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嘉言

(古典文學研究家)

鎖定
李嘉言(1911~1967),字慎予,筆名高芒、景仰、家雁、賈彥、李常山、李慎予,河南武陟人。1958年秋受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指派,作賈島《長江集》校訂工作,1964年完成。十年動亂中受迫害,1967年去世。生前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聯委員、省政協委員、《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編委。 [1] 
中文名
李嘉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

李嘉言生平介紹

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家,楚辭、唐詩專家,教育家李嘉言教授(1911—1967)
李嘉言 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家。【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物辭典》、《中國文學家辭典》(現代二分冊)、《河南大學校史》(P49﹒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9版)、《薪火集(河南大學學人傳)》等典籍】。生於1911年5月14日,1967年10月14日去世。河南武陟人。
字 澤民,又字慎予。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前發表詩歌多用澤民筆名,多刊登在郭曉棠主辦的《霜劍》上;發表詩、詞多用家雁筆名;發表論文多用本名,間用家雁、李家雁、高芒(1956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登記筆名)、李常山等筆名。1942年7月以後還用過的筆名有:賈彥、慎予、李慎予、景卯、恕直、耕敏。
1923年夏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本縣高等小學堂。8月考入沁陽縣省立13中學,與郭全和(曉棠)同學,關係甚洽。受郭曉棠及當時的革命思想的影響,閲讀了許多共產主義等進步書刊,參加了進步革命活動。受到參加過“五四”運動的國文教師的悉心培養,初中畢業時即確立了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志向。
1926年秋考入開封省立二中(今開封十四中校址)。與吳芝圃為前後同學。在省立二中,受二中濃厚的進步思想的影響繼續從事進步學生運動。1927年4月北伐軍進入豫南,開封各校放假。李嘉言回到家鄉武陟。受到中州大學學生他的遠房表哥王大中(1927年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1928年1月由共產黨河南省委任命為武陟縣委第一任縣委書記)的深刻影響和反覆幫助教育,李嘉言加入了共青團並參加武陟學生總會的活動。傳閲、印刷革命刊物。在省立武陟商校(今武陟一中),參加農民夜校的工作;到農村宣傳革命道理,建立農會。李嘉言的長輩們多次勸説李嘉言:王大中是危險分子,不准他和王大中等人來往。但是温課之餘,李嘉言還是經常到老城內王大中家裏開會。
1927年11月馮玉祥主豫,各校復課。李嘉言進入各校合併的“大一中”繼續高中學業。1928年2月通過口試李嘉言進入開封第五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國文預科學習,與郭曉棠成為同班同學。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並擔任“武陟旅汴同學會會長”。這時期,通過雙方家長同意,李嘉言與武陟同鄉的、此時擔任河南大學農學院院長的郝象吾的胞妹訂婚。(1931年3月由於感情變故,女方單方面解除婚約。此時李嘉言在清華大學國文系讀一年級。此事對於一向很重感情且第一次談戀愛、投入很深感情的李嘉言打擊甚大。