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屋村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下轄村)

鎖定
李屋村,位於龍城街道中東部,距街道辦事處5.3幹米。相鄰自然村有對面嶺村、樓嚇村、老圍村、石溪村。始建於清代,李姓先祖從今廣東惠陽遷至此地而形成。因村民多為李姓而取名李屋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西北有清林徑水庫。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在老屋旁邊重建。
中文名
李屋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
地理位置
龍城街道中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李姓,南宋末期從福建上杭遷至今廣東惠陽;清代遷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110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4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03人。非户籍外來人口565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46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8人,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花生、黃豆等。20世紀90年代初村中建起第一棟廠房,集體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蘿蔔粄,清明節的茶果、油果等。富民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中期通電,198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0施通自來水,1995年通電話,2002年通互聯列村內建有籃球場等文體設施。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5座。代性民居有李屋村老屋,建於清代,坐西北面東南,面闊約55米,進深約50米,由祠堂、畫樓、民居組成。李氏宗祠位於中心,單間三進,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大門匾額書“李氏宗祠”,外牆貼滿白色小瓷磚,檐壁飾山水,人物壁畫,保存較好。月池與祠堂相對。老屋中的碉樓,始建於清代,高4層,平面呈方形,頂飾藍帶,東南面頂層有錦鯉吐珠排水口;保存狀況基本完好,為區級不可移動文物。每年清明節,村民在宗祠祭祖,結束後聚餐。李屋村有添丁點燈民俗,形成於清代,族中男孩出生後的第一個元宵節前,要舉行點燈隊式。添丁户要在家祠中或自家大門前掛燈籠,每晚點亮,連續三天,並以精心做好的煎堆等祭品祭拜祖宗。點燈之後,男孩正式入族。
代表性人物:李安華,清代郎中,醫術高超,救死扶傷,經常救治附近村民。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5 龍崗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86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