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如海

(原軍事學院空軍系副主任)

鎖定
李如海(1917-1999),山東高唐人,1938年參加山東第六專區政訓處政治幹部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築先縱隊連指導員、冀南軍區營教導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團政委、中原野戰軍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戰軍師政委。參加了出擊隴海路和定陶、淮海、渡江等戰役。1999年在北京病逝。 [1] 
中文名
李如海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山東高唐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1999年
主要成就
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副參謀長
出生地
山東高唐

李如海生平經歷

李如海同志於1917年3月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學生時期收到革命思想的影響,追求進步,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5月,他毅然投身革命隊伍,參加山東第六專區政訓處政治幹部學校,同年1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山東第六專區抗日二縱隊政治幹事、冀魯豫邊區三縱隊司令部騎兵連指導員、冀南第三軍分區新八旅二十二團連長、營教導員、軍分區司令部作戰股長、三十一團副團長等職。參加了廣平、肥鄉、南和、館陶諸縣戰鬥、百團大戰和冀南三分區反對日寇一萬七千人“鐵臂合圍”等反掃蕩鬥爭。1940年他所在的連隊被評為模範連,他被評為“模範黨員”和“模範幹部”。在開闢和堅持抗日根據地艱苦卓絕的鬥爭中,他不畏艱險,英勇作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1] 
解放戰爭期間,他歷任第二野戰軍六縱十七旅五十團團長、四十九團政治委員、十七旅政治部副主任、六縱教導團團長兼政治委員、十二軍隨營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縱隊司令部參謀處長、陸軍十二軍三十五師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參加了平漢、隴海、大楊湖、滑縣、湯陰、突破黃河羊山集、挺進大別山、淮海、渡江和進軍大西南等重大戰役、戰鬥。1946年在冀魯豫漢縣戰役中,因作戰勇敢,指揮沉着,收到旅和縱隊黨委的嘉獎;在滑縣戰役奔襲上官村攻堅戰中,他身先士卒,指揮果斷,鞏固擴大了突破口,為全殲守敵奠定了基礎;在躍進大別山的戰鬥中,他身上十八處負傷,仍堅持在擔架上指揮部隊,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於1950年7月調空軍工作。1950年9月入第二航空學校師幹班學習9個月。1951年8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朝人民空軍聯合司令部副參謀長,參加組織了志願軍空軍的作戰行動。之後,進軍事學院空軍系學習,畢業後任軍事學院空軍系教授會主任、空軍系副主任。1958年組建空軍學院,他先後任空軍學院基本系、指揮系主任;後任空軍軍政幹部學校政治委員、空軍學院副政治委員等職。李如海同志在空軍院校工作二十多年,為空軍院校建設、培養空軍幹部,嘔心瀝血,辛勤耕耘,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 
在十年動亂中,李如海同志遭到林彪反黨集團的殘酷迫害和逼供刑訊,被打成“反黨分子”、“走資派”。在受到了誣陷和迫害的逆境中,他堅信黨和人民,與林彪反黨集團進行了頑強的鬥爭。重新工作後,他堅決執行鄧小平關於“軍隊要整頓”的指示,堅持撥亂反正,認真甄別平反,落實黨的幹部政策。他對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進行了堅決的抵制。 [1] 

李如海所獲榮譽

李如海同志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3年離職休養,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1] 

李如海人物評價

李如海同志參加革命六十多年來,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他具有堅強的黨性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顧大局,識大體,以黨的事業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場,言行一致。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為人正直,作風正派,敢於堅持真理,無論在戰爭年代和和平時期都經受住了考驗。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決擁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維護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權威,與黨同心同德,保持一致;他具有較強的組織指揮能力、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和豐富的軍事、政治及院校教育經驗;他工作一貫積極,兢兢業業,認真負資,聯繫羣眾,團結同志,寬於待人;他廉潔奉公,嚴於律己,生活儉樸,對親屬和子女要求嚴格。離休後,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大事,支持軍隊和學院建設。他十分關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長進步,出資捐助的十名貧困失學兒童,有的現在已經上了中專,充分反映了一名老同志高尚的情操。他始終保持着旺盛的革命鬥志,在病重期間仍然與疾病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但終因醫治無效,於1999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 [1] 
李如海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榮的一生,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給了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高唐縣委黨史辦公室編. 高唐羣英 高唐黨史人物事蹟選 第1輯[M]. 2000.01, P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