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化龍

(明朝中期名將、太師、兵部尚書)

鎖定
李化龍(1554年4月11日-1611年8月或1612年1月17日), [26-27]  字于田,號霖寰,長垣(今河南長垣)人,中國明代軍事家、政治家、詩人。 [27] 
李化龍於萬曆二年(1574年)中進士,初受嵩縣知縣,後升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工部營善司郎中。萬曆十四年(1586年),調河南按察司提學僉事、河南布政司左參議。萬曆十八年(1590年),調山東按察司提學副使。萬曆二十年(1592年),升河南布政司右參政、調京太僕寺少卿。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升通政司右通政,後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地方兼理軍務,十月,升兵部右侍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以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四川、湖廣、貴州軍務,平定播州叛亂。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以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後因平播功升兵部尚書加少保。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為戎政尚書,次年,為兵部尚書。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加封柱國、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保。後卒於任上。 [27] 
李化龍在任期間,不僅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還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加強東北和西南地區的管轄,為發展東北和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8]  在水利方面,實現了以湖濟運、黃運分治的目標,擺脱了黃河對大運河的干擾,大大提高了運河的穩定性和運輸效率,緩和了華北因連年荒旱而形成死人無數的困境,同時也發展了造船工業與航運業。李化龍不但在軍事、政治上有才能,在文學上也較為有名, [27]  其著有《平播全書》《治河奏疏》等。 [29] 
(概述圖片來源 [1] 
于田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大名府長垣
出生日期
1554年4月11日
逝世日期
1612年1月17日
主要成就
播州之亂,開淤河,巡撫遼東
主要作品
《場居策》《田居稿》《河上稿》等
本    名
李化龍

李化龍人物生平

李化龍早年經歷

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十日,李化龍生於大名府長垣縣老李莊(今河南長垣市滿村鎮老李莊村)。
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李化龍從學於長垣教諭吳嶔,吳嶔對李化龍青眼有加,曾預言説李化龍是日後能夠擔當天下大事的人。後來吳嶔到大名府講學,李化龍跟隨他去元城書院學習,文學造詣愈深。一説明代監察御史、長垣人蘇民望也曾教授過李化龍。 [2] 
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鄉試考中舉人, [2]  次年(1574年)中進士,授嵩縣知縣,時年二十,胥吏很輕視他。李化龍暗中訪察到他們的姦情,一一將他們法辦,縣中大治。升為南京工部主事,擔任右通政使。 [3] 
萬曆十四年(1586年)調河南按察司提學僉事、河南省布政司左參議;萬曆十八年(1590年)調山東按察司提學副使;萬曆二十年(1592年)升河南布政司右參政、調京太僕寺少卿。 [4] 

李化龍巡撫遼東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夏天,李化龍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起初,總兵官李成梁殺死泰寧部落首領速把亥,其子把兔兒的弟弟炒花佔據舊遼陽以北,住於兩河之中,勾結土蠻仡佬族作亂。四月,把兔兒圍攻遼陽,朵顏部落的小歹青、福餘部落的伯言兒分路進犯錦、義,掠奪清細河,巡撫韓取善因犯罪被罷免。李化龍上任剛兩個月,把兔兒與伯言兒等進犯鎮武,又約定土蠻之子卜言台周進攻右屯。把兔兒先至吳家墳。李化龍與總兵董一元定下計策先擊敗把兔兒、伯言兒,伯言兒中流箭死去,把兔兒被擊傷。卜言台周至,進攻右屯不利,也撤兵走了。於是把兔兒、小歹青、卜言台周愈加勾結,陰謀雪恥。李化龍與董一元嚴加防備。董一元又出塞,搗毀敵人巢穴,立下了戰功,把兔兒負重傷後死去,邊塞由是安寧,李化龍因此升為兵部右侍郎。 [5]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小歹青悔恨前此行動,請求在義州開通木市,而且報告朵顏部落的長昂將進犯邊塞。不久,長昂果然進犯錦、義,副總兵李如梅將他擊退。歹青之言既然可信,李化龍於是准許他的請求。 [6]  上疏給朝廷,大意是:“遼東敵人很多,沒有制服的就只有長昂和小歹青了,而小歹青又十分兇殘,為禍遼東,如今他請求開通木市,對於我們來説有五點好處,所以我請求開通木市。”奏疏傳至朝廷,明神宗聽從了他的意見。李化龍不久因病離任,木市也就停止了。其後總兵官馬林再一次請求開市,與巡撫李植的意見不一致,辯論很久沒有結果,小歹青於是又為邊寇了。 [7] 

