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志恆

(原國家監察局主任)

鎖定
李志恆,生於1903年。祖籍山西朔州應縣留義村,1922年4月,李志恆來到鹽池務工謀生,1926年12月2日,李志恆在王恩培和羅成進介紹下,加入共產黨。1927年7月,白色恐怖席捲全國,李志恆工作認真細緻,被組織任命為鹽池的黨支部書記。1928年李志恆在謝子長同志吩咐下,離開鹽池縣,繼續開展革命事業。先後擔任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選舉委員會主任,大忻州專署的第一副專員,重工業部鋼鐵局包頭鋼鐵公司籌備組組長、黨總支書記,冶金部監察局局長等職務。 [1] 
中文名
李志恆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西朔州應縣留義村
出生日期
1903年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李志恆人物經歷

李志恆,生於1903年。祖籍山西朔州應縣留義村,農家出身的他世代貧寒。1歲時母親就撒手人寰,只能靠着外祖母在本村地主家為奴,才能混口飯吃,他一出生,就這樣被打上家奴的印記。到6歲就開始放羊,12歲便給地主當長工。即便是這樣,家中仍然飢不果腹。 [1] 
1922年4月,李志恆來到鹽池務工謀生,先後在鹽池幾家大地主、大商人家靠油漆傢俱、趕馬車、推磨、擔水、打短工維持生存。在鹽池那段時間內,他目睹羣眾貧富差距極大,貧苦農民只能受迫害受剝削的現狀。 [1] 
鹽池縣盛產食鹽,可當地的農户卻家徒四壁,有人因為偷拿了一把鹽,竟被無良官吏活活打死。有權有勢的人家則吃喝嫖賭,生活奢靡。巨大的現實反差讓李志恆再一次叩問內心,世間公平何在?農民的出路在哪裏? [1] 
1926年9月,馮玉祥的西北國民軍聯軍第1軍2師進駐寧夏城(即銀川),宣俠父、錢崝泉等共產黨人藉機積極活動,物色可靠人員,不久即着手組建中共寧夏城特別支部,由李臨銘(民)擔任黨支部書記,在黨的思想武裝下,西北國民聯軍軍風嚴謹,受到百姓歡迎。 [1] 
11月初,西北國民聯軍第1軍12師36旅從甘肅到達花馬池(即鹽池)。李志恆在旅部幹活時認識了政治部部長王恩培。王恩培見李志恆吃苦耐勞,為人正直,非常賞識,便向他講述什麼是共產黨,為什麼當今的中國處於風雨飄零之中,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受苦受窮。李志恆逐漸醒悟過來,我們受窮不是命不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我們頭上有剝削階級。 [1] 
就這樣,共產黨的思想再一次在這個受苦受難青年的腦中盤旋不散,心中的吶喊聲“我要加入共產黨”也愈來愈清晰,愈來愈強大。 [1] 
1926年12月2日,李志恆在王恩培和羅成進介紹下,在黨旗、馬克思像前莊嚴宣誓:“……我願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奮鬥終身,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犧牲自己的一切,必要時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 [1] 
1927年2月2日,經組織開會研究討論,李志恆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1] 
1927年2月20日,中國共產黨鹽池縣地方黨支部委員會正式成立,王自成擔任支部書記,郭秉義擔任宣傳委員,李志恆擔任組織委員。 [1] 
加入共產黨組織之後,他千方百計去了解鹽池皮匠、畫匠的各種情況,準備多發展黨員,做活的勁頭越來越強烈。 [1] 
1927年7月,白色恐怖席捲全國,李志恆工作認真細緻,被組織任命為鹽池的黨支部書記。鹽池黨支部書記責任重大,擔負着保留好鹽池革命火種的神聖使命。同年9月,國民黨清黨動作愈加頻繁,李志恆果斷決定:鹽池黨支部轉入地下。不到10天,8名黨員都轉移到安全之處,沒有一個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抓住,更沒有被殺的。懷着必勝的決心,李志恆出色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任務,為後來鹽池解放乃至寧夏解放留下優秀的後備人才。 [1] 
1928年李志恆在謝子長同志吩咐下,離開鹽池縣,繼續開展革命事業。先後擔任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選舉委員會主任,大忻州專署的第一副專員,重工業部鋼鐵局包頭鋼鐵公司籌備組組長、黨總支書記,冶金部監察局局長等職務。 [1] 
李志恆來到鹽池6年,毅然選擇加入共產黨,為窮人謀出路,為人民謀幸福。晚年,他常常憶起這片紅色沃土,這片他為之奮鬥過的地方,這片他作為共產黨員人生第二次生命開始的地方,感慨連連,常常説道:“三邊地區,哪裏也趕不上花馬池(鹽池)的人好。” [1] 

李志恆後世紀念

2021年,李志恆的兒子李韜整理舊物,將老人珍藏的紅色革命文物共104件(套)無償捐獻給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經工作人員對李志恆事蹟梳理編排,布展為臨展廳,鹽池縣早期共產黨員李志恆的奮鬥事蹟也得以被更多的鹽池兒女所周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