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志曙

鎖定
李志曙( 1916—1994 ), 男,壯族,廣西貴港人,男低音歌唱家、音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中文名
李志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壯族
出生日期
1916年10月
逝世日期
1994年8月 [1] 
畢業院校
廣西大學
職    業
歌唱家、教育家
出生地
廣西貴港
性    別
職    稱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代表作品
廣西壯族民歌11首

李志曙人物經歷

1916年10月,李志曙出生在廣西貴縣(今貴港市)龍山區中裏鄉爐村的一個壯族家庭。李志曙的父母親都是農民,他自己也從小就放過牛、務過農,斷斷續續讀完了小學。14歲時,李志曙考入了貴縣初中。
1934年夏,李士強改名李志曙,進入桂林的廣西師範專科學校學習社會科學,同時兼任儀器管理員,半工半讀。。不久,師專併入廣西大學文法學院,他所在班歸入社會學系。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提前畢業,編入“廣西學生軍”,邊學習邊參加抗戰宣傳。1938年夏,在鄂豫皖邊區抗日前線進行抗日宣傳工作後調回廣西,途經武漢時,李志曙參加了國共合作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舉辦的歌詠幹部訓練班的學習。
回到廣西后,李志曙開始正式學習歌唱藝術,並參加抗日組織南寧民團幹校的工作。在幹校開學慶典晚會上,他登台演唱了抗戰歌曲《大丹河》。他先後在新成立的廣西學生軍、桂林中學生集訓總隊等處擔任歌詠指導員。
20世紀40年代初,李志曙轉入教育界,擔任過桂林中學教員,廣西教育廳編審室資料員,桂林職業學校音樂教師,以及唱片播放員等。1944年湘桂大撤退時,他離開了廣西,來到重慶重新求學,並於1945年初考入國立音樂學院松林崗分院師範科,主攻聲樂藝術。
1946年,國立音樂學院松林崗分院遷回上海,改名為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李志曙隨分院來到上海,繼續完成學業,直至1948年夏畢業。
1948年秋,李志曙從上海音專畢業後到上海震旦附中任教,從此開始了舞台聲樂藝術和學校聲樂教育的人生之路。
李志曙 李志曙
1949年上海解放後,李志曙調到軍管的大中華唱片廠(今中國唱片公司前身),擔任文藝組副組長。在唱片公司工作不久,李志曙又調回了上海音專(1956年更名為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任教。 [2] 
1950年,李志曙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華東區全軍文藝會演;1951年,隨同中國青年文工團參加在柏林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並在訪問東德、蘇聯、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奧地利等國時演出;1953年,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布加勒斯特),同年冬天隨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團慰問演出,並在上海舉辦了獨唱音樂會(與蔡紹序、高芝蘭聯合演出);1956年,隨中國音樂家代表團訪問芬蘭、瑞典,並舉行獨唱音樂會;1957年,參加上海音樂學院教師巡迴音樂會,在西安、成都等地聯合演出。
20世紀50年代,李志曙演唱的曲目,既有中國歌曲,也有外國歌曲,主要曲目如《我老漢》《天下黃河十八灣》《嘎達梅林》《大青松》(歌劇《劉胡蘭》選曲)、《秋收》(電影《白毛女》插曲)、《我住長江頭》《國際歌》《祖國進行曲》(蘇聯歌曲)、《娶怎樣的新娘》(匈牙利民歌)、《保衞和平》(肖斯塔科維奇曲)等。
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後,李志曙回到故鄉,在廣西藝術學院音樂系任教,先後擔任聲樂教研組組長、講師、副教授。在這期間,他不僅為廣西樂壇培養出許多優秀歌手,還做了大量的民歌收集、整理、加工、演出、宣傳、研究工作,為家鄉音樂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58~1962年的4年間,李志曙編輯出版了帶鋼琴伴奏的《廣西壯族民歌十一首》(音樂出版社),彙集了壯、瑤、仡佬、毛南等族多聲部民歌精華的《廣西二重唱民歌二十九首》(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1970年再版時改名為《廣西二重唱民歌30首》)。李志曙在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先後推出的兩批曲譜、唱片和音樂會曲目,都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研究價值。此外,他還翻譯出版了柯達依的兩本《匈牙利民間歌曲選》(上海文藝出社,1953),用以學習借鑑。
1978年春,他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冬晉升為教授。1979年,他當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屆常務理事(第四屆連任)和廣西分會副主席。他還是中國文聯四、五屆委員,中國少數民族文藝基金會理事、中國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顧問等。
1981年,李志曙調任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直至1988年離休。離休後,他仍然堅持教學和演唱,還堅持進行科研工作,為中國唱片公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西人民廣播電台錄音、製片。
1994年,李志曙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2] 

李志曙個人成就

享受有突出貢獻的政府特殊津貼。1951年在柏林參加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獲二等獎,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第一位在國際美聲唱法比賽獲獎的聲樂家。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 

李志曙個人作品

深入民間採風,收集整理廣西各族民歌,出版帶鋼琴伴奏的《廣西壯族民歌11首》《廣西二重唱民歌29首》等,翻譯出版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伊的兩本《匈牙利民間歌曲選》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