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德寶

(研究員)

鎖定
李德寶,男,漢族,1972年生於山西省。理學博士,研究員。
中文名
李德寶
外文名
Debao L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72年12月
畢業院校
太原理工大學;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主要成就
第十一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劃 [2] 
出生地
山西省定襄
職    稱
研究員

李德寶個人簡介

李德寶 李德寶
李德寶,男,1972年12月出生,漢族,山西省定襄人,理學博士,中共黨員,1995年7月參加工作,現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
李德寶同志長期從事潔淨煤技術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作為國內外潔淨煤技術領域專家,多年來帶領自己的研發團隊堅持在科研一線,不斷推進相關技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績。 [3] 

李德寶教育背景

李德寶 李德寶 [4]
1991.7-1995.9 太原理工大學本科
1995.7-1998.9 太原理工大學工作
1998.9-2001.7 太原理工大學碩士
2001.9-2004.7 山西煤化所博士
2004.7-至今 山西煤化所工作

李德寶科研工作

他擔任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煤炭間接液化鈷基合成油課題組負責人,主要從事煤炭間接液化合成油的鈷基催化劑的研發以及相關產業化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績,發表論文及專利數十篇。他在國家重大能源課題煤制油項目做出了傑出貢獻,在國內外業內產生很大影響,也將影響中國車用能源的發展。
鈷基費託被認為是繼鐵基費託之後的新一代合成油技術,作為項目負責人和核心骨幹,李德寶同志先後主持參與了相關方向的“973”、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以及重大院地合作研究項目,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鈷基合成油技術。在此基礎上,作為國家煤制燃料及化工品的重要方向,得到了國家與山西省的大力支持,與山西潞安集團合作開展工業化推進工作。2008年,萬噸級工業側線裝置建成投產,生產出我國第一桶煤基合成油。2010年11月,該裝置通過中科院組織的成果鑑定,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山西省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正在進行 10萬噸/年規模的工業示範。
李德寶同志從現代煤化工技術發展和甲醇行業現狀出發,按原子經濟原則,積極開展綠色、高效及高附加值甲醇下游技術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在甲醇氧化活化、無氧活化及雙功能催化劑設計與研製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形成了以甲酸甲酯、甲酸、乙醇、甲縮醛等含氧化合物為目標產物的甲醇下游技術體系。
已發表SCI論文42篇,被引201次,其中他引166次。申請/獲得中國專利47項。 [3] 
最新進展
李德寶 李德寶 [4]
2012年5月3日上午,中科院在京召開慶祝建團90週年暨表彰大會。經山西煤化所團委推薦,中科院評選領導小組評審批准,授予山西煤化所李德寶等10位同志第十一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榮譽稱號,院黨組成員、京區黨委書記何巖出席大會併為獲獎者頒獎,李德寶研究員作為獲獎者代表向大會做獲獎感言。
為紮實推進“一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不斷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激勵青年不斷開拓進取、奮發成才,樹立青年楷模,展現青年風采,2011年我院組織開展了第十一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李德寶研究員作為新時期青年的傑出代表,長期從事潔淨煤技術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立足本職,奮力拼搏。
所團委號召全所廣大團員青年向獲獎者學習,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新2020”的實踐中,紮實工作,無私奉獻,用無悔的青春為國家科技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德寶研究項目

承擔科研項目
(1) 10萬噸級鈷基合成油蠟技術工藝包研發與工業示範(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
(2) 5萬噸/年鈷基費託固定牀合成潤滑油基礎油和重質蠟技術工業示範(中科院科技先導專項)
(3) 5000噸/年鈷基合成油固定牀技術的工業側線試驗(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4) 萬噸級鈷基費託工業側線裝置催化劑技術開發(與潞安集團合作)
(5) 合成氣經甲醇/二甲醚合成二甲氧基甲烷(科技部中澳國際合作項目) [1] 

李德寶獲獎榮譽

中科院成果鑑定,“萬噸級鈷基合成油固定牀技術與工業性試驗”,第三完成人;
2011,獲“山西省直機關五一勞動獎章”。
2012,被評選為“第十一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獲得者。 [2-3] 
2015,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5] 
2016,入選“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