李化龍播州之役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其在飛練堡擊敗官軍,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延棟等都戰死。不久,又攻破綦江,殺死參將房嘉寵、遊擊張良賢,楊應龍軍師孫時泰請求直取重慶、搗毀成都,劫持蜀王為人質,而楊應龍拖延,聲稱只是為了爭奪地界,希望得到如先前一樣的赦免。 [8]  三月,李化龍被啓用為原官,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征討播州叛臣楊應龍 [9]  後來萬曆皇帝聽到綦江被攻破的消息,大怒。撤去前四川、貴州巡撫譚希思江東之的職務,賜給李化龍尚方寶劍,為他征討叛賊提供方便。叛賊焚燬東坡、爛橋,阻塞湖廣、貴州道路,又焚燒龍泉,趕走都司楊惟忠。李化龍彈劾諸大將不聽從命令的,沈尚被逮捕,童元鎮劉綎都被革職充為事官。各軍大集,李化龍先令水西兵三萬守住貴州,截斷楊應龍徵招苗人的道路,之後他移兵重慶,大會文武官兵。 [10]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李化龍分兵八路進攻。川兵分四路:總兵官劉綎由綦江出兵,總兵官馬孔英出南川,總兵官吳廣出合江,副將曹希彬受吳廣節制,出永寧。貴州兵分三路:總兵官童元鎮由烏江出發,參將朱鶴齡受童元鎮節制,統領宣慰使安疆臣由沙溪出發,總兵官李應祥由興隆出發。湖廣兵一路分為兩翼:總兵官陳璘由偏遠出師,副總兵陳良玭受陳璘節制,由龍泉出師。每路各有三萬兵,官兵十分之三,土司十分之七。貴州巡撫郭子章駐守貴陽,湖廣巡撫支可大移駐沅州,李化龍親自領中軍策應。 [11]  推官高析枝先從南川進兵,佔據桑木鎮,劉綎又從綦江入。楊應龍以勁兵二萬交給他的兒子楊朝棟説:“你破綦江,奔馳南川,全部焚燬積聚,他們就沒有辦法。”等到抗擊諸路官軍的部隊都大敗,楊應龍頓腳嘆息説:“我不用孫時泰的計策,今天死定了!”有的人説水西幫助叛賊,李化龍責問安疆臣,斬殺叛賊的使者,二個部落於是斷絕往來。烏江兵敗報告傳來,逮捕童元鎮,諸位將領更加奮勇。劉綎率先進入婁山關,直達海龍囤,陳璘、安疆臣部也到達了。叛賊見形勢危急,上囤死守,派遣使者假裝投降。李化龍令諸將殺死使者,燒掉來函。因為劉綎與楊應龍舊有交情,曉諭他不要與叛賊私通,劉綎將使者拘禁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八路部隊都彙集囤下,修築長圍圍困叛賊,輪番進攻。六日,劉綎攻破土、月二城,楊應龍走投無路,與二妾自殺身亡。次日早晨,明軍進入城內,楊應龍的七個兒子都被抓到。明神宗下詔將楊應龍的屍體和他兒子楊朝棟在市中肢解,從出兵到滅賊,共一百十四天。 [12]  李化龍起初聽到父親死去的消息,準備赴喪但因軍務需要,被起用,到這時乞求回家居喪。 [13] 

