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寶焌

鎖定
李寶焌(1886—1912年),字焜甫,乳名漢佬,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人,中國航空先驅、第一代飛機制造家。1912年因積勞成疾在南京共和醫院逝世,年僅25歲。 [1] 
中文名
李寶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12年
畢業院校
日本早稻田大學
職    業
第一代飛機制造家
出生地
福建省永安市

李寶焌人物生平

李寶焌(公元1886~1912年),字餛甫,乳名漢佬。貢川洋峯人。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生,年少志高,聰明好學。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李寶焌和二哥到永安第一所新學堂——龍山兩等學堂接受思想啓蒙。作為富商之子,他們從小受過一定的新式教育,來到學堂,發現這裏的條件比家裏還差,但是他們發現學校的學習氛圍非常好,學生上課認真,教師盡職盡責,他們立即被吸引了。特別是劉德驥老先生,六十多歲高齡,仍在課堂前為學生講解國文,同時兼講修身課程。
在劉德驥的鼓勵下,李寶焌在龍山學堂勤奮努力地學習,除一次因生病缺了幾天課外,再未曠過一次課。不管是酷暑,還是寒冬,也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從未影響他去上學。由於刻苦努力,李寶焌的成績名列前茅。翰林院大學士陳寶琛在福州辦師範學堂後,劉德驥知道陳寶琛知識淵博,思想開放,還聘請外國人當教師,便鼓勵有條件且基本完成小學堂學業的學生去報考該學堂。
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李寶焌考入全閩師範學堂讀書,光緒三十二年畢業。因成績優異,和劉佐成一起被選送到日本留學,先入同文、宏(弘)文書院,後進早稻田大學求學,“研究理化,精心鑽研飛行技術”。在日期間,他加入孫中山組織的中國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李寶焌與劉佐成合作,在日本研究飛機制造,因飛行場不便試飛,無法試驗。清政府駐日公使胡惟德將他們二人研製飛機情況報告清政府。清廷攝政王府電召他二人回國製造飛機。當年八月,由胡惟德陪同他們回到北京,清廷軍諮府即撥款在北京南苑廡甸毅軍操場,建築廠棚,並從日本買來機件,讓二人試製飛機。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六月,李、劉合作試製飛機成功。這是中國在國內製成的第一架飛機,但因發動機損壞而試飛時墜落。李寶焌將飛機運往上海修理,並從事革命活動。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李寶焌應召到南京,擔任飛行營營長。飛行科學一律由李寶焌親自口授,成效顯著。李寶焌與劉佐成再次合作研製的飛機終於在南京試飛成功。正當他們計劃繼續製造飛機時,不料4月1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南京臨時政府夭折。李寶焌的飛機制造計劃無人支持,難以實現。他即赴滬向上海筍乾行總經理沙縣人章慶候尋求資助。章慶候幫他籌措到鉅額款項,解決經費困難,他又回到南京着手製造飛機。不幸因積勞成疾,李寶焌於民國元年10月6日患惡性痢疾,在南京共和醫院逝世,年僅25歲。
李寶焌去世後,章慶候籌措的鉅款無法歸還,上海筍乾行因而倒閉。章慶候向李寶焌之父李翔富索款,李翔富將全部家產變賣還不夠償還,因而在沙縣下獄,後由李寶焌之兄李寶鏞代父坐牢。 [1] 

李寶焌人物評價

李寶焌年輕有為,對飛機的研究頗有成就。他撰寫的論文《研究飛行機報告》,發表於清宣統二年的《東方雜誌》上,航空界對此文一向評價很高。航空史學者厲汝燕在《世界航空之進化》一文中説:“李寶焌確實是我國航空學術界中之先導。”“飛行研究家李寶焌著的《研究飛行機報告》是我國的第一篇航空論文。”“特別是向後焚燒(噴氣推進)的提出,比四十年代噴氣飛機的出現還早三十年,這確實是了不起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