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廌

鎖定
李廌(zhì)(1059年-1109年),字方叔,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華州(今陝西華縣)人。北宋文學家。
李廌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
李廌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所著除文集外,有《師友談記》十卷、《德隅堂畫品》一卷。
全    名
李廌
方叔
齊南先生、太華逸民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華州(今陝西華縣)
出生日期
1059年
逝世日期
1109年
主要作品
《師友談記》《德隅堂畫品》

李廌人物生平

李廌家境貧寒,6歲而孤,但能勤奮自學。稍長,即以學問稱譽鄉里。
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李廌到黃州(今湖北黃崗)拜謁蘇軾。蘇軾對他的文章極為讚賞,認為筆墨翻瀾,有飛沙走石之勢,拍着他的背説:“你的才能,可敵萬人。”因受蘇軾賞識,故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陳師道一起,被人們稱為“蘇門六君子”。
後李廌舉進士不第,宰相呂大防為“失此奇才”而嘆,蘇軾與翰林學士範祖禹欲向朝廷推薦,但因蘇、範二人相繼遭貶而不果。李廌從此絕意仕進,致力於撰文著書。
蘇軾去世後,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愴痛哭,作祭文曰:“皇天后土,鑑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詞語奇壯,讀者無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生活清苦,卒年五十一歲。

李廌主要影響

此詞描寫春夏之交的雨景以及由此而生髮的懷人情緒。
上片寫景,既寫出了近景,又寫出了遠景,為下文的抒情作鋪墊。“好風如扇”句比喻新穎,近代詞人況周頤蕙風詞話》以為“似乎未經人道”。春夏之交,往往有這樣的景色。陶淵明詩“春風扇微和”的扇字是動詞,作虛用;這裏的扇是名詞,作實用:同樣給人以風片柔和的感覺。“雨如簾”的繪景更妙,它不僅曲狀了疏疏細細的雨絲,像後來楊萬里小雨》詩“千峯故隔一簾珠”那樣地落想;而且因為人玉闌干內,從內看外,雨絲就真像掛着的珠簾。
“岸花汀草漲痕添”,也正是從隔簾看到。“微雨止還作”(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是夏雨季節的特徵。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漲痕,所以説是“時見”。“漲痕添”從“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顯示了一種幽美的詞境。作者與景,精工描繪,細緻入微,引人入勝。
下片承上片的景物描寫抒情見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會聯想到離別的人,一種懷人的孤寂感,不免要湧上心頭,於是窈想就進入了枕上關山之路。(“青林”句是化用杜甫《夢李白》詩:“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乘鸞處,即遊仙處,亦即喻冶遊處。乘鸞的舊蹤何?只有模糊的夢影可以回憶。碧蕪千里的天涯,怎能不引起“王孫遊兮不歸”的悠悠之思呢!可是温馨的會面,夢裏也不可能經常遇到。“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這麼一結,進一層透示這僅有的一霎歡娛應該珍視,給人的回味是悠然不盡的。
此詞一反尋常懷人念運詞的悽惻,極淡遠清疏之致地表情達意,為這類題材詞作境界的開拓作出了貢獻。

李廌主要作品

李廌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外曾祖
字子元,諡號正惠。
祖父
李某
名不詳,曾做過乾州使君。
祖母
邊氏
-
父親
李惇
字憲仲,賢而有文。與蘇軾為同年,治平三年(1066年)卒。
兒子
李潁
字秀川。
李俁
-
(以上參考資料) [2] 

李廌史料索引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 [1] 

李廌人物爭議

關於李廌的籍貫,説法不一,主要有四種説法:
第一,“自鄆徙華”。《宋史·李廌傳》言:“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鄆徙華。”《欽定續通志文苑傳》、《陝西通志人物誌孺林》卷六十三、《華州志》卷二十四皆從此説。《山東通志人物誌》卷二十八則記載:“李廌,字方叔,鄆州人。”前四則材料皆説李廌先祖是從“鄆”地遷徙到“華”地的,最後一則則直言李廌為鄆州人。 [2] 
第二,“華山人”。詞綜》曰:“李廌,字方叔,華山人。”考《元和郡縣誌》,“鄭縣”條目下載“少華山在縣東南十里”,“華陰縣”條目下載“太華山在縣南八里”。《詞綜》中所言“華山”沒有明確説明是“少華山”還是“太華山”,因此,這兩則材料中的“華山”指的是鄭縣的少華山還是華陰縣的太華山存疑。又據《元和郡縣誌》知唐代時期華州行政區劃:華州轄三縣,分別為,下邽、鄭、華陰。再考《元豐九域志》,其“華州”條目下曰:縣五,分別為鄭、下邽、浦城、華陰、渭南。因此,“華山人”之説應是縮小了“華州”之地的範圍,具體言之,不論李廌屬於“少華山”的鄭縣,還是“太華山”的華陰縣,兩縣在唐宋之時皆為“華州”之屬。 [2] 
第三,“華州人”。《明一統志》在“李廌”條目下曰:“李廌,華州人。”《清一統志》在“李廌”條目下載“華州人,其先自鄆徙華……” [2] 
第四,“陽翟人”。《東坡詩集註》有言:“李廌陽翟人,少以文字見蘇子瞻。”黃庭堅作《次韻子瞻送李廌》言:“李廌,字方叔,陽翟人,素為東坡所知。”《石林詩話》 中亦載“李廌,陽翟人,少以文字見蘇子瞻,子瞻喜之。”考《墨莊漫錄》曰:“許洛兩都,軒裳之盛,士大夫之淵數也。黨論之興,指為許洛兩黨崔鷃德符、陳恬叔易皆戊戌生,田晝承君、李廌方叔皆己亥生,亞居穎昌陽翟,時號戊巳四先生,以為許黨之魁也。”文中的“許”指“許州”,又“唐改穎川縣為長社、長葛二縣,俱屬許州穎川郡……宋元豐三年升許州為穎昌府,屬縣七,郾城、陽翟……”據上述知,“陽翟”乃為“穎昌府”具體言之,再加上北宋《墨莊漫錄》明確言説“穎昌陽翟”,恐後世沿用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