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宗正

(博士研究生導師)

鎖定
李宗正(1923.4.30—2000.9.3)中國當代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外國經濟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説研究會理事、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北京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人口學會理事兼研究部成員。 [1] 
中文名
李宗正
出生日期
1923年4月30日
逝世日期
2000年9月3日
出生地
福建省福州市
職    務
博士研究生導師

李宗正人物生平

李宗正教授1923年4月30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學時代就學於福州市福建省立第一中學,我國知名學者郁達夫、戴世璋、王有恆等曾在該校執教,培養出鄧拓等著名革命家和學者。因受抗日戰爭影響,李宗正在中學畢業後就不得不輟學,輾轉到廈門工作,並在廈門大學經濟系聽課。他曾系統地聽過王亞南、郭大力講課,獲得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初步認識。這時,他受到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運動的影響和推動,參加了1945年後廈門大學進步學生運動,結識了廈門大學地下黨領導人葉森玉等。1947年底國民黨特務開始迫害並逮捕進步人士,李宗正被列入黑名單。在廈門大學地下黨領導人林坦等同志的安排下,李宗正流亡到香港,進入香港達德學院新聞系學習。在那裏,他廣泛地聽課並結識了一批進步教授,這不僅加深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也決定了他後來的前途。早在1947年,他就成為胡愈之主辦的《南方日報》的熱心讀者和投稿人,曾在該報發表過《國民黨的民主可以休矣》等文章。在達德學院期間,他在刻苦攻讀理論的同時,在老報人和著名學者陸詒的介紹下進入民盟機關報《光明日報》擔任助理編輯工作。1948年,達德學院被英國政府封閉。他放棄了海外親屬讓他留在香港或去美國繼續深造的機會,毅然返回大陸,投身革命,先入北京華北大學二部、俄文大隊學習,後轉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作為研究生繼續學習,畢業後留校執教。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40多年來,李宗正主要擔任經濟學説史課程的教學和從事外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他先後講授過“政治經濟學”、“經濟學説史”、“資本論”、“剩餘價值理論研究”、“中國經濟思想史”、“帝國主義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人口理論思想史”等課程,深受學生們的好評。在擔任教學工作的同時,李宗正還勤奮地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先後撰寫、主編了專著、教材、辭書等共約10餘本(有的與他人合作),撰寫論文100多篇。李宗正稱得上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第一批著作頗豐的經濟學史專家。
李宗正教授主要從事西方經濟學説史研究。50年代初,他在研讀了前一代經濟學史家唐慶增著的《西洋經濟學説史》和《中國經濟思想史》之後,發現書中的評論反映了上一個時代的觀點,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相去甚遠。由此推動了李宗正於1956年9月在《新建設》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上的幾個問題》一文,文中正確地指出:經濟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特定階段的生產關係在人們思維中的反映,經濟學説則是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經濟思想體系。他認為經濟學史的研究者要研究代表各種不同階級利益的經濟思想以及他們之間的更替與鬥爭,正確揭示經濟學説的發展脈絡。這篇文章成為新一代經濟學史研究者的代表作,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1959年,他在《教學與研究》上又發表了《古典學派的歷史功績及其侷限性》一文。他以清新、準確的筆調評述了以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大衞.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學派,指出了他們的歷史功績與歷史侷限性。古典學派是從生產領域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第一個學派,得出了價值來源於勞動以及人們之間的根本矛盾是經濟利益的衝突的結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説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這篇文章被幾個大學的學報轉載,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李宗正人物評價

40多年來,李宗正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為祖國培育了大批人才,桃李滿天下。除培養本科生外,從1960年起開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覆校後又先後招收碩士生13人、博士生7人。已畢業的學生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着骨幹作用,他們之中有的已成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有的在國務院機構中任職以及在金融系統中擔任高級領導職務,在制定當前經濟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教書育人和著書立説的同時,李宗正還積極參加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他先後到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印度新德里經濟增長學院、泰國朱拉功大學人口研究所以及美國、加拿大等地進行訪問考察,並在這些國家做了關於我國人口問題以及有關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前景等問題的學術報告,進一步促進了國外對我國人口政策和經濟發展的廣泛、深入瞭解,深受國際友人的好評。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學者,李宗正教授積極研究、分析、借鑑、批判西方經濟學説,傳播馬克思主義,為正確對待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全面瞭解經濟學説,做出了富有意義的實踐。 從1992年起,李宗正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李宗正主要著作

