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四光

(1979年凌子風執導的電影)

鎖定
《李四光》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人物傳記片,由凌子風執導,孫道臨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創建地質力學的曲折過程和解放後他為開發中國礦產資源做出傑出貢獻的故 [4] 
中文名
李四光
外文名
Geologist Li Siguang
類    型
傳記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日期
1979年2月 至 1979年10月 [3] 
導    演
凌子風
編    劇
張暖忻
姚蜀平
李陀
主    演
孫道臨
片    長
120 分鐘
上映時間
1979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李四光劇情簡介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5張)
在英國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他在一次野外考察中確定了中國存在着第四紀冰川,但他的結論卻遭到中外地質界權威的一致反對。由於李四光專注於科學研究,他的妻子許淑彬不理解,憤然出走。當李四光的地質力學遭到中外地質權威們的冷嘲熱諷時,許淑彬又回到了他的身邊。他的科研不斷受到襲擊和干擾,冰川陳列館建成不久,就被國民黨海軍夷為平地。抗戰時,李四光斷然拒絕了蔣介石要他出任教育部長的建議,一家顛沛流離到了重慶。在他最困難時,周恩來副主席來看望他,建議他去英國。解放後,李四光不顧一切毅然回國,出任地質部部長,使他的地質力學得到發展和實際應用。他以多病之軀,為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年逾古稀的李四光和許淑彬,回顧一生所走過的道路,感到無限欣慰 [1] 

李四光演職員表

李四光演員表

李四光職員表

製作人 王志敏、王翔雲
導演 凌子風
副導演(助理) 許雷
編劇 張暖忻、姚蜀平、李陀
攝影 于振羽、關慶武(副攝影)
配樂 杜鳴心
剪輯 齊玉玲、王誠
道具 於英泉、馬強
美術設計 張今標、宋鴻榮
造型設計 孫鴻奎
服裝設計 巫亞華、蔡培新
視覺特效 劉萬富
燈光 趙國發
錄音 王澤民、王大文
佈景師 李振鐸 (置景)、宋志文(置景)、郭巨海(繪景)
展開
特技美工
門玉鳳
特技攝影
袁景業
地質顧問
馬天林
編輯
方吉
演奏
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樂隊
指揮
卞祖善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李四光角色介紹

  • 李四光
    演員 孫道臨

    傑出的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建者。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一生為地質科學事業獻身,為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的出色貢獻。

  • 許淑彬
    演員 俞平

    李四光的妻子。早年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後與李四光結婚,曾為他埋頭科學而苦惱甚至離家出走,後來逐漸理解了丈夫。兩人在艱難困苦中相依為命,共同生活,直到晚年。

  • 鄭森
    演員 石冼

    李四光早年的學生之一,也是李四光最得意、最心愛的門生。他性格憨厚純樸,忠心耿耿地追隨着李四光研究地質學,不畏艱苦,跑遍大半個中國。抗戰期間,他去重慶籌劃經費,歸途中遭國民黨匪兵洗劫,被打成重傷,返回貴陽後不幸死去。

  • 陳亞宗
    演員 蔡安安

    李四光早年的學生之一,曾去國外深造,由於盲目迷信外國,對李四光的創立中國地質學派的工作持不同見解,特別是解放後李四光的觀點與蘇聯專家相悖時,他為了不受牽連,申請從李四光手下調走。

  • 吳煥明
    演員 塗中如

    李四光早年學生之一。性格耿直,後來棄學參加革命,但一直關心着李四光,抗戰期間,曾在重慶陪同周總理看望李四光。解放後他與李四光一起工作。

  • 詹姆斯
    演員 塗繼正

    某外國地質界權威,受國民政府聘用為顧問。他曾傲慢地斷言中國第四紀沒有冰川,遭到李四光的駁斥,對李四光具有獨創見解的地質學論文持否定態度。

  • 凌子騫
    演員 馮奇

    中國地質學家。與李四光無私怨,卻因為崇拜外國權威,對李四光獨創性的地質學發現和見解給予多次打擊。但有愛國思想,晚年回到祖國,參加了社會主義建設。

  • 宋雪濤
    演員 文卜東

    文學教授,李四光的好友。在舊社會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妻子死於長沙大火後,潦倒落魄的‘他對國家和個人前途感到絕望,整日借酒澆愁。解放後他又重新煥發了青春。

  • 李熙芝
    演員 趙秀麗

    李四光與許淑彬所生之女,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自幼受到了李四光的教誨,熱愛祖國、熱愛科學,長大後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 周總理
    演員 王鐵成

