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珍

(中國革命烈士)

鎖定
李家珍(1905—1926)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縣白兔潭九子洲。祖輩務農兼經營小商業,其父李廷山知書達理,曾教過幾年私塾,其母是一個賢惠勤勞、善良樸實的農村婦女。 [1] 
本    名
李家珍
出生地
湖南省醴陵縣白兔潭九子洲
出生日期
1905年2月13日
逝世日期
1926年3月18日

目錄

李家珍人物生平

李家珍從小性情活潑,天資聰明,記憶力過人。兒時在私塾唸書,人稱讀課文能過目成誦,其聰穎超過他的三位兄長,因而父母對他特別疼愛,決心把他培養成才。每天放學回家,父親就讓他在屋裏讀書寫字。母親經常教導他:“你應該下苦功夫,發奮讀書,有學問,日後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才能為國為民出力,才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母親的諄諄教導——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為國為民出力”,給他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李家珍瀆了3年私塾,1918年考入白兔潭高小,離開父母住校,他“謹守規程,勤儉自主”,每次考試成績總是名列榜首。1920年6月,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省立中學(即今長沙一中)。在學校,他衣履只求整潔,飲食只求充飢,惟獨對時間非常珍惜,從不虛度時光。白天仔細聽講,課後認真看書做功課,遇到難題、疑問,從不放過;晚上預習,和同學們一起研討問題,交換學習心得,即使節假日,也不例外。據他的一位老同學説,有一個星期日,他從同學那裏借到一本外國文學作品,一口氣讀完,連中午飯也忘了吃。假期回到家鄉,也抓緊學習,不是念外文,就是讀古文。他讀書從不囫圇吞棗,很注意消化,從中吸取有益的東西。
1924年初,李家珍與潘楚媛結婚。潘楚媛是一個勤勞、善良、厚道的農家婦女。李家珍從不嫌潘楚媛沒有文化,夫妻恩愛和睦。他曾對妻子表示希望繼續求學深造,説:“一個人沒有滿腹經倫,是難以完成濟民救國之志的。”妻子很讚賞他這種奮發進取的精神。
1924年夏,李家珍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乙班,學習中外文和社會科學。他異常興奮地對同學們説:“求學得所,夙願已償,將來為國除妖,登民衽席,必當其任。”就是懷着“為國除妖”的壯志,他開始了大學生活。
李家珍的大學生活多姿多彩,他不僅是一個成績出眾的學習尖子,也是一個酷愛文體活動的積極分子。他不但擅長排球等球類運動,也會演奏胡琴、笛子等樂器。每次學校聚會,都有他表演的節目。他講民俗滑稽故事,模仿各地同學説的方言、做的動作,常常使人捧腹大笑。同學們都誇獎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為增長知識和才幹,李家珍專心致力於學業,“對學術精究不懈”,很少離校外出遊樂,但對於愛國運動和進步羣眾團體的社會工作,他“每次必踴躍參加”,被同學稱為“出類拔萃之君子”。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國主義的軍艦侵入我大沽口,並炮擊駐守大沽口的馮玉祥部國民軍,遭到馮部官兵的堅決還擊,日艦被趕出大沽口。16日,日本帝國主義糾集英、美、法、意、荷、比、西七國公使對我國提出所謂最後通牒,無理要求國民軍退出大沽口。大沽口事件和帝國主義國家提出的所謂“最後通牒”,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北大學生會組織了10餘個講演隊,走上街頭,向羣眾揭露帝國主義威脅中國的無恥野蠻行徑。他積極報名參加講演隊,並對同學説:“此即第二次八國聯軍,若不急起外抗強權,內督政府,則吾國乃真亡矣。”
18日上午,在中國共產黨北方區委的組織領導下,國民黨北京市黨部(左派)、北京工學等團體組織召開國民大會,並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請願和遊行示威開始。李家珍為了發動更多的同學參加這一重大政治活動,以實際行動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北洋軍閥政府的妥協投降,這天一清早便到各宿舍動員和邀集同學一起前往天安門參加大會。
會後,遊行示威活動開始。各校學生2000多人到段祺瑞執政府請願,李家珍在隊伍中與大家沿途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段祺瑞!”“驅逐帝國主義公使出境!”等口號,並高唱《國民革命歌》。下午1時20分左右,隊伍到達鐵獅子衚衕執政府門前,當時人山人海,請願隊伍排列於執政府門前。段祺瑞政府,拒絕學生代表進府,正當學生代表在執政府門前與當局交涉之際,段棋瑞的衞隊突然向請願學生開槍。霎時間,執政府門前,喋血通衢,陳屍府門,死47人,傷200餘人。李家珍右腿根部大動脈中彈,流血不止,當即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後來他被送往內城醫院,但終因流血過多,於下午5時犧牲,時年21歲。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09,第205-2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