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懋之

鎖定
李懋之(1910年—2009年2月11日),山西襄垣人。1938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一縱隊遊擊大隊副大隊長,遊擊第一團副營長,代理營長,第二一六旅參謀主任,決死第一縱隊二十五團參謀長,太嶽縱隊第二十八團參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太嶽分校教育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嶽軍區第四縱隊參謀處處長。1947年起任豫陝鄂軍區參謀長,豫西軍區參謀長。1949年任河南軍區副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南軍區參謀長。1951年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參謀長。1952年起任軍事工程學院副教育長,物質保證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1960年起任軍事工程學院副院長。1975年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員。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 
2009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2]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李懋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0年 [5] 
逝世日期
2009年2月11日
出生地
山西襄垣縣五陽村

李懋之人物生平

李懋之是山西省襄垣縣人,1938年參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參謀、副大隊長、副營長、代營長、旅參謀主任、團參謀長、抗日軍政大學太嶽分校參謀長等職,參加了耿壁奇襲戰、百團大戰、圍困沁源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處長、豫陝鄂軍區參謀長、豫西軍區參謀長、河南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同蒲、臨浮、呂梁、晉南、保衞延安、豫西剿匪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兵團副參謀長,軍事工程學院副教育長、物資保障部部長、教育長、副院長,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作出了貢獻。
李懋之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
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李懋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2] 

李懋之主要事蹟

李懋之寫有《沁源圍困戰》一文,生動地回憶再現了當時的戰爭場景:
“1942年10月20日,日軍華北派遭軍司令岡村寧茨,派太原第一軍參謀長花谷森到臨汾,指揮同蒲線69和白晉線36兩個師團萬餘人,分九路向沁源合擊,妄圖消滅我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撲空後分駐15個“清剿”點日夜搜山。半月後抽兵‘掃蕩’嶽南,留下沁源城關和交口、中峪店、亢驛、金堆等據點,由69師團的伊藤大隊‘駐剿’。伊藤大隊長在沁源掛出一個‘山嶽剿共實驗區’牌子,晝夜奔襲各村。
“當時我是決死隊25團參謀長。陳賡司令員叫我去,他説:‘日軍要長期駐下去搞‘剿共實驗’,我無攻堅裝備,要用圍困戰逼走敵人。黨委決定派你去當圍困總指揮,沁源縣委書記劉開基為政委,縣長張學純為副指揮,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統一指揮四個主力團各派去的一個營、縣大隊和民兵游擊隊,以武裝鬥爭為中心,緊密依靠羣眾,發動黨政軍民總體力量,開展人民游擊戰爭,斷敵交通補給,用各種手段打擊襲擾敵人,困擾敵據點,使敵難以生存。’
“我到指揮部傳達了首長的指示後,大家研究決定:徹底空室清野,將敵佔點線變成‘無人區’。部隊任務:38團對沁源城關、中峪店,25團對亢驛、金堆,59團與洪趙支隊對交口、漫水進行圍困。民兵輪戰隊沁源組編40個,安澤20個,每個輪戰隊轄三、四個遊擊小組,小組成員是主力部隊班長1人,縣大隊員1人,民兵2人。遊擊小組星羅棋佈活動在指定的作戰區內,摸據點、殺哨兵,阻擊外出敵人,也可跨區相互支援。輪戰隊每半月輪換集訓一次,由主力部隊負責。主力營各掌握一個建制連機動,其餘以排為單位各在四、五個輪戰隊區內遊擊,支援小組作戰。主力部隊和游擊隊都要主動尋戰,各自為戰,不能遇敵情請示報告,貽誤戰機。要研究戰術,提高射擊、投彈、埋地雷技術。要學會打巧仗,不打硬仗,大小戰鬥都要速戰、速決、速走,不做‘賠本生意’,要積蓄力量,準備反攻。
“安(澤)沁(源)大道上的黑虎嶺,山高坡陡,路左峭壁,路右深溝,部隊潑水成冰,伏擊敵人。安澤敵人派日偽軍50人押馬車20輛,向沁源送糧秣,到此險路,我25團7連猛打,人車全翻下溝底。我殺傷敵全部,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40餘支及大米百餘袋。38團6連在周西嶺伏擊敵運輸隊60餘人,大部被我殺傷,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30支及部分物資。
“轉移在山溝的羣眾,所帶糧食用盡,東關郭淑蘭倆姐妹,夜進東關搶出埋糧,羣眾就要求部隊掩護,進據點搶糧。指揮部決定,趁伊藤兵無鬥志,將要換防之機,在部隊掩護下,黨政幹部帶領3800多名羣眾進各據點搶糧。1943年1月18日凌晨,部隊突然將日偽軍堵在駐所,敵死守不出。兩小時搶出埋糧8000餘石,砸爛‘山嶽剿共實驗區’牌子,燒了倉庫,勝利撤出。羣眾還在山溝打了5000多孔小窯洞,吃住問題都得到解決。
“1月21日,白晉線的36師團派齋藤率一個大隊來接伊藤的‘實驗’任務。我已將大部輪戰隊調到二沁(沁源、沁縣)大道兩側的縱橫溝壑山林中,給遊擊小組增派了神槍手,用遊擊式伏擊射殺敵人。部隊以排為單位,隱蔽在雷區山上,趁地雷爆炸,密集火力猛打,不進攻,不戀戰,打完即轉移。齋藤從白狐窯到沁源城,沿途踏響地雷125個,被我射殺百餘人。
“……岡村寧茨決心要實現‘山嶽剿共實驗區’計劃,為其它山地剿共作示範,他親自組織指揮一個‘鐵滾大掃蕩’。他調集69、62、37師團和偽剿共第一師第二師及地方偽軍共3萬餘人,編成三層大橫隊的‘鐵滾新戰法’,每層距離10公里,於10月1日開始象烏龜爬行一樣,從北向南搜索滾進。據繳獲文件説:用鐵滾將八路壓碎,推到黃河北岸一舉全殲。15日滾到臨屯公路小憩,我臨汾諜報站長陳漢章,急報陳賡説:日軍宣傳沁源共軍已肅清,岡村派所部直臣少將率領將校軍官和軍校學員180人,組成了‘軍官戰地觀戰團’,於23日一早,乘汽車13輛去沁源參觀‘剿共實驗’戰果。陳賽用十萬火急電報令轉移在臨汾東北崗頭村的王近山旅長,要他帶16團到臨屯公路設伏,必須徹底殲滅‘觀戰團’,要速戰速決速離。王是一員猛將,他帶幹部化裝偵察;選定洪洞縣曲亭韓略(均敵據點)之間一段凹道,22日夜將部隊埋伏在公路兩側。23日上午8點,敵車隊進入凹道,我突然四面密集火力射擊,手榴彈連續投向車隊,‘觀戰團’人車全部葬入火海。部隊衝下去肅清殘敵,繳獲長短槍160餘支。1944年4月,延安解放日報報道説:我129師386旅16團創造了在敵佔區全殲日軍‘軍官戰地觀戰團’的光輝範例。
“上奇大隊仍困守在據點裏捱打捱餓,‘皇軍’礙面子,撒走太丟臉,只好駐下去對自己‘實驗’。在我軍民加緊打擊下,日軍於1945年4月11日被攆出沁源。
“兩年半的圍困戰殺傷日偽軍3500多,日寇的‘山嶽剿共實驗區’計劃徹底破產了。沁源人民全面勝利了。我們不是用飛機大炮攆走敵人的,而是用小米加步槍的‘神兵’和男女老少都參戰的無敵偉力圍困走敵人的。這是沁源軍民偉大的創舉,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4] 

