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啓東

(近代鄉村教育名家)

鎖定
李啓東(1908.12.25~1988),字子元,出生於漢陽縣水洪口(即今漢南區水洪鄉)一個工商業兼地主家庭,1918年至1920年在沔陽沙湖上學讀書,旋即隨表兄周迪到武昌念小學、中學,後考入武昌中華大學於1927年畢業。嗣後,被分配到省立第三小學任教。1933年,李啓東懷着發展鄉村教育的宏願,毅然辭去公職,迴歸故里,興辦三入小學。後因辦學經費短缺,遂返回武漢從教。武漢淪陷後,在漢陽縣政府任縣教育督學,並與縣教育科長周瓊督辦光漢中學。抗戰勝利之後,任漢陽縣第一中學首任校長。不久即任漢陽縣教育科長。解放初期,任漢陽縣第一中學副教導主任。1950年,因蒙冤錯判有期徒刑15年,1960年減刑提前釋放。1986年經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宣告無罪。1988年病逝於水洪口,終年80歲。 [1] 
中文名
李啓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8年12月25日
逝世日期
1988年 [2] 
畢業院校
武昌中華大學
職    業
教育學家
主要成就
開辦學校,傳播新式教育;擁護革命
性    別

目錄

李啓東人物生平

李啓東,字子元,1908年12月25日出生於漢陽縣水洪口(即今漢南區水洪鄉)一個工商業兼地主家庭。李啓東之父輩雖家道殷實,但卻是水洪地區的豪門大户。由於信奉佛教,樂善好施,深得鄉里敬重。李自幼受家庭傳統教育,耳濡目染,具有朦朧的民本意識。1918年至1920年在沔陽沙湖上學讀書,旋即隨表兄周迪到武昌念小學、中學,後考入武昌中華大學。他在武昌中華大學讀書時,曾往陶行知的曉莊師範(南京)、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研究院(鄒平)參觀學習,並學習了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深受當時全國第一位毀家興學、創辦私立武昌中華大學的陳時校長和嚴士佳老師的鼓勵教導,萌發了從事鄉教的思想。
1927年大學畢業,之後被分配到省立第三小學從教。從教期間,每回到故鄉,即被故鄉貧窮、愚昧、落後的情狀所觸動。1931年水洪地區遭水災,鄉親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更使他憂心如焚。水洪口為漢陽縣“窮三口”(曲口、水洪口、鄧家口)之一,經濟貧困帶來文化落後,沿江上下二三十里只有兩所私塾。不要説農家兒女,就是富家子弟也十有八九不能就近入學讀書。
1933年秋,李啓東懷着發展鄉村教育的宏願,毅然辭去公職,邀約數名同窗好友和同志者回鄉創辦私立小學。為了主持籌辦發展學校事宜,成立了由李仲卿、李費平等人組成的校董事會,並推薦即將於湖北省教育學院畢業的李啓東為校長。由於水洪口遠離武漢百餘里,環境閉塞,生活條件差,李啓東接任後首先面臨延聘師資的難題,通過努力,終於聘請了幾位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教師。同學張希文任教導主任,教員有國學功底深厚的李沛生,畢業於省立第九中學的好友張傳心、畢業於湖北藝專的劉採裳(女)等。長於書法的李潤卿任事務主任,一共九人。力量如此雄厚的師資隊伍興辦一所鄉村小學,實在堪稱了不起的陣容。
小學名曰“三入小學”,因校舍設在李氏宗祠三入堂而命其名。李深受教育先輩進步思想的影響,懷着辦好鄉教、提高平民文化水平的抱負,並徵得了家庭的支持,盡心竭力,身體力行,學校很快初具規模。將宗族祠堂改建為禮堂、校政廳、鼓樂室、四間教室、兩間教師寢室、一間廚房,並開闢了操場,修了花園,設置了簡易的體育器材。陶行知先生的《自主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懸於正廳。學生來源遍及漢陽、沔陽 、嘉魚、黃陂等縣的上十個地區,計有200餘名。分一、二、三、五四個年級。開設課目有國語、算術、常識、音樂、美術、勞動、體育等。同時,還開設了兩個夜校班,教識字,教珠算,教紡織,教刺繡、教農業知識,還搞軍事訓練。學校創辦了《三入小學校刊》,刊登學校大事、教師教學心得和學生的優秀作文、日記、壁報文摘等。少數優秀之作曾在當時《武漢日報·兒童副刊》上發表。
李啓東在興辦三入小學的過程中,費盡了心血,耗費了大量家財。為了讓平民子弟入學,收費很低,有的免收學費。他還衝破封建思想束縛,學生男女兼收,夜校班更不分男女老幼了。至今流傳的順口溜道出了當時鄉民學習文化的熱情:“李遠恆,真能幹,剃了鬍子學筆算。”三入小學為了宣傳反封建思想,反對封建迷信,宣傳婦女解放,反對婦女纏足等封建陋習,還編演了許多文藝節目和戲曲供師生鄉民同台演出。李啓東鼓勵堂妹帶頭登台,一時傳為佳話。
三入小學創辦兩年之後,由於經費困難,於1935年停辦。李啓東萬端無奈,變賣家中木船、牛車作盤纏,把請來的同窗送回原地。啓程之日,鄉民燃放鞭炮,師生依依難捨,揮淚而別。李啓東隨之返武漢從教。他在武漢從事教育期間,依然不忘在故里創辦的三入小學。
武漢淪陷後,在漢陽縣政府任縣教育督學,並與縣教育科長周瓊督辦光漢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後,李又重返水洪口,不僅恢復了三入小學,而且又增設了初中補習班。1947年李調漢陽縣任教育科長和第一中學校長後,三入小學則由李沛生、李德鈺主持工作直到解放。
三入小學自1933年創辦至1949年前後6年,共培育學生400餘名,其中不少學生後來參加革命或考入高等學校,目前尚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衞生等部門擔任工作,發揮重要作用。他們至今仍然不忘自己的啓蒙學校一三入小學。
李啓東正直開明,傾向革命,抗戰時期曾秘密為活動在水洪口地區的游擊隊解決軍需物資,在生活上給游擊隊領導和隊員以支持,並幫助過革命千部安全轉移。1949年,曾在漢陽縣蔡甸鎮組織臨時救濟會,維持社會治安,迎接解放軍進入城鎮。
1950年,因蒙冤錯判有期徒刑15年,1960年減刑提前釋放。1986年經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宣告無罪。兩年後病逝於水洪口,終年80歲。
1988年李啓東謝世時,年屆86歲高齡的張希文先生(創辦三入小學時期的教導主任)為他書寫了“鄉教宗師”的題辭,確切地記載了他對家鄉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 [1-2] 
參考資料
  • 1.    政協武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武漢文史資料 第55輯,武漢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4.03,第66-68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漢南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漢南文史 第1輯,1992.10,第13-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