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力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

鎖定
李力,男,1964年6月出生於蘭州市。祖籍河南湯陰。民盟盟員。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兼職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南湖學者”特聘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 [2] 
中文名
李力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南湯陰
出生日期
1964年6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出生地
蘭州

李力人物經歷

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學士(1985)、法學碩士(1988)、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2006)。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全國自學考試委員會“中國法制史”課程命題組成員。
曾任中央民族大學法律系講師、副教授、法律系副主任(1988.1-1997.1),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副教授、教授、法律系主任(1997.1-2014.4)、(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6.11.13-2007.2.12) [3]  、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2007.9-2008.8)。
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兼職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南湖學者”特聘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 [2] 

李力研究方向

先秦秦漢法制史、簡牘學。 [3] 

李力學術成果

李力論文

1.《亦談“隸臣妾”與秦代的刑罰制度》,《法學研究》1984年第3期。
2.《秦刑徒刑期辨正》,《史學月刊》1985年第3期。後收入《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國》第二卷(當代大陸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3.《中國古代徒刑制度的起源》,《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87年第2期。
4.《刑·法·律——先秦法觀念探微》,《中外法學》1989年第5期。
5.《從幾條未引起人們注意的史料辨析<法經>》,《中國法學》1990年第2期。後收入《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第二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6.《論春秋末期成文法產生的社會條件》,《法學研究》1990年第4期。
7.《〈法經〉的篇目及其亡佚》,《法律史研究》第一輯(《中國法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8.《參考古今,博稽中外——試論沈家本的法學研究》(合著),《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法律出版社1990年。
9.《近代中國的律師觀》,《走向法治之路——20世紀的中國法制變革》,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
10.《秦律“瀆職罪”初探》,《法律史論叢》第5輯,中國華僑出版社1998年。
11.《秦簡“小隸臣妾”的身份與來源》,《法學研究》1993年第3期。
12.《夏商周法制研究評析》,《中國法學》1994年第6期。
13.《東周盟書與春秋戰國法制的變化》,《法學研究》1995年第4期。
14.《〈九刑〉、“司寇”考辨》,《法學研究》1999年第2期。
15.《夏商法律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法律史論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16.《從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看齊國法制》,《法律史論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
17.《發掘本土的法律觀:古文字資料中“禮”及“刑”、“法”、“律”字的法文化考察》,《法律史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
18.《〈法經〉源流考辨》,韓國明知大學法學研究中心主編《明知學刊》創刊號,2000年2月。
19.《20世紀甲骨文法律史料的整理與研究》,《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20.《司法獨立:孫中山的理想與實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21.《“以蠡測海”:林針眼中的美國法制——<西海紀遊草>讀後》,張生主編《中國法律近代化論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22.《睡虎地秦簡“隸臣妾”身份問題的研究及其評述》,(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主編《法制史研究》第四期,2003年12月。
23.《先秦法制研究之批判》,《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第一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24.《東周盟書與法制》,《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第二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25.《關於<二年律令·具律>簡93-98之歸屬問題的補充意見》,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26.《〈歷代刑法考·刑法分考十一〉之補正(之一)——考古資料中所見秦漢“隸臣妾”史料彙輯》,《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
27.《危機·挑戰·出路:“邊緣化”困境下的中國法制史學——以中國大陸地區為主要對象》,(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會刊《法制史研究》第八期,2005年12月。
28.《關於〈二年律令〉題名之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研究200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29.《秦銅器銘文所見“隸臣”及“鬼薪”、“城旦”身份考》,中國政法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三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
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評籾山明先生新作〈中國古代訴訟制度の研究〉》,(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會刊《法制史研究》第十期,2006年12月。
31.《借題發揮:中國法制史向何處去?》,《政法論壇》2006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法理學、法史學》2007年第3期轉載)
32.《20世紀秦“隸臣妾”身份問題研究的回顧及其評述》(修訂本),中國法律史學會會刊《法律史論集》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
33.《張家山漢簡所見“隸臣妾”身份再研究》,《中興大學歷史學報》第18期,2007年6月。
34.《評硃紅林〈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新史學》第十八卷第四期,(台北)2007年12月。
35.《論“徒隸”的身份?——從新出土裏耶秦簡入手》,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36.《〈秦律十八種•徭律〉析出〈興律〉説質疑》,《中國文字》新33期,(台北)藝文出版社2007年12 月。
37.《行き先はどこか?——ここ三十年の中國の大學の法學教育の発展の概況とその問題點》,《名城法學》第57卷第四號,(名古屋)名城大學法學會2008年3月。
38.《〈奏讞書〉題名等諸問題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研究二〇〇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39.《重視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避免重複研究》,《法學研究》2009年第2期。
40.《發現最初的混合法:從睡虎地秦簡到張家山漢簡》,《河北法學》2010年第2期。
41.《尋找商代法律的遺蹟——從傳世文獻到殷墟甲骨文》,《蘭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42.《日本張家山漢簡法律文獻研究相關論著目錄(1985.1-2008.7)》,《簡帛研究二〇〇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43.《出家·犯罪·立契——1-6世紀“僧人與法律”問題的初步考察》,《法制史研究》第17期,(台北)2010年6月。
44.《追本溯源:“刑”、“法”、“律”字的語源學考察》,《河北法學》2010年第10期。
45.《從〈揅契枝譚〉到〈甲骨文法律文獻譯註〉——關於商代甲骨文法律史料整理研究的學術史考察》,徐世虹主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四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
46.《陶安あんど著〈秦漢刑罰體系の研究〉》,土口史記日譯,《東洋史研究》第69卷第3號,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2010年12月。
47.《百年反思:甲骨文與商代法制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5期。
48.《從另一角度審視中華法系:法家法律文化的傳承及其評判》,《法學雜誌》2012年第6期。
49.《1904-2009年: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與商代法制史研究》,王沛主編《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一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50.《兩週青銅器銘文法典説略》,王宏治主編《歷代法典説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12月。

