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密

(西晉初年大臣、文學家)

鎖定
李密(224年—287年),又名宓,一名虔,字令伯,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人。西晉時期大臣、文學家。 [41-42] 
李密自幼由祖母劉氏收養,後拜師於蜀中名士譙周。先後歷任蜀漢益州從事尚書郎等職。李密曾出使吳國,吳人稱他有才辯。蜀亡後隱居鄉里,累舉不應。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冊立太子,徵其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不得已為此上《陳情表》,晉武帝很感動,命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劉氏死後,李密服喪滿,應徵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出為河內温縣令,官至漢中太守。後被奏免官,後卒於家中。 [44] 
《陳情表》是李密的代表作。文章語言尤具特色,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象而又生動,詞意真切,傳為千古名句,轉為成語。後來各種選本多加採錄,是中國古代散文名篇。李密另著有《述理論》十篇,如今已佚。此外,李密還尚存兩篇短文和殘詩一首。 [43] 
概述圖來源:李密石刻像取自明弘治九年(1496年)張玘刻置於陝西之《忠孝節義圖之孝》 [45-46] 
全    名
李密
別    名
李虔
李宓
令伯
所處時代
蜀漢曹魏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
出生日期
224年
逝世日期
287年
主要作品
《述理論》
《陳情表》
最高官職
漢中太守

李密人物生平

李密夙遭閔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父親就去世,四歲時母親何氏改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戀母親,以至於生了病。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裏未曾脱衣。祖母的飯菜、湯藥,他總要嘗過之後才讓祖母用。 [3-4] 
李密少時甚好學,有時間就去學習,廢寢忘食。當時李密師從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廣泛閲覽五經,大多有所通習涉獵。他機智敏鋭,能言善辯,才思敏捷,文章詞采斐然,以文學見長,譙周的門人把他比作子游子夏 [4]  [6] 

李密年少仕蜀

李密年輕時,郡裏的官員對他進行徵召,全都不去應職。後來州里授予從事之職,歷任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非常稱讚他。 [7] 
李密做郎官時,奉使命出使吳國,孫吳君主問蜀軍馬有多少,李密回答:“官家用有餘,民家自用很足。”孫吳君主跟羣臣談及道義,大家都説願意做人弟弟,可李密卻説願意做人兄長,因為做兄長比做弟弟供養父母的時間要長。孫吳君主與羣臣稱讚他孝。 [8] 

李密奉養祖母

蜀漢景耀五年(263年),魏滅蜀,徵西將軍鄧艾聞聽李密的名聲,請求他擔任主簿,等到用書信徵召他,想跟他見面,他卻都不前往。李密因為考慮到祖母年紀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顏悦色地奉養老人,所以拒絕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裏講學,豎起旗幟教授學生。 [9]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正月,晉武帝司馬炎冊立司馬衷為太子,下詔任命李密擔任太子冼馬。 [21]  詔書多次下達,郡縣接連催迫,李密因為祖母年邁,沒有人侍奉贍養,就沒有接受官職,並寫下《陳情表》陳述自己不赴任的苦衷。晉武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説:“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徒有虛名啊。”讚揚其誠心侍奉,賞賜二個奴婢,下令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10-11] 

李密出仕西晉

後來,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喪期結束後,晉武帝又徵召李密到洛陽任太子洗馬。 [12] 
司空張華問李密:“您覺得安樂公劉禪怎麼樣?”李密説:“可以和齊桓公相提並論。”張華問他為什麼這樣説,李密答道:“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屍蟲爬出户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能抗衡魏國,任用黃皓而亡國,從這可知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張華又問:“孔明的言教為什麼這樣瑣碎?”李密答道:“過去皋陶在一起談話,所以能夠簡潔高雅;《大誥》是説給普通人聽的,應該具體瑣碎一點。孔明和對話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論教導因此具體瑣碎。”張華點頭稱是。 [13] 

