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婭轉體

鎖定
李婭轉體是以中國體操運動員李婭姓名命名的體操動作,具體為前空翻轉體180度抓槓直接接前空翻。李婭轉體“轉正”前,國際體操聯合會以中國運動員的名字命名的技術性動作共有32個。
中文名
李婭
外文名
Li Ya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省蚌埠市

李婭轉體李婭簡介

中文名: 李婭
身高: 156釐米
外文名: Li Ya
體重: 45公斤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運動項目: 體操
民族: 漢族
所屬運動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女子體操隊
出生地: 安徽省蚌埠市
專業特點: 高低槓、平衡木
出生日期: 1988年6月13日
主要獎項: 2006年世錦賽團體冠軍
畢業院校: 北京體育大學
-

李婭轉體“李婭轉體”的誕生

體操世界盃總決賽上,李婭在高低槓上的獨創動作終於“轉正”,“李婭轉體”正式誕生,成為體操史上第33個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

李婭轉體“李婭轉體”曲折面世

雖然整套動作的質量還不夠完美、落地也不穩,但李婭終於在世界大賽中讓她那套動作難度達到7.5的高低槓動作面世了,一面銀牌也無法阻擋她此次申報的高低槓動作“前空翻轉體180度抓槓直接接前空翻”獲國際體聯命名為“李婭轉體”。
李婭在今年10月的丹麥世錦賽上成為“眾矢之的”,不僅因為她在高低槓和平衡木的比賽中出現重大失誤,更因為她在女團決賽前被壓力擊垮,喪失了信心和鬥志,主動提出放棄比賽,以至於“李婭轉體”的申報流產,李婭也因此受到了隊內的批評,“臨陣脱逃”的罪名更讓她備受壓力。不過,李婭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自己在丹麥是失敗了,不過年底的世界盃總決賽還有機會,她會努力。
所幸的是,中國體操隊沒有剝奪李婭的這個機會。現在“李婭轉體”的正名,應該是李婭對中國體操的“交代”,也是李婭對自己的交代了。雖然在目前,年紀不小、心理質素始終欠穩定的李婭究竟有沒有機會代表中國隊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是一個未知數,但能擁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動作,也讓李婭的體操總算沒有白練了。

李婭轉體體操動作 第33個“中國製造”

廣東省體操女隊總教練陳適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李婭的高低槓動作一直以富有韻律著稱,她的槓上轉體技術、尤其是倒立轉體方面特別出眾,在轉體動作上創新應該是符合其技術特點的。此外,“李婭轉體”的難度相當高,而且李婭整套的高低槓動作還有其他的高難度動作組合,因此能夠成功完成實屬不易,這當然切合了國際體聯鼓勵高難度的新規則。這應該是中國女子體操隊在適應國際體聯新評分規則上下了一番苦功的結果。據悉,中國女子體操隊目前還儲備了一些新的難度動作,分別來自高低槓和平衡木兩個項目,而且不單是一位運動員能夠做,但究竟什麼時候申報、誰先成功使用就另當別論了。
“李婭轉體”已是第33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了。一個高難度體操動作的面世,運動員當然是第一位的,這也是體操動作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理由,因為那是運動員挑戰人類身體極限的一種體現,是能力和勇氣的考驗。不過,在一個高難度動作的創造過程中,也少不了教練、規則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動作是體操運動員都渴望的榮譽。隨着規則的不斷變化,體操運動員也必須跟着潮流走。特別是國際體聯今年實行的新規則,正是鼓勵運動員挑戰高難度,因此,如果要在國際大賽中具備奪金的優勢,擁有高難度動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國際大賽上申報的以運動員個人名字命名的動作,都是當時難度非常高的動作,別人難以輕易模仿的,否則就沒有任何價值了。例如著名的“霍爾金娜騰躍”,體操皇后從低槓躍上高槓的這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動作,直到今天難度價值依然很高,因為在霍爾金娜之後,還沒有別的運動員能夠做。這個動作的完成是基於霍爾金娜的身高和修長的手臂,同時還基於她的天賦,哪能輕易學得來?

李婭轉體“創新”需要膽量

運動員要擁有自己的獨創動作,首先得依據他們自身的技術特點和個人的能力,而且這還決定了動作誕生的時間長短,當然,創造的過程就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了。
本身具備了潛力和創造力的運動員,也許會在平時的訓練中不自覺地就輕易做出了新動作的雛形,如果即時就被“伯樂”發現,只要稍一調教指點,把模糊的意識轉化為自覺的追求,那麼,新的動作很自然地就出現了。當然,在體操動作難度高度發展的今天,這樣的情況是越來越罕見了,或者只能等待新的體操天才。
此外,對女子運動員而言,由於身體條件跟男子運動員有根本差異,她們反倒存在一種創新動作的“捷徑”,那就是模仿男運動員的動作。
讀者只要細心看看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表,就會發現“李小鵬跳”和“程菲跳”其實非常相似,只是轉體的度數有點差別。的確,“程菲跳”確實就是模仿“李小鵬跳”的成果,不過正所謂男女有別,在新的評分規則下,目前“程菲跳”是最高難度的女子跳馬動作之一,但“李小鵬跳”的難度值卻已被下調,失去了原來強大的競爭力。
一個新動作的面世,更多的是教練在訓練運動員的過程中,根據運動員自身的技術優點去設計的,設計的動作既要符合力學的原理,同時更要緊跟規則,然後再通過運動員的配合去實現。有時也許這個動作真的非常適合這個運動員,他練那麼幾次就會了,但更多的時候,還要通過不斷的調整。當然,新動作的真正成熟要通過長時間的訓練,而且還要注意跟其他動作的配合。
即便是跳馬動作也不簡單,就説“程菲跳”,這個動作也是程菲通過訓練和比賽去不斷完善的,對比2005年和2006年世錦賽,我們可以看到“程菲跳”在質量上的提高。
當然也存在某些非常極端的例子,那就是“死磕”。最突出的例子應該是“盧裕富跳”,這個跳馬動作不僅難度大,而且非常危險,到現在其難度依然很大。據悉,這個動作完全是黃玉斌教練一手設計出來給盧裕富去完成的,因為他認為盧裕富的能力和力量都是體操運動員中罕見的,他完全有天賦去完成,而有“盧大膽”美譽的盧裕富也真是“不怕死”,最後果然硬練了出來,並在世錦賽上技壓全場。

李婭轉體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

李婭轉體“轉正”前,國際體操聯合會以中國運動員的名字命名的技術性動作共有3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