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齊

(革命烈士)

鎖定
李家齊,1911年出生在雲南省羅平縣鐘山鄉(現為長底鄉)小德江村的一個布依族農民家庭。幼年失去父親,靠母親節衣縮食把他扶養大。雖家庭比較困難,但母親還是東借西湊供他在本地上學。小學畢業後,家裏再也無力支持他繼續上學,他只有回到家鄉與母親一起下地種田。他從小就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看不慣地主惡霸土豪的腐敗行為,在少數民族中有較高的威望。 [1] 
中文名
李家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布依族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48年
出生地
雲南省羅平縣

李家齊人物生平

1946年4月,國民黨打着“還政於民”的幌子搞假民主公開選舉鄉鎮長,中共羅平地下黨組織為了掌握鐘山鄉基層政權,便於開展反蔣武裝工作,遂派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參加競選活動。在地下黨組織的精心策劃和幫助下,中共地下黨員任學源被選為鐘山鄉鄉長、李家琳被選為副鄉長,進步青年李家齊被選為鄉民代表主席。從此,鐘山鄉政府成為羅平縣第一個由地下黨領導的“兩面政權”。李家齊在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積極協助任學源、李家琳工作,為建立反蔣武裝做了大量工作。 [1] 
1947年10月,經黨組織的長期考察、培養、教育,吸收李家齊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8年5月6日,羅平黨組織先後在鐘山清水河開辦兩期幹部訓練班,共200人,訓練班人員食宿問題由李家齊具體負責。為了保證訓練班幹部的食宿,辦好訓練班,他克服重重困難,走村串寨四處籌糧,保證了訓練任務圓滿完成。之後,他正式被編入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二支隊第一大隊任生活管理員。隨部隊外出活動,開闢戰區,工作更加繁忙辛苦。往往是部隊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他就先去安排住宿,籌集糧草。部隊離開時,他又得留下處理善後事務。有時還要冒着生命危險遠離部隊去執行任務,但他從不叫苦叫累,始終任勞任怨,默默工作。
為了響應黔西南的反蔣武裝戰爭,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二支隊在司令員楊江的率領下,沿滇黔交界進軍富源。1949年4月3日,支隊開進至滇黔交界的新江底時,貴州省興仁專署保警大隊第四中隊50餘人,在中隊長趙書筆的帶領下,攜輕機槍一挺,步槍和手槍54支投誠起義,壯大了我軍的力量,使我軍順利通過江底永康橋進入貴州境內,迅速攻克了興義縣佳克鄉軍事據點,繳獲手榴彈100餘箱。緊接着深入到烏沙、格里一帶,震動了貴州國民黨反動統治者,第二支隊經過楓塘鄉紅板橋進駐富源黃泥河鎮,與貴州國民黨保安團隔河相對峙。

李家齊事件背景

4月13日上午,貴州國民黨保安團佯裝撤兵,實際上是暗中補充兵力,下午4時許,突然向駐守黃泥河鎮的我二支隊發起突然攻擊。支隊哨兵與敵人先頭部隊接上火,各大隊聽到槍聲後,迅速佔領陣地狙擊敵人。由於敵有備而來,我軍匆忙應戰。經五小時激戰後,邊打邊撤到五里坡,當晚進至補乃村宿營。這次黃泥河戰鬥,斃敵副連長以下30多人,我軍壯烈犧牲23人。在這場戰鬥中,由於敵眾我寡,加之被突然襲擊,任第二支隊第一大隊生活管理員的李家齊在戰鬥中陷入重圍,被敵俘獲。敵人知道李家齊是管錢財的後勤幹部,認為他一定掌握不少的黃金珠寶和現鈔,想盡辦法逼他交出來。
敵指揮官假情假意地對李家齊説:“只要你告訴共匪的財物和現鈔藏在什麼地方,我們不但不殺你,還要給你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垂手可得,這樣的美事你還不想幹嗎?”
李家齊鄙視地看着敵指揮官,冷冷地説:“我既不想升官,也不想發財,當然就不知道財物藏在什麼地方了”。
“你真的不想説嗎?”敵指揮官惡狠狠地説。
“我真的什麼也不知道”。李家齊毫無懼色。
“給我用刑。老子看你説不説,你的骨頭到底有多硬”。敵指揮官眼露兇光,大聲吼道。
那些爪牙馬上把李家齊拖下去用盡各種毒刑,把他折磨得死去活來,昏死後,敵人又用冷水把他澆醒,面對敵人的酷刑和屠刀,李家齊寧死不屈。
最後,敵人知道再也不能從李家齊身上得到什麼,用慘無人道的手段,將他綁至河灘上殘忍地殺害。 [1] 
黨的優秀民族幹部,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李家齊雖然為革命獻出了他38歲的寶貴生命,但他寧死不屈,忠貞不渝的革命精神卻永遠激勵着我們不斷向前!為了紀念在反蔣武裝鬥爭中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羅平縣建立了烈士陵園,羅平縣鐘山鄉也建立了烈士陵園和革命歷史文物陳列館,李家齊烈士已名垂青史,人們將永遠懷念敬仰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