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子用

鎖定
李子用(1880一1966),山西萬榮縣閻景村人。 [1]  李道行,字子用,李敬修之子。1907年被山西省政府派送英國留學。 [2]  民國10 年(1921年),李子用當選為省議員。 [1] 
中文名
李子用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畢業院校
英國皇家大學
出生地
山西省萬榮縣
性    別

李子用人物生平

李子用,祖籍陝西韓城,明代因災荒逃難到萬泉縣薛店村,後又遷移至閻景村。其先祖在陝西“三邊”販賣土布發家。至其祖父輩,商業遍及陝甘寧諸省和上海、武漢、太原、西安、運城和河東商業發達的縣城鄉鎮,經營項目有鹽業、京廣雜貨、藥材、食品、票號和錢莊。其祖父文蔚在河南任同知。子用父輩兄弟三人,叔父敬倫主持家政,二叔敬義早亡。後兄弟分家為三,稱西院、中院、南院,子用屬西院。 [1] 
子用兄弟二人,其為長,庠生,光緒末到英國皇家大學紡織科學習。宣統二年(1910年)與英國麥氏夫人結為伉儷,畢業後於民國3年(1914年)攜英國夫人返回故里。民國6年(1917 )其敬病後,子用除繼續在西安、蘭州、平涼、寧夏等地經營的敬信義、敬成源、敬成泰敬興譜、敬興公敬信吉等京廣雜貨鋪任董事長外,還在新絳大義紗廠投資入股。民國 10 年(1921年),他在同學河東道尹馬駿的幫助下,當選為省議員,其堂兄夢存當選為眾議員。其後,他在閻景村擔任村長。抗日戰爭開始後,他把商店大部分遷往西安。抗戰勝利後回到故里。民國36 年(1947年),萬泉解放後他往陝西三原經營鼎記花棧。直至 20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後才到太原其舊店鋪賦閒。60 年代初,返家鄉,直至病故。 [1] 

李子用主要事蹟

子用年輕時由於受西方教育,又娶英國女子為妻,耳潘目染,思想開放,作風民主,待人平等,從不以權勢壓人,他們家的婦女和長工同鍋同食。晉南諺雲:“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教學的”。晉南農村把農曆八月十五視為長工節,這天凡僱傭長工的人家要對其進行慰勞。李氏家族還令其家裏主婦穿上禮服褶裙向長工檢社行禮,這在閻景村傳為佳話。 [1] 
李子用還體恤貧民,凡上門求助者,或糧或錢總予接濟。因此,他們家雖種着 200 餘畝良田所產糧仍不夠食用常要到市場來糧。他們家的馬廄常拴着四五頭牲口,供村民使用。家田磨面沒牲口,只要給長工頭打個招呼,就給予安排使用。萬泉農村有個鄉俗,凡用人家牲口磨面用畢必須送一小簸箕皮,唯獨子用家不收。他家還備有兩輛高級馬拉轎車,一輛供子用專用,一輛供村民和親朋使用。如果那輛車村民使用未歸其他人又特別急用子用就讓來人用他的專用車而他有急事則用中院或南院的車。 [1] 
李子用急公好義,有乃父之風。其父敬修在河南為官,常賙濟貧苦百姓光緒三年(1877 年)曾在該地放賑。閒賦在家時他在家鄉廣施錢糧對各地慈善事業,則不餘力。萬泉縣修書院時,捐銀 500 兩各村修廟施銀則不計其數。凡上門求助者,不讓空回,因此,享有“李善人”之美譽民國。 [1] 
18 年(1929 年)晉南災情嚴重,鬥麥銀元4 元。冬又奇寒牛羊多有凍死,百姓憂愁成疾。子用面對此情,急召西院、中院、南院族人商議救濟之事,決定3 院共拿出21萬銀元,為河東17 個縣每縣救濟1000元,萬泉縣和閻景村薛村共賑濟4000 元。同時他們還在運城閻景、薛店三地開鍋舍飯,對閻景和薛店村村民全部造冊登記,屆時鳴鐘村民一日三餐,吃飽為止,直到要年秋收後方才解散。此次災害嚴重,閻景村無一家變賣家產,亦無一人餓死,村民無不感念子用和他的同族。為此,山西省政府主席閻錫山為其家族頒發了“博施濟眾”的牌匾,以示表彰。同時,萬泉縣縣長亦頒發了“樂善好施”的牌匾獎勵。 [1] 
子用堅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娶妻而未納妾,這在舊社會士大夫及富貴家族中亦為鮮見,故被人們稱道。他對子孫管教甚嚴。其長子系弱智,時有越軌行為,他經常予以勸解或斥責有時還將其鎖人家中以示警戒。但他對孫子同温的進步傾向全力支持。1949 年,他把同温送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革命浴血奮戰,升為連長,後光榮離休。 [1] 

李子用後世紀念

李家大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具潛力十大民居建築、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區,是晉南獨一無二的鉅商豪宅。 [2]  其中,自明堂是李家第十五代李道行的住所。李道行1914年畢業回國後,在李家老院西北50米處建造了此院。該宅院由木磚石混合結構的一排樓閣、磚砌窯洞及三省台組成。建造時充分考慮了採光、視線、活動空間、地理形勢等因素,從而形成了與中國北方傳統四合院迥然不同的風格,院落西邊的門樓,高、直、尖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昭示了這座宅院中西合璧的建築理念。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