李力著作

近期代表作
1.《“隸臣妾”身份再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
2.《張家山二四七號墓漢簡法律文獻研究及其述評(1985.1-2008.12)》,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所2009年。
其他
3.《出土文物與先秦法制》,(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
4.《法制史話》(《百年中國史話》叢書第四輯,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國家“九五”重點出版項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法制史話》(修訂版,近代精神文化系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5.《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合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2006年。
6.《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年。
7.《中國法制通史》第一卷(夏商周卷,副主編、主要作者之一),法律出版社1999年。 [1] 
8.《中國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夏、商、西周卷,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9.《身份與契約:中國傳統民事法律形態》 (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10.《罪與罰:中國傳統刑事法律形態》(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11.《禮與法: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論》(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李力日文譯著

近期譯著代表作
1.[日]籾山明著:《中國古代訴訟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2. [日]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合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後收入“漢譯世界名著叢書”,商務印書館2013年5月。
其他
3.[日]岡野誠:《〈唐律疏議〉中‘例’字的用法》(上)(下),《法律史論集》第3卷、4卷,法律出版社2001、2002年。
4.[德]陶安:《律與例之間——通過明代贖法看古代中國法之一斑》(上)(下),《法律史論集》第4卷、5卷,法律出版社2002、2003年。
5.[日]三浦隆:《實踐憲法學》(合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
6.[日]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合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
7.[日]寺田浩明:《中國清代的民事訴訟與“法之構築”──以<淡新檔案>的一個事例作為素材》,易繼明主編《私法》第6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
又,收入[日]寺田浩明著,王亞新等譯《權利與冤抑——寺田浩明中國法史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
8.[日]宮宅潔著:《懸泉置及其周邊——敦煌至安西間的歷史地理》,《簡帛研究200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9.[日]籾山明:《秦漢刑罰史的研究現狀——以刑期的爭論為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古籍整
理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三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
10.[日]岡野誠:《對武則天的詛咒與裴懷古的守法——圍繞唐代一起誣告僧侶的案件》中 國政法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三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
11.[日]永田英正:《關於睡虎地秦簡秦律所見隸臣妾》,《法律史論集》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
12.[日]仁井田陞:《敦煌發現〈十王經圖卷〉所見刑法史料》,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編《法制史研究》第十一期,(台北)2007年6月。
13.[日]竹田健二:《〈曹沫之陳〉中竹簡的綴合與契口》,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研究二〇〇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14.[日]水間大輔:《秦律、漢律關於未遂、預備、陰謀罪的處罰——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研究二〇〇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15.[日]松田美惠子:《台灣地區的法制史學界之動向》,曾憲義主編《法律文化研究》第三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16.[日]夫馬進《訟師秘本的世界》,《北大法律評論》第11卷第1輯(2010),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17.[日]冨谷至《江陵張家山二四七號墓出土竹簡——特別是關於〈二年律令〉》,卜憲羣、楊振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〇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18.[日]岡野誠《關於天聖令所依據唐令的年代》,徐世虹主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四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
19.[德]陶安《關於上海圖書館藏薛允升〈唐明律合刻〉手稿本》,徐世虹主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四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
20.[日]廣瀨薰雄:《包山楚簡所見的證據制度》,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編《日本學者中國法論著選譯》(上下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21.[日]水間大輔:《秦律、漢律中有關共犯的處罰》,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編《日本學者中國法論著選譯》(上下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22.[日]石岡浩:《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之〈盜律〉所見磔刑的作用——諸侯王國視野之下的嚴刑適用》,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編《日本學者中國法論著選譯》(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23.[日]鷹取祐司:《漢代的死刑奏請制度》,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編《日本學者中國法論著選譯》(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李力古籍點校整理

[清]吳坤修等編撰,郭成偉主持點校:《大清律例根源》(全四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本人點校第一冊(第1-20卷),311頁之前的部分。

李力科研項目

(1)《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國家“七五”社科重點項目,項目參與人。
(2)《中國法律思想通史》(夏、商、西周卷),國家“七五”社科重點課題,項目參與人。
(3)《中國法制通史》(夏商周卷),國家“七五”、“八五”規劃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項目參加人,該卷副主編、主要作者之一。
(4)《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北京市教委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二人合作承擔。
(5)《百年中國史話》之《法制史話》,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獨立承擔。
(6)(台北)中央研究院重點項目“僧人與法律”之子課題“出家•犯罪•立契:1-6世紀‘僧人與法律’問題的初步考察”。
(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甲骨文法律史料的整理與研究”(02JA820017)。
(8)參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秦漢法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徐世虹教授主持,項目批准號:2007JJD810169)。
(9)參加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秦簡牘的綜合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陳偉教授主持,項目批准號:08JZD0036)。
(10)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法律文明史”(主持人:華東政法大學校長何勤華教授,項目編號:11&ZD081)之子課題。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