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友于

鎖定
李友于(1905~1938)字右卿。陝西扶風人。生前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九師二五九團一營營長。1938年4月在台兒莊會戰中戰死殉國。 [2] 
中文名
李友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38年4月6日
畢業院校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李友于人物生平

李友于(1905~1938)字右卿。陝西扶風人。出生於書香世家,其父李士清(介夫)系晚清優貢,致力關洛之學,曾任扶風勸學所所長,縣高等小學堂山長,隴州知州(知事)。李友于1921年扶風縣第一高小畢業,考入西安省立一中。1925年赴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為入伍生, 1926年3月軍校改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李被編入第四期步科二團一連,同年10月畢業,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李隨所在部隊參加了對工農武裝的“圍剿”。
1933年春,陸軍第二師開赴華北,參加長城抗戰,李當時在第二師第八團任迫擊炮連連長。 4月, 日軍以一個旅團的兵力, 向李守衞的興開嶺4055高地猛攻,“戰況之烈,亙古未有。至第四日晨,左翼高地失守,全線遭敵俯射,其危急千鈞一髮”。李率40名士兵“各攜炸彈三枚,往返肉搏達三小時之久,敵棄屍潰退,全局轉安”(公勵生:《祭友于文》)。
1935年,李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九師二五九團一營營長。同年夏,八十九師隨十三軍由湘鄂邊北調潼關,不久移防陝北綏德。1936年冬綏遠抗日戰起,蔣介石令國民革命軍十三軍的兩個師北進綏東,名為接受綏省主席傅作義指揮,實為監視傅作義不得“影響中央誓死‘剿共’之政策”。李等趕到平地泉(今內蒙古集寧)集結之前,百靈廟已經收復。西安事變爆發後的第五天,李營隨全軍出動,在南壕塹前線,迫使漢奸王英的兩個旅2000餘人反正。
1937年7月底, 日軍佔領平、津後,即調兵大舉進犯華北。十三軍奉命擔負平綏線東段防禦。 8月上旬,李與團長羅芳珪率先頭部隊搶佔南口,與日軍坂垣師團等部十數倍之敵浴血奮戰20天,粉碎了日軍“三日拿下南口”的狂妄企圖。李在戰鬥中負傷,戰後赴山西大同治療。10月傷愈回陝省親,在故里接前線電令,擢升他為上校團副, 敦促他儘快歸隊受任。陝西省政府10月5日在西安為其召開慶功大會,並贈送銀盾一面。李在會上説:“離家時我父鄭重指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汝為軍人,當膺命保國。我決心重上前線,上報國恩,下衞國土,不搗黃龍,誓不生還。”
李趕赴前線不久,台兒莊會戰序幕已經拉開,八十九師奉命馳援魯南,保衞徐州。1938年4月初, 在台兒莊以北側擊日軍瀨谷支隊,雙方激戰三晝夜。李鼓勵將士説:“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有我無敵,我等報國,正當時也。”話畢率先衝殺,連剋日軍陣地三處。4月6日是中國守軍發起全線攻擊之日。那天,李在台兒莊外大顧柵村視察前沿陣地時,不幸被日軍炮彈彈片擊中,壯烈殉國。 [2] 

李友于人物榮譽

2020年9月2日,入選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羣體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