李化龍憂國憂民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起用為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與淮、揚巡撫李三才奏請開通淤塞的黃河,李化龍方才赴任,黃河便於單縣蘇家莊及曹縣大決堤,橫衝運道李化龍於是建議開泇河,以躲避黃河之猛, [14]  於是黃河由直河入泇口抵達夏鎮二百六十里,避開黃河呂梁險峻地帶。李化龍再次以父母去世為由離職,沒有人代替他。朝廷品評他從前平定播州的功勞,晉升為兵部尚書,加少保官,庇廕一個兒子世襲錦衣指揮使之職。 [15] 
萬曆三十五年(1607)夏天,李化龍被起用為戎政尚書。李化龍認為京營乃根本之所在,上奏陳述有十一濫、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又奏上屯政十二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部從二十七年後,左、右侍郎都是虛設。沒有多久,尚書蕭大亨也退休了,由李化龍掌管部裏之事。 [16]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正月,京師訛傳盜匪將到,老百姓爭着逃避。邊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數萬人,九個城門全部關閉。輔臣説兵部尚書只有一個人,何以能應付突然的變化,明神宗也不聲張。遼東戰士二萬都是老弱貧殘之人,而税監高淮殘暴,遼東人恨得咬牙切齒。李化龍請求停止收税課、增加兵士數萬人,又呈上兵士糧食、和議、戰鬥之策,明神宗皆不批示下來。一品任期滿後,加柱國、少傅兼太子太保。 [17] 

李化龍病死任上

萬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李化龍死於任上,終年五十八歲,諡號襄毅,贈少師,加贈太師。 [18] 
李化龍,少年得志,成就之大,功名之盛,有明一代少見。崇禎皇帝稱其“春秋血食詩書帥,鐘鼎名流社稷臣”。
“文臣至尚書,六年始得東宮三少,滿九年始加太子太保腰玉。惟閣臣以輔弼之重,不拘年歲,或太宰間以六年得之,他曹不得比也。近惟長垣李霖寰大司馬,以播功從憂中峻回少保,雖邊功優異,然他人以十二年得者,李在田間得之,其故官又僅右都御史也。且三孤必帶宮銜,而李竟無兼官,直至一品考滿,進少傅,始兼東宮太傅。蓋自蓋靖初,張永嘉以文淵吏書得少保,無兼官,今始再見於長垣”。 [19] 
——《萬曆野獲編》卷十二·吏部·二品直拜三孤

李化龍人物成就

李化龍軍事

李化龍巡撫遼東,大力整頓軍政,“籌攻守,足兵餉,明斥堠、嚴偵探”,多次阻擊了蒙古貴族的侵犯。復總督湖廣川桂軍務,討楊應龍,率軍平定了西南地區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結束了楊氏在貴州長達800餘年的統治,不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還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為中央加強東北和西南地區的管轄,為發展東北和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 

李化龍水利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李化龍開淤河二百六十里,為漕渠永利,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時任運河總督的李化龍建成韓莊運河,實現了以湖濟運、黃運分治的目標,擺脱了黃河對大運河的干擾,大大提高了運河的穩定性和運輸效率,增加運量10倍,由30萬擔增加到300萬擔。從此,大運河找到了最好的山東水源地。這項重大的科學成就,把中國大運河發展到歷史的頂峯。 [21] 

李化龍文學

李化龍年少時天資聰穎,卓爾不凡,讀書一目十行,作文下筆立就,被當地人稱為“神童”,初學《四書》、《五經》時,就像平時學過一樣,讓誦能誦、讓寫能寫。稍大一些時,又能作詩。可見,李化龍在孩提時代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四書》、《五經》爛記於胸,吟詩弄文無所不能,李化龍的文才名震中原、譽冠天下,被齊魯河洛一帶文士當作榜樣,其撰作之多、範圍之廣、內容之精、影響之大,誠可謂當時的詩詞大家。 [1] 