李懋之主要作品

《征程壯歌》文集中收錄了李懋之的兩首詩歌《挺進豫陝鄂》和《贊四十師》。
挺進豫陝鄂
決策英明毛澤東,膽略過人用奇兵;
陳謝大軍出江漢,震撼南京大本營。
大將南征膽氣豪,黃河天險難阻撓;
斬斷隴海逼潼關,嚇壞西安胡宗南。
回戈直指古都城①,韓城迎戰李鐵軍⑦;
敵人慘敗逃洛陽,堅守孤城不出兵。
挺進陝南與平漢,飛兵活捉武庭麟③;
蔣抽大軍求決戰,伏牛東麓氣焰兇。
有膽有識陳司令,牽牛戰術賽馬陵④;
誘敵輾轉西峽口,回馬全殲宛西東。
千里馳騁豫陝鄂,百日殲敵十萬多;
適時創建根據地,加速解放全中國。
注:①古都城:指洛陽。②李鐵軍:當時任國民黨第五兵團司令。③武庭麟:當時是國民黨整編第十五師師長。④馬陵:指中國古代齊魏戰爭中,齊軍師孫庭用“減灶誘兵計”全殲魏軍於馬陵道。
贊四十師
亡中華日寇國策,舉大兵步步進迫。
蘆溝橋七七事變,炮聲隆雄獅驚覺。
全民族義憤填膺,齊奮鬥誓滅敵人。
為救國國共合作,人心定抗戰必贏。
千百萬熱血青年,要革命投奔光明。
太原城舉旗抗日,決死隊首當先鋒。
薄一波掛帥出征,太嶽山紅旗高揚。
金鼓催八年鏖戰,東洋兵繳械投降。
蔣閣頑再挑內戰,為人民痛殲頑軍。
大反攻長驅入滇,全中國喜獲新生。
四十師威鎮南疆,守老山固若金湯。
六十年戰績顯著,保祖國永世名揚。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第2卷[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6:494.
  • 2.    李懋之同志逝世  .新浪軍事[引用日期2022-12-10]
  • 3.    《征程壯歌》編輯委員會編. 征程壯歌[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02:279-280.
  • 4.    政協沁源縣文史資料辦公室編. 沁源文史資料 第5輯 抗日英傑[M]. 政協沁源縣文史資料辦公室, 1995.08:31-42.
  • 5.    王太平主編. 我的父輩在解放戰爭中[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7.0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