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士楨

鎖定
李士楨(1619.4-1695.3),字毅可,本姓姜,山東省昌邑市奎聚街辦東隅村人。歷仕至浙江布政使、江西巡撫、廣東巡撫
李士楨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出生於今昌邑城中姜家大灣北埃,幼治經業,“族人皆以遠大期之”。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第二次攻入河南、山東等地,昌邑失陷,史稱“壬午兵燹(xiǎn)”。在此次兵燹中,23歲的李士楨被清軍擄去。第二年初,清軍班師,李士楨隨軍來到遼東,被正白旗佐領李西泉認為義子,遂由姜氏改姓李氏。李士楨雖一生仕宦在外,但始終未曾忘記自己是姜氏家族的成員。他一生為官,勤政廉潔,受百姓愛戴,為姜氏家族贏得了聲譽,同時也為族人樹立了行為典範。李士楨用自己的聲譽與行動,親睦宗族,促進了姜氏家族的團結與發展。
本    名
李士楨
出生地
山東昌邑
出生日期
1619年4月
逝世日期
1695年3月

李士楨人物生平

昌邑李士楨本姓姜,明末被俘入旗籍
 北宋靖康年間,姜氏始祖姜喜為避金亂,自東牟寧海彤嶺遷入昌邑北岔河莊(今高戈莊),姜喜後裔姜文慶後自登州府黃縣亦遷入昌邑柳疃鎮閻家庵村一帶定居。昌邑姜氏數百年來一貫秉持耕讀傳統,尤以醫術見長。自元末姜叔寶為地方醫官,家族醫聲大盛,入明以後更是數代御醫。自六世姜鏜始,家族以科舉入仕,姜鏜官至南直隸鳳翔府通判;九世姜默若,即李士楨祖父,幼喜讀書,習科舉之道,後為邑庠生。姜默若生三子,姜沱、姜淘、姜演,姜演即為李士楨父親。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第二次攻入河南、山東等地,昌邑失陷,史稱“壬午兵燹”。在此次兵燹中,李士楨的父親姜演、兄姜士枟、族人姜惺法、姜恂法等皆壯烈殉難,23歲的李士楨(時為姜士楨)被清軍擄去。
崇禎十六年(1643年)初,清軍班師,李士楨隨軍來到遼東,被正白旗佐領李西泉認為義子,遂由姜氏改姓李氏。
清朝官吏
李士楨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曹雪芹祖母之父。李士楨憑藉在朝廷中的顯赫地位及其與康熙之間的特殊姻緣關係,使他的兒子李煦在二十幾歲便上任蘇州織造,並監管鹽務。而隨後李士楨族弟李月桂的女兒李氏嫁予曹寅(時任江寧織造,曹雪芹祖父),由於他們二人身居織造要職,又同時監管鹽務,再加上兩家的親戚關係,致使李、曹兩家之間變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特別是康熙末年,經過李煦、曹寅二人在官場及經濟上的積累,兩家成為名噪一時的豪門貴族,但同樣由於他們兩家與大清皇室之間的親戚恩怨,導致後來被抄家流放,走向破落。目睹了家族從鼎盛走向破落曹雪芹便將先輩創建的這兩家豪門寫成了世界鉅著《紅樓夢》。
姜氏家族乃昌邑古城旺族,姜士楨兄弟五人,排行老二,其父姜演為地方德高望重的鄉紳。壬午年十二月初八,清兵數萬圍昌邑,血戰八晝夜,至十六日夜,昌邑失陷,縣令李萃秀及官紳七十餘人皆壯烈而死,姜士楨父姜演、兄姜士?皆在殉難之列。時年二十三歲的姜士楨被清軍俘虜,後正白旗佐領李西泉見姜士楨頗懂書禮,便認其為義子。姜士楨為保全性命,認旗人為父,改姓李,入旗籍。自此,便奠定了李士楨走向大清顯貴豪門的基礎,同時也拉開了《紅樓夢》中所描述寧、榮二府之原型興衰恩怨的序幕。
順治四年(1647),八旗掄才,李士楨以貢生資格參加廷對,中取第十六名,授長蘆(滄州)鹽運判官,後青雲直上,曾歷任河東運副、兩淮運同,安慶、延安知府,冀寧道參政、湖東布政使、河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江西巡撫,誥授光祿大夫,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月二十二日,李士楨病逝,享年75歲。
為平定三藩及穩定東南局勢立下功勞
順治四年(1647年),清廷在八旗中選舉人才,李士楨以貢生的資格參加廷對,中取第十六名,授長蘆(滄州)鹽運判官。當時清兵大舉南下,滄州百姓惶恐不安,李士楨大力調護,人民賴之以安。順治七年(1650年),李士楨升任河東鹽運副使,順治八年(1651年)升兩淮鹽運同知,順治十年(1653年)升安慶府知府。安慶為水陸要衝,清軍南下征剿,必過安慶。為減輕軍隊給當地百姓帶來的不便,李士楨竭力調劑,使政務井井有序,而自己卻“心血幾枯”。李士楨在任操履清潔,沒有敢因私事求於他的;在處理案件上,公正嚴明,斷案如神,深受百姓愛戴。