李化龍人物評價

明史》:李化龍之功可與韓雍項忠相埒,較寧夏之役,難易懸殊矣。 [20] 
《明史》:化龍具文武才。播州之役,以劉綎驕蹇,先摧挫之而薦其才,故綎為盡力。開河之功,為漕渠永利。 [20] 
李維楨:①世人都豔羨李化龍的戰功勳業,東北討虜距倭,西南定播斥地,卻很少知道他的文章。 [1]  ②三公(李東陽李攀龍李夢陽)所應有則有,所應無則無。 [2] 
趙南星:①(李化龍)為縣令時,恩澤一方;興辦文教時,文人向風;統軍撫遼時,邊境安然;征討楊應龍時,開疆闢地;治理河槽時,江河安瀾。 [1]  ②李化龍的著作,可以映照機理知輕重,可以顯揚賢明的行為,可以分辨物理的變化,可以倡樹弘揚正氣,可以使人返璞歸真。 [2] 
黃克纘:①(李化龍)剛到五十歲,文學創作更加豐盛,成就更加卓著。②(李化龍其詩)上凌風雅,下逼漢唐。 [2] 
崇禎皇帝:春秋血食詩書帥,鐘鼎名流社稷臣。

李化龍軼事典故

李化龍贈女銀牌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馬千乘親率3000石砫兵隨四川總督李化龍討伐楊應龍,其妻秦良玉親領精兵500人,自備軍糧馬匹,扼守鄧坎。為此,李化龍特別送給了她一面銀牌,上刻“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感佩和表彰。 [22] 

李化龍清正廉潔

劉綎感激李化龍,派使者攜帶玉帶一條、黃金百兩、白金百兩到李化龍家,被李化龍的父親呵斥趕跑了,李化龍一起上報此事,下詔革除劉綎的職務,永不錄用,沒收他的財產充入官府。 [23] 

李化龍親屬成員

輩分
介紹
先祖
李淵,唐太祖。 [4] 
曾祖父
李誡,盱眙縣丞。 [4] 
祖父
李繼古。 [2] 
父親
李棟,在劉綎前來賄賂李華龍時將其斥責。 [23] 
母親
張氏,節婦。 [1] 
姑父
殷煉,萬曆十二年任山西稷山縣知縣。 [1] 
兒子
名不詳,世襲錦衣指揮使之職。 [15] 

李化龍個人作品

李化龍詩文

李化龍著作主要見於《李于田詩集》,共分為《嵩下稿》、《中州稿》、《遼陽稿》、《田居稿》、《西征稿》、《河上稿》、《東省稿》、《都下稿》、《南都稿.上》、《南都稿.下》、《場居稿.上》、《場居稿.下》,共十二卷一千餘首。 [2] 

李化龍奏疏

《平播全書》、《撫遼疏稿》、《邦政條例》、《治河奏疏》等。 [2] 

李化龍生卒爭議

《明史·李化龍傳》記載李化龍卒官,年七十,據史料考證,李化龍只活了五十八歲,並非七十歲。李化龍的生前好友、明吏部尚書趙南星給他寫的碑文中説:李化龍“生於嘉靖甲寅三月十日,卒於萬曆辛亥十二年十五日,年五十八耳。”(《味檗齋文集卷十·明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李公碑》)嘉靖甲寅為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萬曆辛亥為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從嘉靖甲寅到萬曆辛亥相距為五十七年,按舊曆年法計算恰為五十八歲。趙與李交往甚深,對李本人及其家庭極為熟悉。他説:“餘之交於田久,深知之。”(《李于田詩集序》)他不但給李化龍寫碑文、祭文,還給他的詩集寫序,而且給李化龍的父親、祖母寫有傳記和祭文,所以趙南星的説法很可信。 [24] 