李嘉言為此事在兩年內寫下十多篇詩詞發表在《清華週刊》《清華中國文學會月刊》《文學月刊》《文學季刊》等刊物上。)1927年6月“鄭州會議”“徐州會議”後,馮玉祥開始反共“清黨”。中共河南省委、團委、開封市委多次遭到破壞,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大批被捕。1928年4月李嘉言被省委任命為共青團開封市委書記,擔任宣傳和學運工作。他和團市委的另外兩名負責人李炳之(李炎,兩河中學團支部書記)、楊鴻璞(開封第一師範學生)在當時條件下雖然只開過一次團市委會議,但都在積極從事革命宣傳工作、印發傳單、宣傳革命道理。在白色恐怖下嚴酷的環境中積極從事革命工作,到各校開會、講解革命道理、鼓動同學們的革命鬥志、發展團員。不久被叛徒出賣,三人都被捕入獄。因無證據,李嘉言不久被釋放,繼續進行革命工作。1928年12月初,省委通知李嘉言隱蔽轉移的文件被截獲,李嘉言第二次被捕,關在河南省第一監獄。後轉入省府後街第四巷省“反省院”審問。多次受到鞭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幾次昏死過去。李嘉言都堅強不屈,從未吐出真情。不久又被送回省第一監獄關押。當時在第一監獄關押的政治犯黨團員和革命者300多人。在獄中黨支部領導下,傳閲各種進步刊物。1929年6月李嘉言在一本書後用鉛筆寫下《獄中偶題》詩。這首極其偶然留下的詩歌,在2013年4月被偶然發現。詩中寫道“六月新雨霽/囚人偏多喜/夜來天氣涼/可以安然息/ 樹巔鳴高蟬/西山日未攲/雨收雲不斷/露光依舊返/流水乘興去/農夫荷鋤還/飛鳥簾前過/愁人獨夜看/深巷犬正吠/星河明清天/ 如何淒涼獄/燈下門未掩/何起吟此句/笑顏已然開”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堅強不屈、堅信革命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念。1929年9月因蔣馮中原大戰,馮玉祥退出河南。韓復榘倒戈主豫,清理政治犯;加以“開封黨團組織利用蔣馮矛盾積極營救被捕的黨、團員,開封市委組織營救委員會,1929年夏有200多名政治犯被取保釋放。”此前李嘉言家人攜帶大量物品到開封會合當時在開封擔任律師並擔任法政學堂教習的李嘉言的三爺李潓疏通關係,又找到證明材料,李嘉言也於9月被“無罪”釋放。(見《中國共產黨開封歷史》、《中國共產黨開封歷史大事記》1928-1929年段,河南大學檔案館藏李嘉言自傳 )出獄後,李嘉言仍入第五中山大學預科繼續學習。
1930年8月李嘉言考入清華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學號1190。系這時期清華中國文學會重要成員。1931年3月4日大一下時,中國文學會該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推舉為庶務(《清華大學校刊》270號1931年3月11日);1931年10月28日大二上期,中國文學會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會計;1932年2月22日大二下期,全體會議上改任出版部主任〔《清華週刊》37卷2期(1932年3月5日)〕,並任該學會會刊《清華中國文學會月刊》、《文學月刊》編輯,《文學月刊》第三卷主編(見《清華週刊》37卷2期P93),同時任《清華週刊》36卷文藝部主任及37卷至41卷編輯(《清華週刊》37卷7期、37卷12期插照,並見各卷名錄);1933年2月(三年級下期)被選為清華大學學生自治會代表(共53人,第6級10人,同有錢偉長、翁文波、林亮等),15日晚在一院100號本屆學生自治會代表舉行第一次會議,李嘉言作為本屆代表出席會議,並被選舉為學生自治會出版股成員(《清華大學校刊》1933﹒2﹒13);1933年3月9日大三下期,當選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會總務(均見此時《清華大學校刊》)。在校期間,與本級外語系何鳳元、施閎誥、武崇漢等人組織了創作小組融社,定期學習、討論研究中、外文學作品,由李、何負責召集。