    解放前,作為中共副主席,他曾冒雨看望李四光,給了李四光莫大的鼓舞。解放後,他出任國務院總理,在他的親切關懷下,李四光才得以將地質力學這一研究成果應用到祖國經濟建設上來。

角色介紹參考資 [1]  [3-4]  [9] 

李四光幕後花絮

導演凌子風在“文革”中受迫害,被長期剝奪了創作權力,而該片是凌子風“平反”後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他很珍視這樣的拍攝機會,稱該片為“解放片 [7] 
為了熟悉李四光的生活,凌子風找到李四光的女兒,在李四光生前的家中看了從李讀書直到擔任地質部長的各時期的照片。他與李四光的女兒談李四光的生活、個性,看李四光的書,看李四光看過的 [7] 

李四光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80年
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
《李四光 [5] 
2019年
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地質題材優秀影片評選
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地質題材優秀影片
《李四光 [6] 

李四光幕後製作

李四光創作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打倒“四人幫”、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重視人才、重視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被逐步提到治理國家的議事日程上 [7]  。張暖忻、李陀想從正面寫一個歌頌知識分子的作品,而且,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作品突破當時被奉為圭臬的“三突出”的文藝創作原則,寫一個有血有肉的活人。於是,他們與致力於科學史研究的作家姚蜀平合作編寫了電影文學劇本《滄桑大地》(拍攝電影時改名為《李四光》 [8] 

李四光演員選擇

在開拍前,很多演員找到凌子風,希望能扮演李四光。凌子風認為,李四光既有知識分子的文雅也有長年野外工作帶來的粗獷氣質,而且留過洋,當過部長,氣質很複雜,所以在扮演李四光的演員人選上,他頗費腦筋。由於氣質不合適,他婉拒了張平、李仁堂等演員。最後,他看中清華大學出身的孫道臨,因為孫的身上有極濃的知識分子氣質,比在農村成長起來的演員更適合扮演李四 [7] 

李四光特技拍攝

該片開篇地方有一組鏡頭表現李四光回憶青年時代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讀書時情景。從成本和攝製週期考慮,劇組不能去英國拍實影,也不能搭制一堂豪華的實景。導演凌子風決定採用特技方法拍攝這幾個鏡頭。他想辦法找到了英國伯明翰大學講堂內景的照片,作為鏡頭的背景資料。劇組特技人員採用了活動遮片攝影合成法拍攝這組鏡頭。先在攝影棚用特技攝影機經過第一次攝影曝光後,得到一條已感光的有人物活動但暫不沖洗留作二次拍攝曝光的彩色底片,和一條畫面中的人物影像為純黑剪影而背景為透明的活動遮片。然後,將活動遮片疊放在彩色底片的前面,同時裝入攝影機內,拍攝伯明翰大學的彩色照片。這樣,演員就被合成到了伯明翰大學講堂的彩色照片 [10] 
解放前李四光在貴陽工作、生活的場所是一間叫萬松閣的古廟,但是,電影《李四光》拍攝時,古廟已倒塌。攝製組幾經周折,在貴陽市烏當區找到一個外形與萬松閣相似的來仙閣,但要使其適合拍攝要求,則要搭實景。因為搭實景費時費工,特技組決定採取同期繪畫合成的方法。他們在來仙閣與特技攝影機中間架一塊大玻璃板,由特技美工師在玻璃板上把南京朝天宮的一座旁門畫上,當做萬松閣的大門,另外畫幾間平房和幾枝古松作為襯景。然後,通過攝影機取景器把玻璃板上的這些景物固定在實景來仙閣的各個位置上。演員就在玻璃板與來仙閣之間表演,特技攝影師就在玻璃板面把實景、繪畫、演員一次同時拍攝下 [11] 

李四光影片評價

該片以飽滿的熱情、酣暢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地質學家李四光不斷探求科學真理的奮鬥的一生,塑造了老一輩科學家的藝術形象,它的出現,是對電影創作題材的一次突破。該片的人物心理刻劃充分發揮了電影藝術的特點,很有感染力。特別是孫道臨的表演,質樸自然,細膩感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影片雖然着重描寫了李四光和國民黨反動統治所作的鬥爭,但卻幾乎沒有描寫他在和自然鬥爭中遇到過什麼失敗和挫折,因此也看不到這些成敗所給予他的歡樂和痛苦。而李四光的人物性格也缺少發 [1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酈蘇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