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思琳

鎖定
李思琳,中國內地女歌手
出身於音樂世家的李思琳自幼跟隨母親學習鋼琴、作曲等專業音樂知識;5歲登台演唱,10歲出版首張原創童謠專輯《幸福》;2007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專業;2012年高中未畢業即被美國耶魯大學提前錄取;2008年出版過中國首張讚美詩發燒天碟《奇異恩典》;2013年出版全部由李思琳自己作曲的唱片專輯《單純時刻》,頗受好評;音樂作曲與鋼琴演奏方面或多項國內外大獎;同時,她在英語學習方面成績突出。現在美國耶魯大學本科學習中。
本    名
李思琳
外文名
Serene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廣東廣州 [2] 
出生日期
9月23日
畢業院校
耶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星    座
天秤座
身    高
158 cm
代表作品
單純時刻 [1] 
代表作品
《奇異恩典》
主要成就
2008年獲得華語音樂獎之“2008年度最佳發燒唱片獎”
別    名
妞妞
職    業
歌手
特    長
鋼琴
愛    好
旅遊 羽毛球 游泳等
喜歡的歌手
F.I.R飛兒樂團;Avril Lavigne
喜歡彈的樂曲
巴赫、莫扎特的所有作品
想做的職業
電影音樂作曲家
想實現的願望
主演一部音樂劇