李嘉言既遴選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會出版主任,雖多次懇辭未允,即接續前任李文瀛先生工作,着手《文學月刊》第三卷主編事務,中國文學會同仁戲稱其為“李主編”(見《清華週刊》三十七卷二期P93“校聞”欄目)。李嘉言為此殫精竭慮、孜孜以求,欲使《文學月刊》第三卷辦出特色、面目為之一新,擴充其內容,提高其質量,為此曾多次登門求教清華及燕京大學各位教授名師,並去函各地師友徵稿。除徵得中國文學會成員七人詩文十篇外,並徵得好友吳晗(歷史系)、何鳳元(外文系)論文、小説各一;除本人貢獻一詩(《神秘》)、一文《為“長吉生平的考證”質王禮錫君》(1932年5月1日)。這是現查知的嘉言先生第一篇學術論文,已收入(《李嘉言古典文學論文集》)外,又徵得馬敍倫先生《文心雕龍黃注補正》、楊樹達先生雜文一篇、劉文典先生語文知識文章一篇,俞平伯先生《古槐夢遇》(雜感九則),浦江清先生詩《冬之郊原》。並函徵得嘉言先生在河南大學讀預科時的老師繆鉞先生《鮑明遠年譜》。另徵得陳寅恪先生《高鴻中明清和議條陳殘本跋》,商承祚先生《殷商無四時説》,俞平伯先生《詩之神秘》論文各一篇轉《清華週刊》發表(按:此時聞一多先生尚在青島大學未至清華)。(資料來源:這時期的《清華週刊》、《清華校刊》、《文學月刊》等)。
在校期間發表詩、詞二十多首,見於《清華中國文學會月刊》、《文學月刊》、《清華週刊》和《清華年刊》(1932)、鄭振鐸先生主編之《文學季刊》上。
在校期間,從陳寅恪學考據、佛經翻譯文學;從劉文典學諸子和校勘;從楊樹達學國文法、古文字、修辭及漢書;從朱自清學“歌謠發凡”“李賀”;從俞平伯學詞學;從鄭振鐸學小説史;從劉盼遂學文字學(形義);從王力學音韻學。1932年9月後主要從聞一多學考據、詩經、楚辭、唐詩。這期間曾專從馬敍倫(夷初)先生學唐宋文,1932年10月23日馬敍倫《天馬山房叢著》出版贈嘉言先生此書。
1933年4月12日,李嘉言同室執友李峻之病故。李嘉言與吳晗及河南同鄉會、歷史學會共同發起為李峻之募捐共126元[梅貽琦10、馮友蘭10、蔣廷黻10、吳祖襄(組緗)與李戲魚各5、李嘉言6、吳晗6……餘略(之禹注:當時清華大學學生餐費7元/月)]。並於1933年4月28日共同發起,在清華同方部舉行“李峻之追悼會”,到會百餘人,歷史系主任蔣廷黻致悼詞,李嘉言介紹其生平事蹟……李嘉言與吳晗二人整理出版了《李峻之遺著》,顧頡剛題簽,馮友蘭序,李嘉言作小傳,吳晗跋。收入其歷史論文5篇,錢穆答文一篇。由景山書店發行。李峻之:河南南召人,與馮友蘭有交。一九二六年與李嘉言在河南大學(當時中州大學)預科同學(後峻之入本科),並一起參加進步革命活動。峻之一九二八年三月被反動派逮捕入獄一年半,李嘉言本年底亦兩次被捕入獄。一九二九年九月李嘉言李峻之二人同時出獄。峻之仍入第五中山大學(河大前身)學習。嘉言仍入預科續讀一年。一九三0年八月嘉言考入清華國文系,受嘉言信函往還影響,峻之一九三一年八月以優異成績插班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六級),與同時插班考入清華同年級的吳晗同班,且因俱為敦厚刻苦飽學之士,吳、李相交甚密。入學不久二人即發表歷史考證論文多篇。嘉言與峻之感情很深,入校後二人同居一室(四院342室,四院二人一室)。吳晗居一院而常至峻之處切磋學問,故自一九三一年起三人過從甚密,同為友好。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八日,學校放寒假二週,同鄉多人同返汴住二日,峻之慾返南召省親,天寒路遠,往返頗苦,劉冠勳(峻之河大同學,同時插班考入清華六級,算學系,豫浚縣人)曾勸其不往,而峻之執意返鄉,不久開學在即,冠勳即電召峻之北上至汴,與嘉言等一起返校。路途勞苦,返校不久即病倒,嘉言先送其至校醫院住院,數日高燒不退,三月入協和醫院,後轉為黃疸,病因終不明斷。四月十二日午夜故。住院期間,同鄉多人與吳晗輪流往醫院看護並料理後事,葬清華東七間房墓地,現無存。其事《清華大學校刊》有5篇記載,中有劉冠勳李嘉言詳記經過,《清華副刊》有訃告及事敍。(按:據筆者所見,其亡故之因除吳晗、嘉言、冠勳所斷讀書勞苦、旅途風寒外,當與其入獄一年半、酷刑摧殘、精神折磨埋下隱憂有關)。李峻之曾任《清華週刊》39卷歷史版編輯,其故後,5、6期仍具其名。本卷總編馬玉銘(筆名般乃,六級,中文)編後語中為之紀念。李嘉言不勝悲悼,寫詩《悼亡》、《願》發表於《清華週刊》三十九卷五、六合期以寄哀思。李峻之小傳已由艾廷和先生載入《南召縣誌·名人傳》,內容多取自《李峻之遺著》中李嘉言寫其小傳、馮友蘭序及錢穆文、吳晗的跋。
