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匡威

鎖定
李匡威(?-893年或894年), [1-2]  唐范陽(今北京)人,幽州節度使李全忠之子,中國唐代末年軍閥。 [1] 
李匡威襲父位,為節度使。與赫連鐸共攻太原,爭雲(今山西大同)、代(今山西代縣)。與河東軍將安金俊戰於蔚(今河北蔚縣),後射殺之。景福初,李克用討鎮州王鎔,其出兵援救。 [1] 
李匡威從鎮州率兵回幽州,其弟李匡籌已佔據幽州,自稱節度使,並派兵討伐李匡威。李匡威大敗而逃,其部眾大部分逃回幽州,投靠李匡籌。后王鎔為表感激,將李匡威迎入成德鎮州,王鎔為其修繕兵器,施授方略,其暗施陰謀,欲取而代之。事情敗露後,為鎮兵所殺。 [1]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逝世日期
893年
本    名
李匡威
性    別

李匡威人物簡介

李匡威,范陽人,其父李全忠於光啓元年(885年)奪取盧龍軍,成為盧龍節度使,次年,李全忠逝世,李匡威繼位為盧龍節度使。大順元年(890年),河東李克用進攻雲州吐谷渾酋長赫連鐸,李匡威出兵救雲州,擊退李克用。次年,李克用進攻成德節度使王鎔,李匡威又出兵助王鎔。
李匡威的弟弟李匡籌的妻子長的很漂亮,在李匡威出發營救成德王鎔之前的家人會別時,李匡威酒後亂性,竟然將弟媳姦淫,從此李匡籌對其懷恨在心。
大順二年(891年),李匡威率精兵數萬前往營救成德節度使王鎔,再次與李克用產生衝突。次年,李匡威與王鎔共同抵禦李克用。景福二年(893年),在元氏(今河北境內)取得勝利。同年二月,李匡威從鎮州率兵回幽州,到博野的時候,其弟李匡籌已經佔據幽州,自稱盧龍留後,並派兵討伐李匡威。李匡威大敗而逃,其部眾大部分逃回幽州,投靠李匡籌。李匡威和其部分親信留駐深州,兵力不濟,進退維谷,於是遣判官李抱真進京師長安入奏請求歸留京師。京師長安在唐末的戰亂中已經屢次遭受大亂,現在曾經的盧龍節度使要回長安,京師的百姓都很恐慌,市坊裏都説:“金頭王要來圖謀社稷了”。京城裏有些的士民因此逃匿到山谷中去了,唐朝皇帝聽到這些流言後也就沒有同意李匡威歸留京師。
成德節度使王鎔很感謝李匡威幫助他擊退李克用,為其解了燃眉之急,並且還因為此事使李匡威被其弟篡奪盧龍節度使的位置。所以王鎔很是感恩戴德,將李匡威迎入成德鎮州,駐紮在寶佛寺。王鎔當時年僅十七歲,對李匡威非常好,為其修建了府第,尊為義父。但是李匡威到鎮州後,看王鎔年少體弱,於是就想奪取鎮州。他陰謀劫持了王鎔,王鎔雖然年少身子也弱,但是卻很聰慧,他識破了李匡威的陰謀,李匡威事泄後被鎮州人殺死。
盧龍李氏割據世系
節度使
在位時間
備註
李全忠
885年至886年
原為盧龍軍將領,後兵變奪取政權
李匡威
886年至893年
李全忠之子,父親死後繼任
李匡籌
893年至894年
李匡威之弟,後來兵變奪取政權

李匡威史籍記載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七·籓鎮盧龍》
子匡威嗣,領留後,進為使。性豪爽,恃燕、薊勁兵處,軒然有雄天下意。與赫連鐸共攻太原,爭雲、代。李克用使安金俊攻鐸,匡威救鐸,戰蔚州,射金俊殺之,乃共表請討沙陀,而朱全忠亦上言願協力,故張浚因請用兵矣。浚敗,克用攻雲州,以騎將薛阿檀為前鋒,設伏河上。鐸以精騎追阿檀,抵河而伏起,乃大敗,禽其將賈塞兒,遂圍雲州,塹而守,分兵出井陘,屯常山,大掠深、趙。匡威以步騎萬餘援王鎔,克用還,因急攻鐸。會食盡,鐸棄州奔匡威。克用取雲州,表石善友為刺史。鐸本吐谷渾部酋也,開成中,其父率種人三千帳自歸,守雲州十五年。至是,失其地。
景福初,鎔誘太原將李存孝降之,克用怒,伐鎔。鎔來求救,匡威遣將赴之,克用去。明年,兵復出井陘,匡威自將援鎔,將行,置酒大會。其弟兵馬留後、檢校司徒匡籌妻張,國豔,匡威酒酣,報之,弟怒,匡威軍次博野,乃據城自為留後。天子即授檢校太保,為節度使。匡威麾下多去,屏營無所歸,留深州,遣其屬李抱貞上書願入朝。時京師數寇難,人人危懼,傳言金頭王且來,皆亡竄山谷。抱貞還,而鎔已迎館於鎮。匡威引抱貞登城西大悲浮屠,顧望流涕,美其山川,乃共圖鎔。陽為鎔繕甲,治城塹,施授方略,陰施予,以傾士心。鎮軍忠於王氏,皆惡之。匡威親忌日,鎔過慰。匡威士衷甲劫鎔入牙城,戰不勝,鎮人斬匡威以徇。匡籌表訴諸朝,檄暴鎔罪,攻樂壽、武強以報。
始,匡籌之奪也,燕人不以為義。劉仁恭出奔太原,克用倚其謀,下武、媯二州,敗匡籌於居庸關李存審與戰,匡籌又敗,挈其族奔京師,次景城,滄州節度使盧彥威殺之,掠入車馬僮妓。妻方乳,不能進,仁恭獲之,納於克用為嬖夫人。始,匡威見逐,嘆曰:“兄失弟得,皆吾之宗,無所悔,然其材恐不足以守。”果亡,而幽州地歸克用,以仁恭為帥。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列傳第一百三十》
匡威自襲父位,稱留後。匡威素稱豪爽,屬遇亂離,繕甲燕薊,有吞四海之志。赫連鐸雲中,屢引匡威與河東爭雲、代,並兵積年。景福初,鎮州王鎔誘河東將李存孝。克用怒,加兵討之。時鎔童幼,求援於燕;匡威親率軍應之。二年春,河東復出師井陘,再乞師,匡威來援。
匡威弟匡籌,妻張氏有國色。師將發,家人會別,匡威酒酣,留張氏報之。匡籌私懷忿怒,匡威軍至博野,匡籌乃據城自為節度。匡威部下聞之,亡歸者半。匡威退無歸路,將入覲京師。時匡威留於深州,遣判官李抱貞奉章以聞。屬京師大亂之後,聞匡威來朝,市人震恐,鹹曰“金頭王來謀社稷”,士庶有亡竄山谷者。匡威其實不行,欲圖鎮州,示無留意。熔以匡威再來援己,致其失師,遣使迎歸府第,父事之。匡威為鎔城郛繕甲,指陳方略,視鎔如子。每陰謀驟施,以悦人心。鎮之三軍,素忠於王氏,惡其所為。會鎔過匡威第慰忌辰,匡威縞衣裹甲,伏兵劫鎔入牙城。鎔兵逆戰,燔東偏門,軍士呼噪登屋,矢下如雨。鎔僕墨君和亂中扶鎔登屋免難,而斬匡威以徇。
參考資料
  • 1.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303-304頁
  • 2.    施丁,沈志華,主編.資治通鑑大辭典·下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10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