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巷鎮

鎖定
李家巷鎮,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介於東經119°55'04"~120°01'28",北緯30°55'13"~30°59'49"之間,地處長興縣中部偏東南,東鄰洪橋鎮,東南與吳興區楊家埠鎮毗鄰,西南與呂山鄉相連,西北與雉城鎮相鄰,東北仍接洪橋鎮,鎮人民政府距長興縣城12千米, [3]  行政區域面積53.12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李家巷鎮户籍人口為28656人。 [4] 
清代,屬東南鄉第六圖四十莊,隸屬至德區;2002年4月,轄區原20個村調整為12個村。 [3]  截至2020年6月,李家巷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李家巷居民區新街東路100號。 [3] 
截至2019年末,李家巷鎮有工業企業477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 [4] 
中文名
李家巷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
地理位置
長興縣中部偏東南
面    積
53.12 km² [4]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李家巷居民區新街東路100號
電話區號
0572
郵政編碼
313102
車牌代碼
浙E
人    口
28656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4] 

李家巷鎮歷史沿革

清代,屬東南鄉第六圖四十莊,隸屬至德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分屬東山鎮、大石鄉;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設李家巷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分設李家巷鄉、長福鄉。
1956年,2個鄉合併為李家巷鄉。
1958年10月,設李家巷公社。
1979年,改設李家巷鎮。 [3] 

李家巷鎮行政區劃

李家巷鎮區劃沿革

2002年4月,轄區原20個村調整為12個村。
2011年末,轄李家巷1個居民委員會,李家巷、許家浜、章浜、西壩、劉家渡、沈灣、陳家浜、計家浜、老虎洞、石泉、青草塢、廣福橋12個村民委員會,共13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2個居民小組、238個村民小組。 [3] 

李家巷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李家巷鎮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李家巷社區、沈灣村、章浜村、許家浜村、石泉村、陳家浜村、老虎洞村、青草塢村、李家巷村、計家浜村、廣福橋村、劉家渡村、西壩村, [5]  鎮人民政府駐李家巷居民區新街東路100號。 [3] 

李家巷鎮地理環境

李家巷鎮位置境域

李家巷鎮,介於東經119°55'04"~120°01'28",北緯30°55'13"~30°59'49"之間,地處長興縣中部偏東南,東鄰洪橋鎮,東南與吳興區楊家埠鎮毗鄰,西南與呂山鄉相連,西北與雉城鎮相鄰,東北仍接洪橋鎮,鎮人民政府距長興縣城12千米, [3]  行政區域面積53.12平方千米。 [4] 

李家巷鎮自然資源

2011年,李家巷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6萬畝,林地面積1.2萬畝。 [3] 

李家巷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李家巷鎮轄區總人口278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81人,城鎮化率1.4%。另有流動人口9862人。總人口中,男性14051人,佔50.5%;女性13797人,佔49.5%;14歲以下2795人,佔10.0%;15~64歲20970人,佔75.3%;65歲以上4083人,佔14.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705人,佔99.5%;有苗、布依等2個少數民族,共143人,佔0.5%。其中苗族4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8.7%;布依族35人,佔24.5%。2011年,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0.4‰。 [3] 
截至2017年末,李家巷鎮常住人口為28702人。 [1] 
截至2019年末,李家巷鎮户籍人口為28656人。 [4] 
李家巷鎮圖片

李家巷鎮經濟

李家巷鎮綜述

2011年,李家巷鎮財政總收入4.1億元,比上年增長5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0%。人均財政收入147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51元。 [3] 
截至2019年末,李家巷鎮有工業企業477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 [4] 

李家巷鎮農業

2011年,李家巷鎮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9.5%。2011年,生產糧食3040噸,其中水稻2900噸,小麥140噸。蔬菜種植面積9140畝,產量11882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700畝;桑園面積1386畝,產繭75噸;茶葉種植面積1569畝,產量20噸;果園面積3430畝,水果產量8468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11000頭,年末存欄4100頭;羊飼養量2000只,年末存欄1400只;家禽飼養量5萬羽,上市家禽3.5萬羽;生產肉類542噸,禽蛋55噸;水產品產量717噸。 [3] 

李家巷鎮工業

2011年,李家巷鎮工業總產值8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56.7%。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6.0億元,比上年增長15.8%。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5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家。 [3] 

李家巷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李家巷鎮有商業網點130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0億元,比上年增長14.9%。2011年,進出口總額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0%。其中出口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2.9%,主要產品有輕紡化纖布等。 [3] 

李家巷鎮金融業

2011年,李家巷鎮各類存款餘額1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1億元。 [3] 

李家巷鎮郵電業

2011年,李家巷鎮郵政業務收入146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80萬元。 [3] 

李家巷鎮社會事業

李家巷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李家巷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985人,專任教師55人;小學1所,在校生1372人,專任教師76人,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59人,專任教師5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0.1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9.8%。 [3] 

李家巷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李家巷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30個;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公共圖書室13個,藏書4萬冊。 [3] 

李家巷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李家巷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3個病牀5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2人其中執業醫師17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2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5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萬人,參合率98.7%。 [3] 

李家巷鎮社會保障

2011年,李家巷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6户,人數75人,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9.7%,月人均273元,比上年增長9.6%;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3人次,共支出1.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44户,人數518人,支出80.7萬元,比上年增長18.6%,月人均125元,比上年增長15.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7人,支出11.7萬元;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04人次,共支出32.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4.5萬元敬老院1家,牀位150張。社區服務設施13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7.6萬元,使185人(次)困難羣眾受益。2011年末,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784人,參保率32.2%。 [3] 

李家巷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年末,李家巷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户0.7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1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4萬户。 [3]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李家巷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千米,生產能力2.5萬噸/日,年工業用水694.6萬噸、生活用水46.3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0千米,污水處理工程1項,日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 [3]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鎮區擁有110千伏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10台,總容量18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4條,總長度14千米,用電負荷4.1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8億千瓦時。 [3]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李家巷鎮有鎮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0.01平方千米,園林綠地面積0.027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綠地哦0.25平方千米,綠化覆蓋率29.8%。

李家巷鎮交通運輸

李家巷鎮有鐵路宣杭線過境,境內長3千米,設白鶴嶺1個站,通往宣城市、湖州市、杭州市。長深、滬渝高速公路過境,其中長深高速公路境內長7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宜興市、南京市,湖州市、杭州市;滬渝高速公路境內長5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湖州市、上海市、宣城市。京福線、滬聶線國道過境,其中京福線境內長8千米,滬聶線境內長6千米。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10千米。境內通航河道2條,總長7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0.42平方千米。鎮區橋樑4座,總長度1千米。 [3] 
李家巷鎮地形圖

李家巷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李家巷鎮因轄區原李家巷鄉得名。 [3] 

李家巷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李家巷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252。 [6-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