順治十四年(1657年)後,李士楨先後任陝西延安府知府、廣東按察司副使、山西陽和道副使、山西布政使司參政等職,後因裁缺去職。康熙三年(1664年),李士楨補江西湖東道,康熙六年(1667年),升河南按察使,康熙十二年(1673年)升任福建布政使。上任福建時,因耿精忠叛亂,滯留浙江,後蒙保薦,改任浙江布政使。李士楨在浙江布政使任上六年有餘,時清王朝正值非常時期,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相繼叛亂,清廷調兵征剿,勝負未卜。李士楨留任後,贊畫運籌,悉中軍機,足餉足食,營辦軍需,給清軍以充足的後勤保障,為平定三藩立下了汗馬功勞。
康熙二十年(1681年),李士楨內升京堂,不久出任江西巡撫。尚之信叛亂平定後,廣東局勢不穩,須幹練大臣撫治,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李士楨調任廣東巡撫
李士楨在廣東上任伊始,面臨的是尚之信等叛亂剛剛平定,官員冗濫,軍伍驕躁,民生凋敝的一副亂攤子。為整頓吏治,李士楨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勵官方、肅武備、端士習、清錢糧、慎刑獄、革火耗、禁私派、除私税、嚴保甲、弭盜賊、釐鹽法、飭海防、省訟詞、勸輸將、汰冗役、省差擾十六條為政方針,對於整頓廣東兵火之後的混亂局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廣東在藩國駐統之日,創立總行,壟斷商業,他們把持市場,強行勒索,賤收貴賣,使一般工商業者及廣大人民深受其害。對此李士楨發佈文告,嚴令查除,緝拿不法藩商,聽任人民自由交易。同年六月,面對尚之信駐藩時留下的鹽政弊端,李士楨連續五次下檄整頓鹽政,清理被佔灶田,清查水客之弊,重定買賣規則等。在他的大力整頓下,廣東鹽政得到恢復。
此外,這一時期李士楨可值稱道的工作還有很多,如加強海防,使所屬沿海27縣,3萬多內遷人民重複故業;疏請豁解瓊州積年所欠租糧;倡修撫台衙門等。李士楨在廣東任內大刀闊斧的工作,使廣東遭到嚴重破壞的政局、經濟迅速好轉,對於三藩叛亂後,東南局勢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李士楨舉薦了潮州知府林杭學。因林杭學曾投效吳三桂,故此事受到了左都御史王鴻緒的彈劾,李士楨乃引咎辭職。而《廣東通志》中稱“弭盜賊、建學宮、立義學,延師課士,修府志,任十餘年,百廢俱舉”,由此可見李士楨薦舉,原本無可究責,王鴻緒抓住林杭學曾跟隨吳三桂為由,彈劾李士楨,實在因當時“談藩色變”所致。另李士楨與權臣鰲拜交往過密,則是此次被參辭職的幕後原因。
李士楨離任之日,士民罷市,奔走相告,夾道送行,併為他立祠於五仙門外,又入祀省城名宦祠。致仕後,李士楨定居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栽花置草,作文讀書,過着簡樸的生活。後康熙帝南巡北歸,曾駕臨李士楨宅第,慰勞再三。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二十二日卒,年75歲,葬於通州紅果園。著有《李大中丞政略》十卷。
昌邑姜家修族譜,李士楨閲後親為作序
雖然在壬午兵燹後,李士楨認李西泉為義父,改姓李氏,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家昌邑姜氏家族,併為團結宗族,倡修族譜,促進姜氏家族的發展做出了努力。
《昌邑姜氏族譜》由六世祖明鳳陽府通判姜鏜創修,再修於九世的姜默若、姜默鈍,壬午兵燹毀於戰火。康熙十七年(1678年),姜揚波與姜士楧主持重修族譜,得到了李士楨的大力支持。李士楨在《昌邑姜氏族譜·序》中説:“一日以從兄揚波所集宗譜相視,遂各撫然揮涕,知所本源……迨調撫粵東,適弟士楧、侄孫舜齡省餘於署,復將前編出而會同,遂逐一考訂,方釐然稱可觀也。”李士楨閲完族譜後,親為作序,並撰寫了《宗訓》二十七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李士楨欲組織在廣東刊刻,後因故推遲,至二十六年(1687年)罷官而未果。
李士楨在關注姜氏家族發展的同時,時刻不忘教育自己的兒女不忘本,至其子李煦時與姜氏家族交往更為密切。康熙三十六年(1701年),李煦遵父親遺願,於蘇州織造府刊刻《姜氏族譜》,並請了著名文學家尤侗及同鄉進士、江西巡撫張志棟作序,李煦也親為作序。