李思琳個人經歷

李思琳: 出身於音樂世家,已經被美國耶魯大學提前錄取。小學就讀於廣州駿景小學,五年級轉入北京芳草地小學,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音樂快遞》特約節目主持人。同時,她在英語學習方面成績突出;2000年,廣東電視台為其拍攝了第一部個人MTV作品《三個和尚》;此後她曾多次應邀到全國各地及香港澳門登台演唱;2002年,與法國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同台演奏《我愛北京天安門》;同年,錄製第一首創作單曲《珠江遊》;2003年榮獲“全國藝術新星國際交流大賽廣東賽區少兒組聲樂專業金獎”;2004年,她參加演唱的歌曲《101個祝福》榮獲廣東省流行音樂學會首屆“學會獎”之“廣東原創十大金曲獎”和“廣東原創最佳專輯銀獎”;2004年7月19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專訪,節目在全球播出;李思琳演唱的歌曲《馬蘭謠》、《幸福》等歌曲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極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同時她也成為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音樂快遞》特約節目主持人。
李思琳是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廣東衞視、廣州電視台文藝晚會經常登台的小歌手;中國流行歌壇的著名音樂人陳小奇李廣平、 林靜(代表作《親親美人魚》)、陳潔明姚曉強聯手為她寫歌;2005年5月,由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推出了她的原創兒歌專輯《李思琳----幸福》,使她成為全亞洲最小的簽約歌手:全國超過300家媒體報道了她唱片出版的消息;她為純真的兒童時代留下美好的記憶,也為同齡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節日的問候和珍貴的音樂禮物。
李思琳:幸福女孩在歌唱
李思琳 李思琳
出身於音樂之家的李思琳,2007年以專業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作曲系,師從中國著名作曲家劉長遠教授學習系統的作曲知識,現為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初二年級作曲專業品學兼優的學生。她自幼跟隨母親學習鋼琴,5歲登台演唱,從此開始了她在熒屏上的演唱生涯。2005年5月,由北京京文唱片公司推出首張個人演唱的原創兒歌CD專輯《李思琳----幸福》,引起國內外媒體的極高評價,受到中國中央電視台、美國CNN有線新聞網、北京電視台、廣東電視台的專訪報道,還被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邀請為《音樂快遞》節目組的特約節目主持人;2007年推出首張DVD卡拉OK專輯《幸福》;再次受到全國小朋友的熱烈歡迎!
她曾多次應邀到全國各地及香港澳門登台演唱,她曾與宋祖英、毛阿敏、容中爾甲、湯燦、火風、王傑等眾多國內著名歌星同台演出;還曾與法國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同台演奏《我愛北京天安門》;榮獲過“全國少兒歌曲歌唱大賽北京賽區第一名”;“全國藝術新星國際交流大賽廣東賽區少兒組聲樂專業金獎”;她參加演唱的歌曲《101個祝福》榮獲廣東省流行音樂學會首屆“學會獎”之“廣東原創十大金曲獎”;“中央電視台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演唱優秀獎”;中國流行歌壇的著名音樂人陳小奇李廣平、 林靜、陳潔明姚曉強高翔等聯手為她寫歌;她演唱的歌曲《馬蘭謠》、《Don’t Be Shy》、《珠江遊》、《幸福》、《親親美人魚》都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因為,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好聽感人的兒歌了!她的歌曲填補了市場的空白點,她的歌曲不僅孩子們喜歡,有一顆純真的心的大人們也會喜歡;她已經成為幼兒園、小學、初中生們的新偶像、好朋友!
李思琳不僅歌曲演唱獲獎無數,同時她在鋼琴演奏、歌曲作曲和英語學習方面也碩果累累:她是廣州市天河區小學生英語口語大賽第一名獲得者;她還是北京市朝陽區小學生“迎奧運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2007年,李思琳還獲得“卡瓦依-KAWAI杯”全國鋼琴大賽北京賽區第一名和全國決賽兒童A組第六名的成績;2007年還榮獲“世紀經典-廣東流行音樂30年頒獎慶典歌手成就獎”;她是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2008年8月,由中國著名新世紀音樂作曲家鄧偉標先生擔任音樂監製,林昊東先生擔任製作總監的李思琳第二張個人原創讚美詩發燒唱片《奇異恩典》隆重推出,這張由珠海豪傑唱片公司楊蘭香女士擔任出品人的發燒唱片在中國唱片市場引起了新一輪的特別關注,著名作家王書亞為這張專輯作序《讚美是天上的能力》,著名作家李皖、華姿、韓松落、陳蔚文、韓浩月、王小雅、董桄福等紛紛撰文給予肯定和讚賞;作家們一致認為,《奇異恩典》專輯是國內唱片界2008年最重要的一個收穫;這是一張關乎心靈、關愛靈魂,能喚起人的深沉感情,值得反覆聆聽的佳作;特別是汶川大地震之後,我們更需要那些能夠參與心靈重建、成為人的活水源泉的音樂作品,生命中的愛與苦難、讚美與恩典、都在李思琳純淨、純真、純美的聲音中得到體現。
2012年12月份,李思琳提前被美國耶魯大學錄取,並提供全額獎學金。此次耶魯大學在中國只提前錄取5個人,李思琳是其中一個。即將成為大學生的李思琳透過微博分享了這一好消息,並且説希望自己做一個“有信仰,有愛心的大學生”。
2013年7月13日,李思琳參加由ArtWing在北京萬達廣場舉辦的“單純時刻”夏日音樂會,並彈奏了鋼琴曲馬克西姆的《出埃及記》,《出埃及記》是聖經裏的一卷書,思琳説她常讀這卷書並且思考其中之意。她還演唱了取自聖經哥林多前書13章的經文的歌曲《愛的頌歌》,以及著名歌曲《奇異恩典》和《你是春風》。

