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思孝

(北京大學中文系原教授)

鎖定
李思孝(1938.4.15—),字慎五,號慕孺,筆名思效、甘辛等。出生於甘肅禮縣。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1] 
中文名
李思孝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甘肅禮縣
出生日期
1938年4月15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師
性    別
職    稱
教授
慎五
慕孺
筆    名
思效、甘辛

李思孝人物生平

李思孝,字慎五,號慕孺,筆名思效、甘辛等。1938年4月15日(農曆戊寅年3月15日)生於甘肅禮縣一個書香之家,祖輩李應紫曾中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進士,名列二甲第122名(北京孔廟現存當年樹立的進士提名碑)。後任奉天鐵嶺知縣,並歿於任上。 [1] 
李思孝自幼受家庭薰陶,1956年從蘭州一中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1958年,併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在校期間,曾赴武漢重型機牀廠和太原的山西日報實習辦報,也曾在海淀區五道口鄉和朝陽區和平公社辦鄉報。1963年畢業後留校,報送到文學研究班(班主任為學部文研所所長何其芳,副主任為人大語文系主任何洛)學習,曾擔任團支部書記,被評為三好團員,在全校受到表彰。1963年畢業後,分配在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 [1] 
在南開,除教文學概論課外,還曾在楊柳青鎮參加中文系半工半讀試點。先後在河北省撫寧縣和棗強縣兩次參加四清運動,並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過程。工宣隊進校後,短期擔任教師隊伍一負責人,但主要工作是寫批判文章,曾在天津市革委會大批判組和國務院文化小組寫作組呆過。文革後期,在天津灰堆電車公司,薊縣一中,楊村解放軍部隊,山東文登縣,大連石油七廠等地開門辦學。 [1] 
1978年10月調回北大中文系,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馬列文論和西方文論的教學工作,並於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還長期擔任全國馬列文論學會的副秘書長、副會長。《馬列文論》叢刊的編委,北京文藝學會副秘書長、副會長。1984年作為訪問學者,在荷蘭萊頓大學以及德、法、英、比、盧等國訪問半年。1997年作為客座教授,在日本東京大學講學一年。名字曾收入《中外文學評論家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英文版)、英國歐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知識分子《現代名人錄》。 [1] 

李思孝主要作品

李思孝自著和編著書籍有十多種,發表文章150多篇。主要有《馬恩列斯文藝論著選讀》(1974年)、《馬克思恩格斯美學思想淺説》(1981年)、《巡迴展覽派畫廊巡禮》(1984年)、《馬克思文藝理論發展史》(合,1990年)、《西方古典美學史論》(1992年)、《美,在你腳下》(1994)、《從古典主義到現實主義—歐洲近代文藝思潮論》(1997)、《國外精神分析學文藝批評集萃》(合,2000)、《簡明西方文論史》(2003)、《東京寓居錄》(2004)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