李峻之是河南大學、清華大學校友,在河南大學時參加革命活動,其事略多淹沒,史存無多。有妻黃氏,有一子。父李英皋本邑名士,岳父黃卓璋與馮友蘭舊有交。(資料來源:《清華校刊》、《清華暑期週刊》、《清華週刊》、《李峻之遺著》)。
1934年3月1日至5月底(大四下期),李嘉言選修朱自清先生“李賀”課。每週兩次讀書報告,完成作業《昌谷詩箋》三萬餘字,朱自清先生批註數十條。其考證之功力深得朱自清先生稱讚,認為其博學,詢之,答曰:“查類書所得。”(見1958.7.17公佈之李嘉言《思想剖析》)。其中部分內容撰為《李賀詩校釋》(1937年6月中華書局《語言與文學》)、《昌谷詩集王注補正》(均收入《李嘉言古典文學論文集》)。
1934年2月,李嘉言即將畢業,全力準備畢業論文《韓愈復古運動的新探索》及其他多篇論文寫作(見附著作表),但仍關心時局,積極參與進步活動,2月19日同級(六級)同學章漢被捕(章漢,時任共產黨北平西郊區執委會負責人,九級,1937年畢業),李嘉言積極與同學參與營救活動,與李一清、吳晗、何鳳元、翁文波等同學發起為章漢募捐,共募得208.90元,其中,知名者梅校長5,沈履3,趙忠堯5,周培源5,俞國華1,翁文波1,羅根澤2,朱自清、吳晗、李嘉言均2元……(餘略)。作為發起人之一,李嘉言專門找到其中學、大學業師、同鄉劉盼遂先生捐款【李嘉言經手募款者僅此一人。劉盼遂1934.8被清華解聘,中文系全體學生三次上書系、院乃至校聘任委員會並面陳,懇請挽留,未果。(《清華暑期週刊》《清華副刊》1934年41:9、10)李嘉言是此事的倡導和推動者,是三個年級的五人代表之一。當時初任國文繫系主任的朱自清和代理馮友蘭任文學院長一年的歷史系主任的蔣廷黻,在一年之內多次商議並十數次與十多人商談為辭退劉文典代理系主任時期聘任的專任講師劉盼遂、講師羅根澤、助教安文倬而引發了國文系四個年級全體學生反對。由此朱自清開罪於李嘉言。是此後8年內李嘉言蒙受極大困難的緣由。史料俱在,另文再細陳。朱自清日記提到李嘉言26處,另有3處為暗寫。有2處對李嘉言不實的責難和誣陷,都是在此事件之後。而1942年李嘉言被黎錦熙聘為西北師範學院副教授離開清華大學後,朱自清於1945年5月1日給李嘉言去信祝賀李嘉言《賈島年譜》獲全國學術審議會評為學術創作二等獎,此後三年到朱自清去世前,朱自清和李嘉言來往信件,現能查知的就有11封之多。二人互相關心、互相請益,感情彌深。而李嘉言十多年來一直以師事之,常執弟子禮。從未見到其任何抱怨、憤懟的記載和言論。(參看《漢語言文學研究》2012年2卷1期及《水木清華》總19期《新發現的聞一多朱自清劉文典(給李嘉言)的幾封信》)】。(資料來源:《清華校刊》本年2月19日、3月1日)
1934年春大四下期畢業前,嘉言選修陳寅恪先生“佛經翻譯文學”課,對禪宗的興趣引起對《壇經》版本的研究興趣。在研究了日本宮內省圖書寮藏寫本與丁福保藏明正統四年(1439)刻本互相參校考證後,證實在通行的《宗室本》之外另有德異本的存在,這是《壇經》版本的新發現。為了完成考證論文,而國內版本資料不足,當時(1933)日本發現《敦煌本》後不久又發現了《興聖寺本》,是《壇經》的第二古本。日本學者安宅彌吉影印了250冊《興聖寺本》。1934年4月鈴木大作加了解説贈給胡適一本,胡適也撰寫出《壇經考之二——記北宋本的六祖壇經》一稿。此《興聖寺本》資料國內擁有者很少,胡適的論文亦未發表。李嘉言由於與李峻之、吳晗的特殊關係,曾獲此信息。由此去函胡適先生説明自己研究意向,請求借閲《興聖寺本》,胡適即慨然將此影印本連同鈴木解説一冊及自己論文手稿一併寄給李嘉言,李嘉言得以完成論文《六祖壇經德異刊本之發現》刊於《清華學報》十卷二期(1935年4月),此文發表深受陳寅恪先生讚賞。(李嘉言在清華大學讀書、教學研究11年,發表文章35篇,僅有此文與《賈島年譜》兩篇(部)刊登在權威的《清華學報》上)。此事被佛經研究家譽為“禪學研究的一段佳話”。
李嘉言先生1934年6月畢業,獲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為《韓愈復古運動的新探索》並刊於鄭振鐸主編的《文學》二卷六期(1934年6月1日)。 李嘉言在清華大學4年發表論文現能查知的有:昭明文選流傳的原因、楚辭溯源(《清華週刊》)、王禮錫著《李長吉評傳》(《文學月刊》3卷1期)、詩經作者鐫略、由語言文字證中國文學聲韻之重要、韓氏系年訂誤(《文學季刊》1卷2期)、韓愈復古運動的新探索(《文學》2:6)等13篇;發表詩詞20多首.