李士楨墓誌銘

李士楨,號毅可,本姓姜。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即清天命四年,卒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歲三月二十二日申時,享年七十九(注:應為七十七歲,疑刻錯)。祖籍山東省萊州府昌邑縣(今昌邑市奎聚街道東隅村)。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壬午1642)“壬午兵燹”姜士楨被俘,過繼正白旗佐領李西泉為子,改李姓。
順治四年丁亥(1647),八旗掄才,以第十六名中選,授長蘆運判;
順治八年辛卯(1651),陛兩淮運同;
順治十年癸巳(1653),陛皖守;
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擢山西陽和道;
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陛下冀寧道參政;
康熙三年甲辰(1664),補江西湖東道;
康熙六年丁未(1667),陛河南按察使;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會推福建布政使;
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內陛京堂,旋奉特旨巡撫江西;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二月,總督徵滇師旋;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春,奉命之粵東;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六十九致政歸,卜居潞河,杜門謝事。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秋,皇上從口外歸臨幸公第。
李士楨原配王氏,系出山左望族。子六人:
長子李煦,文氏出,前內閣中書隨徵,補廣東韶州知府,改補浙江寧波府知府,今授督理蘇州織造府事;
次子李耀,陳氏出,原任貴州貴陽府修文縣知縣;
三子李炘,現任內務府會計司員外郎,
四子李燦,候選知縣,均王夫人出;
五子李炆,白氏出,分理暢春園事;
六子李煒,陳氏出,候選州同;
女一,王夫人出,適周承詔佐領。
孫男十五人,以燻,國學生,耀出;以堉、以墉、以塏、以埥俱國學生,炘出;以坦、以墧、以增俱炆出;以秀、以埈、以坤俱耀出;以埰、以*燦出;以鼎煦出;以*炆出;
孫女一,孫女長適營造司掌印郎中參領兼管佐領事佛公保子阿廩,煦出;次適原任營造司郎中參領嶽公陽子六十七,耀出;餘未字。煦等將以康熙三十八年二月六日某時,奉公葬通州城西之王瓜園。
李士楨作品 李士楨作品

李士楨清朝文人

李士楨,字廣成,廣東番禺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仁宗嘉慶中前後在世。少負異才,為朱珪所重。嘉慶六年,(公元一八〇一年)拔貢生。家貧,餬口四方,胡克家延之幕府。士楨工詩,與黎簡遊,簡以為畏友。其詩鏤刻心肝,不肯作一庸語,駢體文亦為吳慈鶴所稱。著有《青梅巢詩鈔》及《青梅巢外集》,《清史列傳》並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