸書遂益以侵蝕為得計。錢糧之弊如此。”疏入,上嘉納之。又劾泰安知府延璐、東昌知府熊方受請,飭交撫臣查察嚴參;又劾東昌知府王果陵辱生員,褫王果職;又察出假印試卷、勾結舞弊之人,奏請懲辦。
道光二年,遷太僕寺少卿。父憂去官,服闋,補順天府丞。歷通政司副使、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宗人府丞。十五年,署順天府尹。累遷內閣學士。十八年,授工部侍郎,調吏部,兼署倉場侍郎。二十一年,擢刑部尚書。浙江提督餘步雲海疆僨事,逮問治罪。廷臣猶有為議輕比者,振祜堅持,得伸法。二十八年元旦,加恩年老諸臣,加太子太保。二十九年,因病乞休,許之。三十年,卒,年七十四,諡莊肅。

李振祜歷史評價

論曰:姚文田建言切中時弊,戴敦元清介幹事,其風概越流俗矣。朱士彥之治河,何凌漢之掌計,李振祜之執法,並號稱職。恩桂奏績金吾,肅清輦轂,一時稱矯矯焉。
憑來百丈蓬瀛閣是蜃樓城如海市,坐攬一帆風霧南通閩粵北溯津關。 (熙湖李振祜書於蓬萊閣一層門柱(今不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