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德生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鎖定
李德生(1916年4月-2011年5月8日),河南省新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1]  。1930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黨我軍卓越的領導人。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國防大學政治委員。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2-3] 
中文名
李德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6年4月
逝世日期
2011年5月8日
畢業院校
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
職    業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出生地
河南省新縣陳店鄉李家窪村
代表作品
《李德生回憶錄》

李德生人物生平

李德生
李德生(4張)
李德生同志1916年4月出生於河南省新縣陳店鄉李家窪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解放了他的家鄉。他當上了童子團團長,積極參加站崗放哨、送信、帶路等活動。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李德生同志先後在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紅一軍、紅四軍任戰士、通信員、傳令兵、班長、連政治指導員、交通隊黨支部書記,參加了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嘉陵江等戰役戰鬥,以及紅四方面軍西征。在創建和保衞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他不怕犧牲,英勇戰鬥,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圍攻”的八廟埡戰鬥中,左胸被子彈打穿,因傷及神經,從此左手留下殘疾。他利用養傷時間,閲讀了《紅色戰士必讀》、《列寧學校讀本》、《幹部必讀》等書籍,思想和文化水平得到明顯提高。1933年8月,他被推舉為代表出席了川陝省第二屆工農兵代表大會。1935年6月,因遭到誣陷,被撤銷黨支部書記和班長職務、開除黨籍,但他仍然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參加了長征,三過雪山草地,參加了包座、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和百丈戰鬥。1936年12月,紅四方面軍到達陝北後,他重新入黨。1946年,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黨委決定,撤銷張國燾錯誤路線時期對他的處分,恢復黨籍,黨齡從1932年算起。
抗日戰爭時期,李德生同志歷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和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區30團團長。先後參加了夜襲陽明堡機場、響堂鋪、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戰鬥和粉碎日軍大規模“掃蕩”的數百次戰役戰鬥,曾以1個營的兵力打垮日軍的1個大隊,受到上級的嘉獎。他還參加了創建和鞏固太行、冀南、冀西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42年5月,日軍糾集2.5萬餘人對太行根據地北部地區進行“掃蕩”,他臨危受命,沉着指揮,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帶領全營搶佔有利地形,粉碎了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成功掩護八路軍總部和後方機關勝利突圍。1945年1月,擔任團長的李德生同志,主動請纓攻打日軍馬坊據點。他精心策劃,周密組織,親自化裝成農民深入日軍據點偵察,隨後帶領82名突擊隊員一舉端掉該據點,全殲守敵。為此,延安《解放日報》頭版發表了題為《長期偵察和堅決突擊,太行我軍收復馬坊》的消息,並配發社論稱這一仗是典型的殲滅戰。
解放戰爭時期,李德生同志於1945年8月任太行縱隊第4支隊769團(後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7旅19團)團長,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戰役。1946年12月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17旅旅長,率部參加了隴海、定陶、滑縣、豫北、魯西南等戰役,以及千里躍進大別山重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在襄樊戰役中,他靠前指揮,巧用奇兵,“刀劈三關”,奪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鐵佛寺三道關口,一舉破城。後參加淮海戰役,率部連續9天急行軍,協同其他部隊形成了對黃維兵團的合圍,並擔任主攻,激戰兩天一夜,攻佔了雙堆集東側敵核心陣地,為全殲黃維兵團和奪取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2月,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第12軍35師師長,4月率部勝利攻佔了敵長江防線鐵板洲陣地,奪取了渡江跳板。隨後參加了渡江作戰、千里追擊和進軍大西南,參與組織指揮了西南剿匪,完成組建地方武裝、保護羣眾生產等任務,為西南地區人民政權的鞏固和地方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德生將軍在上甘嶺戰役中指揮戰鬥
李德生將軍在上甘嶺戰役中指揮戰鬥(2張)
1951年3月,李德生同志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35師師長、副軍長、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先後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以南地區防禦作戰和上甘嶺戰役。在金城以南地區防禦作戰中,他認真貫徹毛澤東同志“積極防禦”、“零敲牛皮糖”的作戰指導思想,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在改良坑道、鞏固防禦陣地的同時主動出擊,率第35師先後與敵人進行大小戰鬥421次,殲敵1.9萬餘人,改善了我軍的防禦態勢。在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他奉命統一指揮在前線作戰的第12軍、15軍所屬部隊,機智靈活,浴血奮戰,反覆爭奪,擊退敵人數百次猛烈進攻,贏得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
從朝鮮戰場回國後,1954年4月,李德生同志任陸軍第12軍軍長。他積極探索部隊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堅持以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為中心,科學統籌部隊各項建設和工作,狠抓思想教育、軍事訓練和科學文化知識學習,有力促進了部隊全面建設。他認真貫徹“以我為主”的訓練方針,注重發現、培養、推廣、運用先進典型,創造了“郭興福教學法”,得到毛澤東、葉劍英等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並迅速在全軍推廣,由此掀起了大練兵、大比武高潮。在抓好部隊建設的同時,他大力組織發展農副業生產,並建立連隊和機關與駐地農村掛鈎聯繫制度,幫助蘇北地區發展生產、改變落後面貌。其間,1957年至1960年,他進入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學習深造。
建國之後的李德生
建國之後的李德生(16張)
