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才蓮

鎖定
李才蓮(1913~1935)江西興國人。畢業於豪溪青年學校,1927年參加農民協會,從事農民運動。1928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8月入贛南紅軍學校學習。此後歷任共青團猶中心縣委、廣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兒童局書記、團江西省委書記。1934年調到共青團中央局工作。7月任少先隊中央總隊部總隊長。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各次反“圍剿”鬥爭。10月任中共中央蘇區中央分局委員、共青團(少共)中央蘇區中央分局書記。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江西領導遊擊戰爭。1935年2月奉命率紅七團去閩贛邊開展游擊戰爭。同年5月在戰鬥中不幸被叛徒暗殺犧牲。 [2]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西興國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1935年5月
本    名
李才蓮
妻    子
池育華

目錄

李才蓮人物生平

李才蓮(1913—1935),又名李才連、李彩蓮,男,漢族,江西興國人,中共黨員。曾任共青團江西省委書記,少先隊中央總隊部總隊長。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央蘇區留下以項英、陳毅、賀昌、陳潭秋、瞿秋白、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梁柏台、毛澤覃、汪金祥、李才蓮組成的中共中央蘇區中央分局,項英任分局書記,陳毅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李才蓮任少共中央蘇區分局書記。
李才蓮肩負重任,緊張活動。他奔赴青塘向周愛民傳達中央蘇區分局決定成立中共興勝縣委和獨立營的通知,並和周愛民一起研究了工作計劃。他多次去瑞西縣指導遊擊區堅壁清野,組織地方武裝學習游擊戰的戰略戰術,率領紅軍游擊隊騷擾敵軍,襲擊敵軍碉堡。他親臨于都譚頭,向對岸敵人喊話,進行“策反”宣傳。
1935年2月,中央蘇區全部喪失,國民黨軍隊將中共中央蘇區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中央軍區機關和紅軍獨立二十四師團團包圍在於都縣禾豐和黎村一帶。這時,項英和陳毅接到黨中央從遵義發來的“萬萬火急電”,指示中央蘇區分局立即改變組織方式與鬥爭方式,“使與游擊戰爭環境相結合”,遂分九路突圍。陳潭秋一路殺奔閩西,龔楚率一個團衝向湘西,毛澤覃率一個連衝出重圍也奔往閩西。其他六路則異常慘烈,許多重要領導人或英勇犧牲,或被俘遇害,或下落不明,其中有梁柏台、阮嘯仙、劉伯堅等。
李才蓮率領獨立第七團準備經會昌穿越敵人封鎖線至汀瑞邊,再轉至閩贛蘇區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3月11日,李才蓮與項英、陳毅握手分別。陳毅神情莊重地説:“才蓮同志,你是中央分局最年輕有為的委員,我相信你能率領同志們一起勝利突圍。如果有可能,你們再折回頭,西進寧都以北地區,去領導和恢復那個區域的游擊戰爭。”李才蓮向陳毅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堅定地説:“陳軍長,你放心!我堅決完成任務!”
李才蓮率領獨立第七團離開上堡,沿着通向會昌的大道疾進。接連幾天,部隊日夜兼程,翻山越嶺。七八日之後,到達汀瑞邊的白竹寨。由於閩贛邊敵軍重兵把守,封鎖嚴密,無法和閩贛省軍區取得聯繫,李才蓮只好帶領隊伍折回瑞金西部山區,與中共瑞西特委書記賴昌祚、中共瑞金縣委鍾德勝(後改名鍾民)和鍾天禧所率領的兩支隊伍匯合。整頓幾天後,三支隊伍一同開往位於瑞金西部、于都南部的銅缽山活動。
同年5月的一天,因敵人“圍剿”,李才蓮率一部分戰士鉗制進攻之敵,掩護戰友突圍。當敵人快爬上山頭時,李才蓮手揮駁殼槍大喊:“同志們,堅決不投降,打啊!”戰士們一躍而起,喊叫着衝向敵人。就在這時,警衞班副班長露出了貪生怕死的叛徒嘴臉,從背後瞄準李才蓮,射出了罪惡的子彈。年僅22歲的李才蓮,將鮮血全部灑在了銅缽山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