畢業後曾由其讀河大預科時的老師張邃青先生介紹給信陽師範、開封省立一中做高中國文教員,未至。
1934年8月-1935年7月,由清華同學同鄉王香毓介紹在保定育德中學任高中國文教員。同時在該校任教的有清華同學王香毓、李文瀛、萬家寶(曹禺)、武鴻鈞諸先生。教過楊式德先生,楊式德後來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並留清華任教。在西南聯大時期及以後與嘉言先生善。這一年中發表了:六祖壇經德異刊本之發現(清華學報10卷2期)、治學方法的意見、佛教與六朝文學等。
1935年8月文學院長馮友蘭提議並由朱自清、聞一多等先生議定報清華大學聘任委員會議決聘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教(原助教安文倬未續聘,往中海《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安文倬:原籍江蘇無錫人,河南大學(中山大學)預科、中文本科生。1930年夏插班考入清華中文系三年級。1932年夏留校作中文系助教三年)。初作楊樹達先生助教,後作聞一多先生助教(北大馮鍾芸教授、蘭州大學趙儷生教授及清華大學李賦寧教授、王士菁先生都曾著文或來信回憶其讀一年級時,李嘉言先生授其大一國文讀本課,批改其作文)。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爆發後,清華大學愛國學生運動高漲。1936年2月29日晨4時,400多名軍警闖進學校逮捕清華大學蔣南翔、姚克廣(依林)等三名同學,被清華大學學生搶回,並搗毀8輛警車。宋哲元派軍隊包圍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學生緊閉校門與之對抗,並在西校門內集體靜坐對峙。這天晚飯後,曾同為助教(此時吳晗已提為教員)、同住學務處(工字廳前院,吳101號,李117號)的吳晗找到好友李嘉言約其一同到校門口看望靜坐的同學,慰問同學,給予支持。靜坐同學深受鼓舞(資料來源:有關清華史料、李嘉言1956年入黨時《自傳》及其生前對筆者言及)。李嘉言與蔣南翔、姚依林都是國文系同學,李嘉言高其兩個年級。又都是清華週刊編輯、主編或總編。(見1935年11月《清華週刊》編輯部合影照片)
1937年10月中旬到長沙臨時大學,一直在韭菜園聖經學校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校本部乙樓與王力先生同室辦公,任大一“國文讀本及寫作”課(梅貽琦《復員後之清華續》1947年4月)。
1938年2月20日參加臨大赴滇步行團,任步行旅行團輔導教師。步行期間與聞一多先生、許維遹先生朝夕相處。3月26日至貴州盤縣爐山。“聞一多、李嘉言與當地苗族頭人聯繫組織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漢苗聯歡晚會”。(見向常清《橫過湘黔滇的旅行》、吳徵鎰《“長征”日記》、蔡孝敏《步行雜記》)。4月28日抵昆明,一直在昆明西南聯大校本部任大一“國文讀本及寫作”課〔梅貽琦《復員後之清華》(續)1947年4月及《李嘉言與聞一多先生》一文〕。
1940年9月—1941年9月在四川敍永西南聯大敍永分校任教一年。同在此任教有楊振聲(分校主任)、吳晗、楊周翰、趙仲邑、詹鍈、宋澤生諸先生。李嘉言有詩《今甫先生卅年端陽卧疾賦詩謹步原韻》。
1941年8月被聘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員(聞一多兩次函梅校長請擢教員併為之加薪。見《聞譜長編》1941.6.5,1941.9.10)。
1941年9月返昆明西南聯大。本月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成立,由文科研究所所長馮友蘭先生和中國文學部主任聞一多先生定為第一批駐所研究人員(朱自清本年11月12日入所居住,浦江清1942年11月21日晚抵昆明,11月23日午到文科所始駐所)。主要從聞一多先生研究唐詩〔見梅貽琦《復原後之清華》(續)1947年4月〕,完成專著《賈島年譜》,經聞一多匡定,發表於1941年10月《清華學報》13卷2期,並獲1944年教育部學術審議會(陳寅恪胡小石等主持)學術創作二等獎(《清華大學校志》上冊327頁,下冊689頁),1944.5.1朱自清來信示賀。