李密治理温縣

不久,晉武帝又遷任李密為尚書郎,擔任河內温縣(今河南温縣)縣令。李密在任期間推行道德教導,政治教化嚴明。 [14] 
咸寧四年(278年),太傅、鉅平侯羊祜去世,因為沒有兒子,晉武帝讓宗子作為世子來繼承,時時接受親戚的弔唁。李密派遣部下拿着東西,協助應對。中山諸王每次經過温縣,一定要求供應物品,當地官吏和百姓都以此為患。李密到任後,中山諸王經過温縣,向當地的百姓徵收牛馬的飼料和薪柴。李密引書中記錄説:“漢高祖經過沛縣,對家鄉老幼以賓客之禮相待,鄉人供應給他物品,全然沒有受到煩擾。希望明王表達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則,做事謹戒。本國也要學習效法,且歌且舞,要求煩碎,從來沒有聽説過。”後來諸王過境,不敢煩擾温縣。盜賊騷擾河內郡其餘幾個縣,但都不敢逼近温縣,追擊盜賊的人也不敢越過温縣邊界。隴西王司馬泰非常敬重他,與他交好,因此權貴有勢力的大家族都忌憚他的公正秉直。 [15] 
李密在温縣任職時,很討厭下屬官吏,曾經給人寫信説:“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下屬官吏把他的信上報給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而朝廷裏沒有為他説話的人,又因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權貴,不合荀、張的旨意,只能升任漢中太守一職。自己認為朝廷沒有重用他,很有怨言。 [16]  [38] 

李密卸任辭世

等到晉武帝在東堂給大臣賜食蜜餞的時候,讓李密作詩。他在詩的最後寫到:“人們這樣説,有因就有果。 在朝中沒有後台,不如回鄉隱居田園。 身居高位的人很清楚,這話不就是這麼説的嗎?(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晉武帝為此很生氣,於是,都官從事奏請晉武帝罷免了李密的官職。 [17] 
太康八年(287年),李密在家中辭世,享年六十四歲。 [18] 

李密主要影響

李密文學成就顯著,其中僅存《陳情表》傳世。《陳情表》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不僅僅因為一個“孝”字,而是將“孝”進行出神入化的處理後,達到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短短五百餘言,李密從頭至尾都在不斷渲染三種交錯出現的感情: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對晉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李密本來想着重表達前兩種感情,但為了保護自己,他十分壓抑地將前兩種感情含蓄地一筆帶過,大肆渲染孝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先以簡潔精煉的語言寫自己的孤苦,為“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作鋪墊;反覆強調祖母的病,“夙嬰疾病,常在牀蓐”,“劉病日篤”,“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這讓人感覺到,李密與祖母劉氏之間不是一般的祖孫之情,而是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37] 
李密作品 李密作品
《陳情表》最重要的讀者是晉武帝。面對這個特別的讀者,李密不敢把兒女情長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對感情加以節制,使其在不同層次、不同前提下出現。因而他先寫自己與祖母的特殊關係和特殊命運,“臣侍湯藥,未曾廢離”;然後筆鋒一轉,寫蒙受國恩而不能上報的矛盾心理和自己的狼狽處境;緊接着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奉詔奔馳”;然後解釋“不能應詔”的原因,“劉病日篤”;繼而寫自己“不矜名節”,並非“有所希冀”,發誓“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做足種種鋪墊,排除晉武帝的懷疑後,李密才肆意抒發對祖母劉氏的孝情,這樣顯得更真實、更深切、更動人。 [37] 
透過《陳情表》不難看出李密不僅是作賦為文的妙手,也是精通心理學的高手,更是深諳官場文化的老手。據説晉武帝覽此表後,嘆道:“士之有名,不虛然哉!”感動之餘,“賜奴婢二人並令郡縣供應其祖母膳食,李密遂得以終養。 [37] 

