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惠

(中國科學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李惠,女,1966年11月出生於山東濟南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7] 
李惠於1984年至1988年在青島建築工程學院(現青島理工大學)攻讀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士學位;1988年至1991年在哈爾濱建築大學(現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獲得哈爾濱建築大學(現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3]  ;1994年至1996年在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入職哈爾濱工業大學,擔任副教授 [3]  ;1997年11月至1998年4月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學者;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2000年9月至2001年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學做高級訪問研究員 [3]  ;2000年11月至2001年2月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學者;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教授和訪問學者;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做訪問教授 [3]  ;2019年帶領“城市工程結構抗災韌性與智能防災減災”研究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9年度創新研究羣體項目資助 [4]  ;202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7]  ;2023年8月進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6] 
李惠長期從事橋樑安全監測研究。 [1] 
中文名
李惠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濟南
出生日期
1966年11月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李惠人物經歷

1966年11月,李惠出生于山東濟南。 [1] 
李惠 李惠
1981年—1984年,高中就讀於濟南三中 [2] 
1984年—1988年,在青島建築工程學院(現青島理工大學)攻讀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士學位。
1988年—1991年,在哈爾濱建築大學(現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1994年,獲得哈爾濱建築大學(現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3] 
李惠 李惠
1994年—1996年,在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6年,入職哈爾濱工業大學,擔任副教授。 [3] 
1997年11月—1998年4月,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學者。
1999年9月—2000年3月,在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
李惠教授榮獲2015“國際結構健康監測年度風雲人物” 李惠教授榮獲2015“國際結構健康監測年度風雲人物”
2000年9月—2001年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學做高級訪問研究員。 [3] 
2000年11月—2001年2月,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學者。
2001年11月—2002年4月,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教授和訪問學者。
2004年11月—2005年4月,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做訪問教授。 [3] 
2015年,獲得“國際結構健康監測年度風雲人物獎”,成為中國大陸結構健康監測領域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也是國際結構健康監測領域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學者。 [16] 
2018年,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0] 
李惠獲得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李惠獲得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9年,帶領“城市工程結構抗災韌性與智能防災減災”研究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9年度創新研究羣體項目資助。 [4] 
202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7] 
2023年8月,進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6] 

李惠主要成就

李惠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惠在結構振動控制領域,對結構主動與半主動控制系統、試驗、算法、設計方法和工程應用進行了系統研究:1997年率先將被動耗能減振技術應用於建築結構抗震加固中;2000年以來,系統發展了地震損傷自監測與自控制形狀記憶合金智能土木工程結構;2003年與歐進萍院士合作,在中國國內外首次建立了結構振動控制系統統一設計方法;2004年牽頭和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二個磁流變液智能阻尼減振系統的工程應用,是國際土木工程領域發現並揭示負剛度控制現象的三人之一。在結構健康監測領域,發展了基於SMA和碳纖維的損傷自感知與自修復兩種智能土木工程結構;研究了橋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設計方法與實現技術;牽頭和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量使用光纖傳感器的大跨橋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建立了大跨斜拉橋健康監測系統的第一代和第二代Benchmark模型;項目的有關成果已經在國家游泳中心(2008奧運會)、山東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山東東營黃河公路大橋、哈爾濱松花江斜拉橋等大型結構上得到應用。在智能與高性能混凝土及結構方向,在中國國內外首先提出並系統研究了納米機敏混凝土及其多功能特性(壓敏特性及其機理、力學性能及其機理,耐久性及其機理);發展了機敏混凝土傳感器,並將其應用於大型橋樑結構健康監測中。建立了約束高強混凝土統一本構關係;提出了以鋼管混凝土疊合柱為核心的新型高強混凝土組合結構,系統研究了該類新型組合結構的抗震性能,建立了相應的抗震設計方法,截止到2023年6月,上述成果已經在20餘棟高層建築上得到應用,並編制了高強混凝土疊合柱設計規程。 [7] 
  • 科研項目
截止到2023年6月,李惠主持研究或完成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863計劃探索項目,1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和1項省傑出青年基金、1項交通部西部建設科技計劃等多項省部級項目。 [7] 
  • 科研獎勵
據2023年1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方數據,李惠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 [1]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獎項名稱
2019年
大型橋樑結構健康監測數據挖掘與安全評定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考資料: [9] 
  • 標準制定
李惠主編參編多部國家與行業技術規範和標準,如《公路橋樑結構監測技術規範》《公路橋樑結構安全監測系統技術規程》《建築結構風振控制技術標準》《公路橋樑結構安全監測系統技術規程(英文版)》《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等。 [8] 
  • 科研專利
獲獎證書 獲獎證書
截止到2023年4月,李惠獲國家發明專利53項、軟件著作權13項。 [8] 
  • 學術論文
李惠的研究成果“陶瓷氣凝膠超輕、超彈、結構及熱穩定性能展示” 李惠的研究成果“陶瓷氣凝膠超輕、超彈、結構及熱穩定性能展示” [15]
據2023年1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方數據,李惠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等期刊發表SCI論文200餘篇 [1]  ;截止到2023年4月,李惠以共同通訊作者發表《Science》和《Nature》論文各1篇,ESI高被引論文8篇,Web of Science他引9464次,Google Scholar中的H-index為68。 [8] 
  • 學術交流
截止到2023年6月,李惠先後應邀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南加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和休斯頓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講學。 [7] 

李惠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李惠指導的博士生王震宇於2001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畢業,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和煙台大學工作,是煙台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教授、博導、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學科帶頭人 [17]  ;指導的學生薑超在中國力學大會-2019獲得中國力學大會2019優秀牆報獎,他的報告題目是“深度神經網絡在RANS代數應力建模中的運用” [13]  ;與人聯合指導的博士生楊葉飛於2021年10月被評為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方向優秀報告人,獲獎報告為“低雷諾數下波浪型柱體的三維效應研究” 。 [12] 

李惠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6年
第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提名獎
2015年
國際結構健康監測年度風雲人物
第十屆國際結構健康監測研討會
2019年
全國婦聯婦女辦公廳
2023年
202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喬治·w·豪斯納(George W. Housner)獎章
——
羅伯特·斯坎蘭(Robert H. Scanlan)獎章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
參考資料: [1]  [7]  [14]  [16] 

李惠社會任職

李惠先後擔任亞太智能結構技術研究中心網絡(ANCRiSST)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結構健康監測(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等國際期刊副主編或編委,結構控制與監測世界大會(WCSCM)等多個國際會議大會主席。 [1] 

李惠人物評價

在李惠一系列榮譽和獎項背後,不僅是她對大型土木工程的摯愛,更是把國家橋樑安全繫於心中的責任與擔當。被中國國內外學者廣泛評價為“結構健康監測數據科學與工程的開創者”。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評) [8] 
在李惠一系列榮譽和獎項背後,不僅僅是信念的堅守,更有一份責任和擔當。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評) [9] 

李惠人物影響

  • 設助學金
2021年8月,李惠牽頭髮起設立了“菁華智慧獎助學金”,該助學金項目由李惠和20餘名老師自發捐款設立。助學金規模為5萬元/年,用於資助低收入家庭的大中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