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官莊村

(山東棗莊市台兒莊區張山子鎮下轄村)

鎖定
李官莊村位於張山子鎮中部,緊鄰206國道,西與候孟村相接,東與泉源村毗鄰。處於蘇魯交界處。村面積2000餘畝,村北是平原,村南是丘陵山地。共295户,1208人。李姓居多,另有劉、王等大姓
中文名
李官莊村
外文名
Li Guanzhuang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
地理位置
棗莊市台兒莊區張山子鎮中部
面    積
2000餘畝
人口數量
1208人

目錄

李官莊村概況

李官莊村位於張山子鎮中部,緊鄰206國道,西與候孟村相接,東與泉源村毗鄰。處於蘇魯交界處。
村面積2000餘畝,村北是平原,村南是丘陵山地。共295户,1208人。李姓居多,另有劉、王等大姓。村居形成於明末,盛於晚清。光緒年間有李三公(諱守信,字義常)中得舉人,故名李官莊。

李官莊村古蹟

該村以穆柯寨山最為有名。穆柯寨山位於村南,主峯海拔290米,山勢險峻,山上林木茂密,山下清泉潺潺,有篩子泉、馬刨泉、母豬泉等。寨山上至今還存有很多殘牆斷垣,一道數米高的青石寨牆環山聳立,望樓箭垛依稀可辨。寨牆裏面殘存着片片斷牆廢墟,巨大的岩石上保留着許多臼窩和插旗杆孔洞。寨山由南北兩個相對的山樑相連,當地人稱作“馬脖梗”。沿着“馬脖梗”殘留着兩條石築長牆,高四、五米,寬三、四米,顯然這是古代一道防禦工事,上可跑馬,又可布兵。長牆下是一片比較開闊的坡地,這是操兵演武的場所。順長牆南去三、四里,可達南山頭,上面建築和北山頭相似,這裏也是屯兵安營之地。傳説是宋朝巾幗英雄穆桂英佔山為王時所築。 有關穆桂英在此佔山為王的傳説史料無從考證,但是清咸豐年間劉平的幅軍在此安營紮寨卻有籍可查。劉平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生於嶧縣侯孟村(今屬台兒莊區張山子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與一些窮苦人家的子弟在運河沿岸當縴夫,他們通常用一幅布包裹着頭額,時間長了,這種裝束便成為運河苦力的一種標誌。清咸豐九年(1859年)捻軍興起,張樂行、劉天福率大軍一陷台兒莊,再攻嶧縣城。“劉平望風響應,揭竿而起。方圓幾十裏一呼百應,一時聚眾十多萬人。因他們頭裹幅巾,便號稱幅軍,劉平被太平天國封為“北漢王”。當時劉平的中軍帳就設在北山頭,杏黃大旗上書“替天行道殺富濟貧北漢王劉平”醒目大字。 遊覽穆柯寨,目睹山寨遺址,耳聽歷史傳説,眼前傷佛幻化出一幅畫角連營。拼殺鏖戰的壯觀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