李思琳人物評價

李思琳用音樂詮釋

4歲學鋼琴,10歲推出首張原創童謠專輯《幸福》,11歲舉家北上學習作曲,13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作曲系,18歲被耶魯大學錄取……在每一個階段,李思琳的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
神童李思琳13歲考入央音附中 神童李思琳13歲考入央音附中
雖然出生於音樂世家,但父母覺得學音樂太苦,並未有意培養她。4歲時,李思琳看見媽媽林靜在家裏教學生彈琴,便主動提出要學鋼琴。媽媽説,學鋼琴很累,你要學就要保證堅持下去。李思琳説,沒問題,我會堅持的!
在鋼琴方面展露出天賦後,李思琳又突發奇想要作曲。家裏還保存着她5歲時的第一張“作品”,瞎畫的五線譜旁邊,歪歪扭扭地寫着“妞妞作曲”。當時,李思琳在彈奏一首練習曲時問媽媽,這個作曲家還活着嗎?媽媽説,早就去世了。她又問,為什麼我們還要彈他的作品?媽媽説,因為他寫的好。思琳感嘆:她好偉大哦!
到了晚上睡覺時,她突然跟媽媽説,媽媽,我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於是,她自己拿了一張畫畫用的白紙,用五顏六色的彩筆開始畫譜,説,我在作曲呀!
10歲時,李思琳已經拿了不少鋼琴比賽的獎,曾與理查德克萊德曼同台演奏,出了第一張專輯,在廣州也成了小明星。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作曲系一屆只招6個人,李思琳過關斬將,以第一名勝出。在參加面試時,老師問她,你是個小明星了,學了作曲就會很忙很累,沒有時間打扮自己,怎麼辦?當時13歲的李思琳説,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實自己的腦袋!
讀了中國最好的音樂高中,李思琳卻決定要出國留學,而且不學音樂專業。雖然身邊要出國的同學也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去讀音樂學院,音樂學院不要求SAT成績,也沒有那麼多申請程序。
李思琳卻一定要上綜合性大學。她覺得,生活還有無限可能,不必把自己侷限在一條路上。
媽媽得知她的想法後,對她説,我們家沒有那麼多錢,不會給你找中介,也不會給你報班,你要自己學英語,申請文書也要自己寫,而且必須拿到全獎。這符合這個家庭對她一貫的培養方針:從小,父母就告訴李思琳,賺錢給你交學費是我們的事,但學習是你的事,我們各司其職。
於是,她開始自己準備SAT和托福考試。中國學生考SAT2,一般都選佔優勢的數學、物理、化學三科,李思琳卻選了數學、美國曆史和日語。美國曆史全靠自己讀書,她不僅看了考試推薦的輔導書和大綱,還把厚厚兩大本《美國人民》啃了好幾遍;日語是暑假才開始自學的,結果也考得不錯。
在參加耶魯大學的面試時,別人一般都只聊45分鐘到1個小時,她卻不知不覺就聊了兩個多小時。聊起自己喜歡的霍桑的《紅字》時,面試教授問她,你讀英文原版時,是讀得很快,還是讀得很慢?李思琳説,讀得很慢,我不具備讀得很快的能力,而且我想精讀。
“後來一想,才覺得自己特別傻,別的學生肯定會説讀得快,證明自己的英文閲讀能力很強。”李思琳笑着説。

李思琳像阿甘一樣

事實上,在父母和旁人眼裏,李思琳一直都是個有點“傻氣”的女孩。她想的事情很少,從來不會失眠,每天用各種語言對小熊説悄悄話,語速總是像打機關槍一樣,最具標誌性的就是沒心沒肺的笑聲。
李思琳把自己比作《阿甘正傳》裏的阿甘,正是這股“傻”勁兒,使得她拋棄了許多雜念,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我是大智若愚嘛。”李思琳説。
她也會和同學一起去看電影、滑冰、游泳、打羽毛球,愛第一次見面猜別人是什麼星座,但是最不愛的就是逛街和打扮自己,同學戴美瞳、化妝、自拍,她從來都是素面朝天上學。“不想在這些方面花費那麼多時間,美不是化妝化出來的,奧黛麗赫本那種經典的打扮才叫美。”李思琳説。
剛上初中的時候,同學基本都有了手機,老師也勸她買個手機,方便調課時接收通知。李思琳回去跟媽媽説,給我買個最便宜的手機,能打電話、發短信就行。於是,媽媽給她買了一個500多元的諾基亞手機,一直用到高二,手機壞了才換了一個,還是1000多元的諾基亞。
在人人網上,看到同學發一些去夜店、通宵唱KTV的照片,她就特別奇怪地跟媽媽説,她們怎麼有時間去夜店,去談戀愛呢?有這個時間用來讀一部文學作品,多幸福啊。
李思琳已經陸陸續續讀了幾十本原版文學作品。她從小就對學語言“發燒”,能流利地説英式和美式英語,還自學了日語、德語。六年級時,父親給她買了一本中文版的《傲慢與偏見》,李思琳看完以後,就強烈要求買一本英文版的。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看見房間裏有個筆記本,還以為是新的,結果一翻開,發現裏面記的全是《傲慢與偏見》裏不懂的生詞。
她常常被同學嘲笑“沒有童年”,被媽媽評價“老氣橫秋”,卻大愛BBC的《福爾摩斯》、《傲慢與偏見》、《遠大前程》、《簡愛》,還追了六季的美劇《緋聞女孩》。
從小到大,同學總是説她像一朵温室裏的花,沒有談過戀愛,沒有經歷過挫折,沒有夜不歸宿,也沒有跟任課老師鬧過什麼矛盾。在父母的印象中,她也似乎直接跳過了叛逆期,從來不跟人吵架,甚至沒發過脾氣。唯一的一次算得上“反叛”,就是在備考音樂附中壓力很大的時候,曾用手肘撞了幾下媽媽,還故意把番茄醬灑到爸爸身上。