李嘉言在清華大學學習、任教、進行古典文學研究凡11年(教學7年),發表學術論文24篇,有:唐詩分期問題、孔子刪詩辨、詩序作者、昌黎先生詩文系年辯證、昌谷詩校釋、全唐詩校讀法緒餘、唐詩分期與李賀、絕句起源於聯句等,專著一部。
1942年春夏河南大災。嘉言先生孤懸邊陲已五年,欲返鄉省親,四千裏關山阻隔,盤纏無措,就拜託時任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的羅常培先生介紹,推薦給黎錦熙先生,得聘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國文系副教授,方由西北師院預支川資,於7月14日辭別學習、服務11年的母校(見《聞一多日記》、《聞一多紀念文集》何善周文,季鎮淮文及《朱自清日記》),四千裏返鄉,攜妻將子又四千裏西行,兩越秦嶺,赴城固(西北師院校本部所在)、越褒斜道再至蘭州任教。
初到西師授“文學史”課,自編文學史講義。後開“楚辭研究”課(見牛維鼎、李鼎文文)。
1944年端午節,西北師院國文學會舉辦紀念晚會。李嘉言作紀念屈原演講:“強調屈原追求真善美,不與惡勢力妥協,不惜以身殉之的戰鬥精神,……實際上是在宣傳革命思想”。(李鼎文《記李嘉言先生二三事》)
一九四三年西師學生革命運動高漲。在地下黨支部領導下,以黨員為核心的進步師生組織了秘密的進步組織“山陽讀書會”,一九四四年春開辦“北辰書店”,創辦進步刊物《新地》、《讀書月報》。受進步同學共同推舉,由國文系學生、“北辰書店”董事、《新地》副總編牛維鼎面請李嘉言出任《新地》發行人。嘉言先生“慨然允諾”,併為兩雜誌撰稿,幫助同學同昆明、成都、重慶等地的學人聯繫“。(牛維鼎《回憶李嘉言先生》。牛維鼎,河南大學校友。1943年參加革命活動,1945年7月入河南大學中文系學習,1946年9月組織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學會”,1947年3月任河南大學學生會秘書長,1947年5月組織並參加“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活動,28日被捕,9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為阜陽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一九四六年李嘉言與同事李化方教授(解放後任西北師院副院長)組織進步師生成立“時事討論會”,定期學習討論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公開宣傳共產主義”。李嘉言介紹同鄉、英文系助教任宗勳加入。直到一九四七年春天,此組織受反動當局注意,李嘉言被列入了黑名單。進步學生、同鄉劉文生得到確切消息,通知了李嘉言讓其暫避。因此,一九四七年暑假李嘉言回鄉省親,由閻振興介紹,受聘為河南大學教授。
1942年8月—1947年7月在蘭州國立西北師範學院任國文系副教授、教授。五年間發表學術論文22篇(部),有:全唐詩辨證、韓愈復古新論、初期五言詩因襲詩騷成意舉例、呂氏春秋校釋、唐詩分期問題之商榷、李賀與晚唐、關於七言詩起源問題的討論、唐社會詩之發展、長江集考辨、岑參西北行、屈原、九歌之來源及其篇數等,出版《賈島年譜》(含自序及附錄五篇)。
1947年8月,李嘉言回鄉丁父憂,在鄭州遇清華大學同級同鄉同學、時任河南大學工學院院長的閻振興〔二人早年同在河南第五中山大學預科畢業,同赴北平考入清華大學,李學號1190,閻學號1289。在清華二人換帖結義(1956年5月李嘉言加入共產黨所寫《履歷》)。1934年閻休學一年,1935年清華七級畢業〕。經閻振興介紹,1947年8月被聘為國立河南大學國文系教授。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嘉言先生不願隨姚從吾長校之舊河南大學南逃,辭去教職,回到家鄉武陟,進入解放區。(見牛維鼎《回憶李嘉言先生》)在舊河大一年發表論文7篇,有:《離騷》扶桑為雲霞説、離騷錯簡説疑、論昭明文選、詞的起源與唐代政治、為賈島事答岑仲勉先生等。
1949年2月—1949年10月,由太行行署主任李一清(李浴源,清華同級同學,學號1197)介紹到河北正定華北大學政治研究所學習,先被指定後被選為學委會研究部長。1949年4月遷入北京馬大人衚衕(同在此學習者有陳寅恪、孫作雲、趙儷生等教授)。