“文化大革命”中,李德生同志奉周恩來同志之命率部赴安徽省執行任務,1968年4月至1973年,歷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省革委會主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等職務,他在制止武鬥、維護工農業生產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穩定了安徽局勢。其間,1969年4月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任中央軍委委員,7月起參加中央政治局、國務院業務組、中央軍委辦事組工作。在協助周恩來同志分管水利部和國家體委工作期間,參與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籌建和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等重要工作。同時,分管軍隊政治工作。1970年4月至1973年12月,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兼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在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領導下,參與處置“九一三”事件,為穩定北京局勢、保衞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九一三”事件後,他參加軍委辦公會議,根據中央指示,組織查獲了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活動的重要罪證,並協助葉劍英同志承擔了軍隊“批林整風”中的大量日常工作。他遵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在周恩來、葉劍英同志的直接領導和支持下,排除重重阻力,落實幹部政策。在北京軍區工作期間,他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方針,開展調整兵力部署、搞好要地設防、加強部隊訓練等工作,並結合實際,加強“三打三反”訓練,組織指導諸兵種協同作戰演習和研究性戰術演習。1973年8月,在黨的十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他堅決支持周恩來、葉劍英同志的工作,堅持原則,不受江青等人的拉攏利誘。後因受“四人幫”迫害,辭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職務。1980年8月,經中共中央批准,為李德生同志平反,恢復名譽。
1973年12月至1985年6月,李德生同志任瀋陽軍區司令員。他帶領軍區黨委一班人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一套適合特定歷史條件下東北地區的作戰和設防原則,促進了東北戰略區建設。他堅持把教育訓練擺在戰略位置,狠抓部隊軍事訓練和作風培養,有效提高了部隊戰鬥力。他提出了組建合成軍和在東北西部地區組建守備區的重大建議,得到鄧小平同志的肯定,並付諸實踐。他領導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陸軍預備役步兵師,組建了全軍第一個激光模擬對抗營。他十分重視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積極參加和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協助地方搶險救災,同東北三省幹部羣眾結下了深厚情誼。他關心基層部隊特別是邊防部隊建設,走遍了東北的山山水水和軍營哨所,為鞏固東北邊防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擔任中央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組長期間,走遍了全國各主要疫區,為消除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5年11月,李德生同志調到新組建的國防大學任政治委員、黨委書記。他與校長張震同志一道,團結帶領校黨委一班人和全校教職員工,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決策指示,積極推行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的全面建設和改革,為探索我軍高級幹部培訓的新路子,為國防大學的建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他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第一位,帶頭抓好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保證全校人員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經受了改革開放和軍隊精簡整編的考驗。他堅決貫徹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的教育方針,積極適應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的辦學特點,組織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機制,加強和改進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大力推進了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建設。他重視教研人員和幹部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選拔和使用優秀幹部,使學校教研隊伍和幹部隊伍的素質有了較大提高。他注重加強學校黨委、基層黨支部建設,重視抓好領導幹部管理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學校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他尊師重教,關心愛護部屬,經常深入教研室、學員隊和基層單位蹲點,與廣大幹部、戰士和學員談心交心,積極協調解決學校建設中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改善辦學條件,為教職員工解決了後顧之憂。
1990年4月,李德生同志從領導崗位退居二線,雖然年事已高,但仍十分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事業。他和其他老同志共同創辦了旨在“宣傳愛國精神、組織愛國工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祖國統一”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並擔任會長,還兼任中國滑冰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名譽主席。他積極參加中共黨史、軍史研究工作,主編了《從郭興福教學法到科技大練兵》,撰寫了《李德生回憶錄》和《軍事思考錄》等著作,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1年5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2] 
李德生同志是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兩次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委員,在1985年9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中共十三大上分別增選、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 
李德生在部隊基層視察

李德生主要著作

主編
《從郭興福教學法到科技大練兵》
著作
撰寫了《李德生回憶錄》和《軍事思考錄》等著作。

李德生家庭生活

夫人:曹雲蓮
兒子:李和平
兒子:李南征
女兒:李遠征
女兒:李優優

李德生人物評價

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李德生同志對黨對人民忠心耿耿,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信心,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主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事業。他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藝術。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智勇雙全。他軍政兼優,具有豐富的治軍治校經驗,注重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改革創新,為新時期軍隊戰備訓練、政治工作和國防教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作風深入,求真務實,密切聯繫羣眾,善於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注重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他一生光明磊落,襟懷坦蕩,榮辱不驚,以大局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他一身正氣,廉潔奉公,公道正派,艱苦樸素,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在黨、國家和軍隊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贏得了廣大官兵和人民羣眾的崇敬與愛戴。
李德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重大損失。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他為黨和人民事業建立的卓越功績將永載史冊!
李德生同志永垂不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