李密歷史評價

常璩:“博覽五經,多所通涉,機警辯捷,辭義響起。” [5] 華陽國志
房玄齡等:“密、彥、夏、庾,夙標至性。” [1] 晉書
駱賓王:“故徐元直(徐庶)寸心以求辭,李令伯陳情以窮訢,上以棄興王之佐命,下以全奉親之篤誠,而蜀主不以為非,晉君待之逾厚。此二者,豈貪貧賤,惡榮華,厭萬乘之交,甘匹夫之辱也?蓋有不得巳者哉!” [34] 駱賓王文集
宋祁:“予最愛李令伯表曰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此言之要也。” [28] 《宋景文筆記》
司馬光劉恕等:“密與人交,每公議其得失而切責之。” [2] 資治通鑑
李格非:“諸葛孔明(諸葛亮)《出師表》,李令伯《陳情表》,陶淵明歸來引》皆沛然如肝肺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是數君子在後漢之末,兩晉之間初未,嘗以文章名世,而其詞意超邁,如此吾是以知文章以氣為主氣,以誠為主故,老杜謂之詩史者,其大過人在誠實耳。” [40] 墨客揮犀》引
安子順:“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韓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29]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引
包恢:“莪詩、李令伯表,未嘗不為之三複流涕,憂戚亦己甚,而不求世間之樂。” [31] 永樂大典》引
史嵩之:“昔李密有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密之於祖猶爾,嵩之於父獨不然乎?” [25] 宋史全文》引
盧摯:今文章大家數甚不多,見六經不可尚矣。戰國之文反覆善辨,孟軻之條,暢莊周之奇,偉屈原之清,深為大家。西漢之文渾厚典雅,賈誼之俊健,司馬之雄放,為大家。三國之文,孔明之二表,建安諸子數書而已。西晉之文淵明《歸去來》辭,李令伯《陳情表》王,逸少《蘭亭敍》而已。唐之文韓之雅健,柳之刻削為大家。 [26]  (《輟耕錄》引
鄭元祐:然自書傳之所紀載,孫及養其祖者蓋甚寡,由是李令伯遂著名於不朽也。 [35] 《僑吳集》
楊維楨:王孝子,魏三公。雀入幕,鯉入冰。孝子可移臣子忠,而況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何司徒,荀僕射,九錫王前相率拜。孝子龍鍾亦長揖,爵級同升在三太。三太何足尊,不若犍為李孝孫。 [22] 王孝子祥
劉基:昔李令伯,以祖母年老上陳情表,辭免當時之闢讀。其辭至今令人孝義之心油然而生。況當時之目,其人接其辭者乎。 [32] 《送汪一初東歸養親後序》
吳訥:竊嘗考之漢晉,皆尚散文,蓋用陳達情事。若孔明前後出師,李令伯陳情之類是也。 [30] 文章辨體
王世貞:李令伯陳情一表天下稱孝。 [27] 《弇州四部稿》
李如蘭:如姜詩、李令伯之孝思,萇宏巴蔓子之忠義,以暨節烈之風,友愛之雅,代不乏人。是蜀中風俗,原非澆漓者比也。第慮五方雜處,薰蕕同器,雖抱淳良之質,往往被其漸染而不自覺。 [33] 四川通志》引
施士潔:情切哺烏同李密,文稱吐鳳讓楊雄 [24] 《竹塹登高,和林丈薇屏韻》

李密軼事典故

李密顧影無儔

據《資治通鑑》記載,李密與人交往,往往公然議論其得失優劣而嚴厲地責備其人,他常常説:“我獨自立於人世,自顧其影而沒有伴侶,但我卻心無恐懼,就是因為我對別人沒有厚此薄彼的緣故。” [21] 

李密少事荒朝

按照《陳情表》的古本,有一句“少事荒朝”,後人誤以為偽朝,孫霜崖嘗有詩:“‘偽朝’料得非公筆,不得當時墨本看。” [47] 

李密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李光
曾任朱提太守。
祖母
劉氏
親自把李密撫養長大。
母親
何氏
李密四歲時拋棄李密而改嫁。
兒子
官至汶山太守,年輕時與東海王司馬越友愛親近,每天書詩往返,雅有新聲。
字雋雄,太傅參軍
李盛碩
曾任寧浦太守。
參考資料:《晉書》《華陽國志》 [19-20] 

李密主要作品

李密著有《述理論》十篇,後散失,不傳於世。《陳情表》為其代表作。 [39] 

李密人物爭議

  •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不仕西晉原因
三國統一大業尚未完成之際,司馬炎只能採取懷柔政策,籠絡蜀漢舊臣。短短几年間,司馬炎封了57個王,500多個公侯,一批原在蜀漢供職的官吏入洛陽為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密等蜀漢官員被悉數徵召入朝。李密被任命為太子洗馬,即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職,為太子的侍從官。時年四十四歲的李密並未對新君的開恩表示感恩戴德,反而拿晉朝的“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緣由,遞上《陳情表》,要求暫緩赴任,以表懇辭。 [37] 
有學者認為,晉武帝統一後,舉國上下奢靡成風,這與李密所崇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背道而馳。由於李密沒有為欽差們準備像樣的“見面禮”,所以欽差們的態度難免有些生硬。“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字裏行間不難看出,李密在《陳情表》裏所透露出的,是一種莫名的憤怒與無奈,因此李密拒絕司馬炎的徵召。 [37] 

李密後世紀念

李密故居

李密故里 李密故里
李密故居位於四川眉山市彭山區保勝鄉,四面環山,有龍洞奇觀、唐代摩岸造像、龍門寺廟、龍譚春雨等風景秀麗的人文自然景觀,素有“風水寶地”之稱。 [23] 

李密墓葬

李密墓位於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鳳鳴鎮龍門村,民國《彭山縣誌·疆域》載:“治北龍門橋去不一里,即為晉李密墓。碑為咸豐六年知縣李吉壽題。”資料又載,到1954年時,彭山縣文管所仍堅持修葺墓碑,但在“文革”中被毀壞。 [36] 