李思琳做個多面手

“最先想當鋼琴家,學了作曲想當作曲家,出了專輯後又想當歌星,現在想讀人文類的專業,做個跨界的人。”李思琳説,她想做一個“多面手”,一個“能學會玩”的人。
她的偶像也都是這樣的人:最喜歡的演員娜塔莉波特曼,同時也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專業的高才生;亞歷山大鮑羅丁是個化學家,卻寫了那麼多厲害的交響曲;還有她認識的一個作曲家,同時也是東北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做人就應該像他們那樣。”李思琳説。
李思琳第一次去耶魯,就被學校多元的文化氛圍吸引了。兩次去美國參加比賽,她覺得普林斯頓的校園雖然美,但所有建築都是統一的哥特風格,不夠多元,而且音樂部“小得可怕”;哈佛雖然學術氣氛濃厚,但和大草坪、紅牆總有種距離感。而一走進耶魯校園,“就有種磁場相吸的感覺,有學術,有娛樂,有生活,是一個可以吸引各種各樣的人的地方。每個人走在路上,臉上的表情給人的感覺都特別好。”她在耶魯買了一堆校名服、鑰匙扣、水杯、鼠標墊,還給自己寄了一張明信片,在上面寫道,這就是你的目標,你要努力哦!
她18歲的人生,已經比同齡人要豐富了很多。每次出國參加比賽,很多同學比賽結束就走了,媽媽卻總是想辦法多請幾天假,趁這個機會一起自助遊,去接觸不同的風土人情。暑假在歐洲比賽時,李思琳和媽媽比賽結束後又玩了3個多星期,自己坐火車、搭地鐵、訂住處,逛大街小巷。在法國,她鼓起勇氣向不懂英語的法國人問路,好不容易找到了蕭邦的墓;在美國,半夜下錯站,又把包丟在了火車上,英語不好的媽媽都差點哭出來了,李思琳給工作人員打電話、交涉,順利解決了問題。
“這些經歷和在學校裏的學習不同,也是一種歷練。創作是一輩子的,你的作品能不能感人,與自己的閲歷有關,越老就越會有一些生活的閲歷和感悟。”李思琳説,“藝術家一開始比的是技術,到後來比的是內涵,不然只是一個匠人。我反感那些形式化的音樂,多讀一些書,接觸到不同的社會文化,對自己的創作很有好處。”
2008年的暑假,她去剛剛遭遇地震的北川、都江堰慰問演出,在那裏寫了一部鋼琴獨奏曲《向死而生》,後來,她帶着這部作品在美國拿了獎,又在奧地利的音樂節上演出。
“現在我還不想把自己綁得太死,想去多嘗試不同的事情,還想把我的音樂和公益事業結合在一起。”對於未來,李思琳還沒有太多考慮,“小時候的夢想,像當醫生、消防員都只是一個標題,現在,每個人都應該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中國青年報

李思琳音樂專輯

    • 單純時刻
      2008-04-23

李思琳專輯

《奇異恩典》獲得由南方都市報和珠江經濟廣播電台主辦的“最佳唱片榜”之“2008年度十大發燒唱片”;還獲得由“華語音樂聯盟”主辦的華語音樂獎之“2008年度最佳發燒唱片獎”。
李思琳已經開始了多姿多彩的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專業的學習。她創作的鋼琴作品《向死而生》、絃樂三重奏作品《悼》和歌曲作品《感恩世界》等等,受到老師和同學好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