1949年10月1日隨華北大學參加開國大典(華大在廣場東南角)。10月6日,嵇文甫受河南大學校長、河南省政府主席吳芝圃(李嘉言河南省立二中校友)之託,前往北京馬大人衚衕華北大學,要求嘉言回新河大主持國文系建系及教學工作。嘉言本欲俟華大畢業留京任教,而毅然慨允返豫任職。初為校報《學習與生活》編輯,1950年初被任命為國文組長。1951年11月15日聘為二級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以後一直任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並任該校科委副主任。這期間兩次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1956年4月、8月李嘉言兩次赴京參加教育部召集的全國高等師範院校中國古典文學教學大綱編審會議。會議期間,教育部幾次委託李嘉言編寫全國高等師範院校中文系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初李嘉言未予接受。4月底開封師範學院黨委研究決定接受教育部委託李嘉言承擔全國高等師範院校中國文學史教材《中國文學》的編寫任務。李嘉言分派本學系其他兩教授共同承擔各段寫作任務。(詳見《先秦文學述論·漢魏六朝文學史》“整理後記”及1956.4.28《河南師院》校刊100號李嘉言《我是怎樣爭取入黨的》)。1960年以後中華書局委託其主持《全唐詩》改編工作,完成《全唐詩重出失注索引》、《全唐詩單失注重出索引》、《全唐詩注重出實不重出作品索引》、《首句索引》等資料性副產品多種,發表於《開封師範學院學報》。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止。“文革”中遭受迫害於1967年10月14日去世。1979年1月,河南省委、河南大學(當時開封師範學院)黨委予以平反昭雪(見1979年1月19日《河南日報》、河南大學檔案館藏李嘉言平反昭雪證明書)。從1949年10月回到新的河南大學到1967年10月去世18年在河南大學編寫、主持編寫教材、參與編寫教材數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中國文學史講授提綱》、《中國文學》(教育部委託)等;主持並參與編寫了河南大學1955年-1962年中文系和函授使用的全部教材。出版了《古詩初探》(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1958)、《岑詩系年》。發表古典文學研究論文42篇(見其著作表,此處略)、國文教學、教法論文10多篇。待出版的著作還有《先秦文學述論。漢魏六朝文學史》《武陟方言考》等。
生前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政協一、二、三屆委員、省文聯委員、《文學遺產》編委。1951年加入民盟,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嘉言生前出版的專著有《賈島年譜》(1947商務印書館)、《古詩初探》(1957、1958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岑詩系年》(1956《文學遺產增刊三輯》)。去世後出版的遺著有《長江集新校》(198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河南大學出版社)、《李嘉言古典文學論文集》(1987上海古籍出版社)、《先秦文學述論·漢魏六朝文學史》(河南大學出版社待出版)。(注:蘭州及河南大學時期簡歷待續寫)
(李之禹輯)

李嘉言主要著作

遺稿由其子李之禹等整理出版,有:《賈島年譜》、《岑參詩系年》、《古詩初探》、《長江集校注》、《漢魏六朝文學史》、《楚辭選注》、《李賀詩選注》、《古籍校注》、《屈賦注析》、《唐詩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李嘉言古典文學論文集》和散見於報刊上的專論,以及未曾發表過的手稿。工作中和聞一多、朱自清、王力、餘冠英、吳組緗、季鎮淮等都有交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