李密史料索引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25]
  • 2.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九·晉紀一·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25]
  • 3.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
  • 4.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李宓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見養祖母。治春秋左傳,博覽五經,多所通涉,機警辯捷,辭義響起。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
  • 5.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6.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
  • 7.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本郡禮命不應,州闢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
  • 8.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奉使聘吳,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民間自足矣。吳主與羣臣汎論道義,謂寧為人弟,宓曰:願為人兄。吳主及羣臣稱之。
  • 9.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大同後,徵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及書招,欲與相見,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拒州郡之命,獨講學,立旌授生。
  • 10.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武帝立太子,徵為洗馬。詔書累下,郡縣相逼,宓上疏。武帝覽之曰:宓不空有名也。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下郡縣供其祖母奉膳。
  • 11.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蜀平,泰始初,詔徵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曰:“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辛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猶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而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實所鑑見。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
  • 12.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徵至洛。
  • 13.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 14.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徙尚書郎、河內温令,敷德陳教,政化嚴明。
  • 15.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太傅、鉅平侯羊公薨,無子,帝令宗子為世子嗣之,不時赴喪,宓遣户曹齎移推轂遣之。中山諸王每過温縣,必責求供給,吏民患之。宓至中山,王過縣,徵芻茭薪蒸,宓引高祖過沛賓老幼桑梓之供,一無煩費。伏惟明王孝思惟則,動識先戒,本國望風,式歌且舞,誅求煩碎,所未聞命。後諸王過,不敢煩温縣。盜賊發河內,餘縣不敢近温,追賊者不敢經界。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之,而貴家憚其公直。
  • 16.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宓去官,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勢位者,失荀、張指,左遷漢中太守,諸王多以為冤。
  • 17.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於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
  • 18.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 19.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長子賜,字宗碩,州別駕,舉秀才,汶山太守。少與東海王司馬元超友暱,每書詩往返,雅有新聲。少子興,字雋雄,太傅參軍。幼子盛碩,寧浦太守。宓同時蜀郡高玩,字伯珍,少受學於太常杜瓊,術藝微妙,博聞強識,清尚簡素。少與宓齊名,官位相比。大同後,察孝廉,除曲陽令。單車之縣,移檄縣綱紀,不使遣迎。以明三材,徵為太史令,送者亦不出界,朝廷稱之。方論大用,會卒。
  • 20.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父早亡,母何氏醮……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
  • 21.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九·晉紀一·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三年……春,正月,丁卯,立子衷為皇太子……帝以李憙為太子太傅,徽犍為李密為洗馬。密以祖母老,固辭,許之。密與人交,每公議其得失而切責之,常言:“吾獨立於世,顧影無儔;然而不懼者,以無彼此於人故也。”
  • 22.    (元)楊維楨著;鄒志方點校,楊維楨詩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第462頁.
  • 23.    旅遊景點  .眉山市彭山區人民政府.2022-06-01[引用日期2023-03-25]
  • 24.    《後蘇龕詩鈔卷補編》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25.    《宋史全文·卷三十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26.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卷九》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27.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六》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28.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卷六十八》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29.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卷一百三十六》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30.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卷一百四十六》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31.    《永樂大典·卷二五四○》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32.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卷二百二十七》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33.    《四川通志·目錄》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34.    《駱賓王文集·卷七》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35.    《僑吳集·卷八》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3-25]
  • 36.    章夫. 在李密故鄉探尋另類味道的《陳情表》[J]. 廉政瞭望, 2020, (21):60-61.
  • 37.    章夫.在李密故里讀《陳情表》[J].同舟共進,2020,(第5期):33-36.
  • 38.    《晉書·卷第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出為温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 39.    陳朗,孟慶躍,六朝文選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9.07,第102頁.
  • 40.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卷五》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04-22]
  • 41.    陳和仲,謝和全等編著.高中生必背古詩文[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2.01.第74頁
  • 42.    吳永剛,謝才智編著.古文觀止精裝珍藏本[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1.10.第138頁
  • 43.    李密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44.    大孝子李密寫《陳情表》:一個人子研膽為墨的“黑書”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3-05-31]
  • 45.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檢索“李密”即可)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8-18]
  • 46.    (宋)司馬光著,資治通鑑 圖文珍藏本 第1冊,嶽麓書社,2011.12,第1115頁.
  • 47.    堯山堂外紀·卷十·六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4-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