李化龍後世紀念

李化龍河神總祠

河神總祠位置在濟寧南城門外東側,運河北岸,坐北面南,康熙六年(1667年)由河道總督楊茂勳修建,民間俗稱此廟為“大王廟”,後院建東、西配廳各3間,廳內供祀歷代治河名臣的木雕牌位,都是金邊紅漆金字書寫。其中就有李化龍,以示感念他們的治水業績,永世不忘。 [25] 

李化龍長垣專祠

崇禎元年(1628年),朝廷以李化龍治理泇河有功而在長垣縣東街建造專祠,春秋享祀,以表彰李化龍的卓越功勳和不朽業績。祠前牌坊上書:“文治武功”,牌坊後有對聯:“春秋血食詩書帥,鐘鼎名流社稷臣。”正殿內有神龕一座,龕兩側有楹聯:“掀天揭地功業,長江大河文章。”李化龍塑像端坐其中,神態壯嚴。1958年大躍進時期,祠堂牌坊才被損毀,用於燒製石灰、大鍊鋼鐵。 [1] 
參考資料
  • 1.    一代風雅李化龍  .長垣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2-13]
  • 2.    一代風雅李化龍(2)  .印象河南網[引用日期2015-02-13]
  • 3.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萬曆二年進士。除嵩縣知縣。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龍陰察其奸,悉召置之法,縣中大治。遷南京工部主事,歷右通政使。
  • 4.    師鴻光.《長垣七尚書傳》:中國文化出版社,2012年8月
  • 5.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二十二年夏,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初,總兵官李成梁破殺泰寧速把亥,其子把兔兒弟炒花據舊遼陽以北,居兩河之中,益結土蠻為患。其年四月,把兔兒圍遼陽,朵顏小歹青、福餘伯言兒分犯錦、義,掠清細河,巡撫韓取善坐免。化龍受事甫兩月,把兔兒與伯言兒等寇鎮武,又約土蠻子卜言台周犯右屯。把兔兒先至吳家墳。化龍與總兵官董一元定計先擊把兔、伯言兒,伯言兒中流矢死,把兔被傷。卜言台周至,攻右屯不利,亦解去。於是把兔、小歹青、卜言台周益相結,謀復前恥。化龍與一元嚴備之。一元又出塞,搗巢有功,而把兔傷重竟死,邊塞襲服。詳具一元傳。化龍進兵部右侍郎。
  • 6.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明年,小歹青悔禍款塞,請開木市於義州,且告朵顏長昂將犯邊。已,長昂果犯錦、義,副總兵李如梅擊卻之。歹青言既信,化龍遂許其請。
  • 7.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環遼皆敵也,迤北土蠻種類多不可數。近邊者,直寧前則長昂,直錦、義則小歹青......化龍尋以病去,木市亦停止。其後總兵官馬林複議開市,與巡撫李植相左,論久不決,小歹青遂復為寇雲。
  • 8.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是年二月,敗官軍于飛練堡,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廷棟等皆死。已,復破殺綦江參將房嘉寵、遊擊張良賢,投屍蔽江下。偽軍師孫時泰請直取重慶,搗成都,劫蜀王為質,而應龍遷延,聲言爭地界,冀曲赦如曩時。
  • 9.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二十七年三月,化龍起故官,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討播州叛臣楊應龍。
  • 10.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聞帝聞綦江破,大怒。追褫前四川、貴州巡撫譚希思、江東之職,而賜化龍劍,假便宜討賊。賊焚東坡、爛橋,梗湖、貴路,又焚龍泉,走都司楊惟忠。化龍劾諸大帥不用命者,沈尚文逮治,童元鎮、劉廷皆革職充為事官。諸軍大集,化龍先檄水西兵三萬守貴州,斷招苗路,乃移重慶,大誓文武。
  • 11.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明年二月,分八道進兵。川師四路:總兵官劉綎由綦江,總兵官馬孔英由南川,總兵官吳廣由合江,副將曹希彬受廣節制,由永寧。黔師三路:總兵官童元鎮由烏江,參將朱鶴齡受元鎮節制,統宣慰使安疆臣由沙溪,總兵官李應祥由興隆。楚師一路分兩翼:總兵官陳璘由偏橋,副總兵陳良玭受璘節制,由龍泉。每路兵三萬,官兵三之,土司七之。貴州巡撫郭子章駐貴陽,湖廣巡撫支可大移沅州,化龍自將中軍策應。
