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商隱

(王軍著散文)

鎖定
《李商隱》是當代作家王軍創作的散文,首次出版於2021年4月。 [1] 
作者努力探尋李商隱豐富的心理及其所處時代精神脈搏的軌跡,合理詳實地解讀了李商隱重要詩歌文章的寫作時間、具體的寫作緣由、當時的人事紛擾、晚唐的時代氛圍及其詩歌文章所包含的典故、內藴。該書既有文本細讀的功力,又能觸類旁通,從細小的切口深挖,以點帶面,展現出詩人李商隱的生活軌跡和精神圖譜。全書文字流暢精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1-2] 
作品名稱
李商隱
作    者
王軍
文學體裁
散文
首版時間
2021年4月
字    數
218000

李商隱內容簡介

《李商隱》是作家王軍的長篇歷史散文,為“文化散文經典系列”中的一種。全書以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個人經歷為主線,分五個層面從生活、親情、政治、信仰、精神寄託等逐步深入,抽絲剝繭,寫出李商隱的人生底色,寫出詩詞文章對一個人安身立命的無用之用,有助於讀者走出李商隱詩的迷宮,更接近那個歷史真實中的李商隱。作者從其代表性詩作《無題》《錦瑟》《夜雨寄北》《殘花》等入手,探尋李商隱豐富的心理世界,進而呈現出晚唐的時代氣象與精神脈搏。 [1-2] 

李商隱作品目錄

一 沿運河北上
二 夜雨寄北:妻子或好友
三 歧路西東:古文與駢體、恩師與岳父
四 滄海遺珠:在牛李之間
五 誰主誰僕:皇權、宦官、宗教
六 藍田生玉:“集大成”與“自闢宇宙”
七 夕陽樓:一生襟抱未曾開 [3] 

李商隱作品鑑賞

《李商隱》在結構上分七章47節,李商隱活了47歲,取“一弦一柱思華年”之意。該書對李商隱的愛情、友情、親情、仕途,以及精神世界進行了全方面的介紹、解讀,還有很多場景細節、歷史風俗、社會風俗的描寫,對於讀者進一步理解這位謎語一樣的人物,幫助很大。書中對重點詩歌作品均附上了現代白話翻譯,這種整齊、押韻的語言風格在已面世的李商隱傳記中是少有的。書中還動用了散文、詩歌、小説等多種文體的寫作手法,很有可讀性。比如書中寫李商隱在旅途中,“官船漸行漸遠,笙歌不聞,揚州燈火逸出了視線。船頭掛了燈,絲雨飄燈,春水拍岸。差役來船頭喊李商隱進去避雨,李商隱彷彿沒有聽見。這雨聲像極了巴山夜雨。那是他在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的時候,經常夜間聽雨。巴蜀之地秋季多雨,持續時間長且纏綿。在某些地區甚至一年裏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下雨,而且百分之七十的雨都是在夜間下的。”
王軍對《紅樓夢》有深入的研讀,在《李商隱》中也可以看到他將自己的紅學觀點,融入到對李商隱的理解中。在《紅樓夢》中,當聽到要把大觀園湖裏的殘荷拔掉時,黛玉説:“我最不喜李商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王軍認為,“黛玉的心思,與李商隱是內在相通的,她不肯揭露自己隱秘的心緒。荷已枯,又遭雨打,易引發傷感。黛玉寄人籬下,李商隱二十年做幕僚。他倆絕不違反原則,屈就依附別人,這一點‘真’是相通的。”
詩歌是世界的反射物。在李商隱身上,積澱着整整一個時代的雨雪風霜,不可能跟筆下的詩句毫無關係。仔細剖析李商隱的周遭世界,王軍也感悟到,“李商隱將生命精神注入詠物詩,詩中皆有自己的身世和影子,皆有自己的精神和生命。李商隱的每一首詩裏都有自己的影子。‘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嫦娥是他,蟬依然是他。詩人的迷宮,與他的時代是分不開的,李商隱的詩深情綿邈,無題難解,具有超前的現代性和象徵手法,卻以最恰當的文學藝術形式反映出晚唐江河日下黃昏漸近風雨飄搖的時代精神。” [2] 

李商隱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6月11日,《李商隱》入圍文藝聯合書單6月榜單。 [4] 
2022年6月15日,《李商隱》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5] 

李商隱作品評價

作家王躍文:棲棲一代者,煌煌千秋耳!讀罷《李商隱》,清夜孤燈,不再寂寥。
作家李洱:我們為什麼熱愛李商隱?因為李商隱的道路就是中國文人險峻的道路,李商隱的命運就是中國文人隱秘的命運。這本《李商隱》,無疑是所有熱愛李商隱的人期待的著作。
作家徐則臣:《李商隱》寫出了我喜歡的李商隱,和所有劃時代的鉅子一樣,李商隱因其對人與世的預言般的洞察和揭示,不得不承擔一個被滯後理解的命運。 [6] 

李商隱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李商隱》
2021年4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978-7-5354-9693-5 [1] 

李商隱作者簡介

王軍,男,漢族,山東莒南人,現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雅安市委常委、副市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詩心:從〈詩經〉到〈紅樓夢〉》《〈九死一生記〉校注》《高語罕傳》《高語罕年譜》等。參與編寫《名家談歷史》《名家談哲學》《名家談國學》。先後在《詩刊》《文藝報》《文史天地》《北京文學》《紅樓夢研究》等發表文章數百篇,多篇被《作家文摘》《小説選刊》及網站轉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