《馬爾薩斯主義》,1962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1964
《經濟學説史》(上下冊)(與魯友章共同主編),1964
《政治經濟學史》(與魯友章、吳易風合著),1975
《以科學態度對待資產階級經濟學》,1979
《凱恩斯經濟理論評介》,1982
《經濟學説史》(與厲以寧、陳孟熙合著),1983
《馬歇爾經濟學説評述》,1983
《論財富貨幣和賦租的性質》,1983
《評介按勞分配學説史》,1983
《人口學詞典》(副主編),1985
《西方經濟學名著述評》,1992
譯著有
《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簡史》(與李樹合譯),1983
文章
此外,還發表過《人口理論的幾個問題》、《生產方式決定人口發展過程》、《列寧人口思想史研究對象》、《馬克思論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勝利和西方經濟學説的危機》、《列寧的經濟理論》、《從早熟消費談起》 等文章。
60年代初,商務印書館開始出版了一套漢譯世界名著叢書,李宗正為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等書寫了以馬克思主義觀點作指導的書評,這些書評指導青年研讀這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原著,起了良好的導讀作用。李宗正寫了專著《馬爾薩斯主義》,此書全面評論了馬爾薩斯主義,從馬爾薩斯的生平、學説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人口理論本身,都作了詳細、恰當的評論。
《經濟學説史》
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國家經濟暫時困難時期,李宗正仍然堅持科學研究,和教研室魯友章等同志共同研討了當時流行一時的前蘇聯羅貝森爾的《政治經濟學史》以及法國基特、李斯特所寫《經濟學説史》等書,按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重新安排了新教材的編寫工作。魯友章、李宗正主編的《經濟學説史》上、下冊於1965年先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被當時的高等教育部、後來的國家教委定為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幾乎開設《經濟學説史》這門課程的校、系普遍採用此書作教材,傳播極廣,先後出版了約20萬冊之多。該書上冊從古希臘、古羅馬的經濟思想講到19世紀上半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下冊集中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思想的發展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個流派。這是建國後第一本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編著的《經濟學説史》教科書。它在我國經濟學説史學科的建設上佔有重要地位,我國著名學者季陶達、巫寶山等教授曾給予很高評價,日本的《中央公報》也發表了專題評論。1988年該書榮獲國家教委評選的優秀教材一等獎。
《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史》
70年代,李宗正與他人合作編寫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史》,這是在《經濟學説史》一書的基礎上的精煉與深化之作。嗣後,在70年代後期,李宗正撰寫了《以科學態度對待資產階級經濟學説》一文。他認為應衝破極左思潮統治下,以馬列主義名義在資產階級經濟學説的研究與教學中人為地設置的許多禁區。要從實際出發,以科學態度對待資產階級經濟學,凡有價值的理論與觀點應給予肯定,因為他們在論證其學説體系的某些觀點與方法中,反映着經濟生活中的某些現實情況;對他們的錯誤則應給予恰當的批判,以弄清是非。因此,在對待資產階級經濟學説的態度上,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全盤照搬,必須在弄懂西方經濟學説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加以分析,吸取其中有益的成分。
發表了多篇結合我國經濟現實的評論文章
在80年代,李宗正發表了多篇結合我國經濟現實的評論文章,其中有《中國發展農業必須注意的問題》、《中國人口問題》、《從早熟消費談起》等。在後一篇文章中,他認為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大好形勢下,應防止早熟消費熱,以避免引發通貨膨脹、國民收入下降、貪污盜竊等社會經濟問題的滋長、蔓延。這是一篇在當時有過相當影響的文章,至今仍具其現實意義。該文被港、澳及美國一些報紙轉載,認為這是一篇切中時弊的佳作。
《西方經濟學名著述評》
1992年11月,由李宗正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名著述評》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該書序言中,他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社會意識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它的發展具有自身的繼承性。從批判繼承的觀點看,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經濟學説,都同先前的經濟思想有着繼承的關係,每一個時代的經濟學家在認識和解決他們所遇到的社會經濟問題時,都要利用前輩經濟學家創造的科學成果和遺留下來的思想資料。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位經濟學家能夠離開前人的科研成果而憑空創造出一套理論體系。他主編這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提醒國人,當你研究現實經濟問題時,要注意研究過去的各家各派的經濟思想,以便從吸取前人思想的科學成分和分析他們的錯誤中發現問題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