  • 12.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推官高折枝先以南川兵進,據桑木鎮,綎復自綦江入。應龍以勁兵二萬屬其子朝棟曰:“爾破綦江,馳南川,盡焚積聚,彼無能為也。”比抗諸路兵,皆大敗,應龍頓足嘆曰:“吾不用時泰計,今死矣!”或言水西佐賊,化龍詰之疆臣,斬賊使,二氏交遂絕。烏江兵敗績,逮下元鎮於理,諸將益奮。綎先入婁山關,直抵海龍囤,璘、疆臣兵亦至。賊勢急,上囤死守,遣使詐降。化龍檄諸將斬使,焚書。以綎與應龍有舊,諭無通賊,綎械其人以自明。八路兵皆會囤下,築長圍困之,更番迭攻。六月,綎破土、月二城,應龍窘,與二妾俱縊。明晨,官軍入城,七子皆被執。詔磔應龍屍並子朝棟於市。自出師至滅賊,凡百有十四日。播自唐乾符中入楊氏,二十九世,八百餘年,至應龍而絕,以其地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川、貴。
  • 13.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化龍初聞父喪,以金革起復,至是乞歸終制。
  • 14.    《明史·河渠志》:化龍甫至,河大決單縣蘇家莊及曹縣縷堤,又決沛縣四鋪口太行堤,灌昭陽湖,入夏鎮,橫衝運道。化龍議開泇河,屬之邳州直河,以避河險。
  • 15.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與淮、揚巡撫李三才奏開淤河,由直河入泇口抵夏鎮二百六十里,避黃河呂梁之險。再以憂去,未代。敍前平播功,晉兵部尚書,加少保,廕一子世錦衣指揮使。
  • 16.    十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書。化龍以京營根本,奏陳十一濫、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後,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幾,尚書蕭大亨亦致仕,化龍掌部事。
  • 17.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三十七年正月,京師訛言寇至,民爭避匿,邊民逃入都門者亦數萬,九門晝閉。輔臣言兵部尚書惟一人,何以應猝變,帝亦不報。遼戰士二萬餘皆老弱,而税監高淮肆虐,遼人切齒。化龍請停税課,且增兵萬人,又條上兵食款戰之策,帝皆不報。一品秩滿,加柱國、少傅兼太子太保。
  • 18.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卒官,年七十。諡襄毅,贈少師,加贈太師。
  • 19.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十二·吏部·二品直拜三孤:沈德符,明代
  • 20.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13]
  • 21.    京杭大運河全線復航山東是關鍵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5-02-13]
  • 22.    秦良玉:何必將軍是丈夫  .深圳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2-13]
  • 23.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傳一百三十五》:初,李化龍薦綎,言官謂綎嘗納應龍賄,宜奪官從軍。部議謫為事官,戴罪辦賊。綎德化龍,使使齎玉帶一、黃金百、白金千投化龍家,為化龍父所叱。投巡按御史崔景榮家,亦如之。化龍、景榮並奏其事,詔革綎任,永不收錄,沒其物於官。
  • 24.    範廉卿.《明史·李化龍傳》糾誤:《史學月刊》,1987年
  • 25.    水鄉印記:老濟寧的水神廟宇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5-02-13]
  • 26.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李小林,馮金朋主編.明代名人傳,哥倫比亞大學,3[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04.第1120頁
  • 27.    李化龍  .長垣市政協網站[引用日期2023-06-15]
  • 28.    李化龍撫遼研究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6-15]
  • 29.    門巋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下.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2878-287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