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公河

鎖定
李公河是臨沂市的九大水系之一,修建已有四百多年,臨沂市原生態保存較為完好的河道,也是為數不多的從東往西匯入沂河的支流之一。
中文名
李公河
所屬水系
沂河
地理位置
臨沂
流經地區
臨沂經濟開發區
河    長
8749 m
面    積
87 公頃

目錄

李公河歷史沿革

俯瞰李公河 俯瞰李公河 [1]
公元1577年,明朝沂州知州李萼為疏通沂河沭河的窪地之水,率眾修建。老百姓為紀念他,將這條河命名為李公河。
據當地史實記載:李公河,城東二十五里。明萬曆五年知州李萼所浚,以泄沂、沭間窪地之水。鄉人因以其姓名之。亦名新添河。自水湖涯起,經斜坊,李公莊,至藍墩,受沙溝之水,西南入郯境至郯之石河子村入於沂。 [1] 
李公河開通後,低窪之地變為富庶的農田,居民開始沿河而居,世代繁衍,周邊日漸繁榮起來,李公莊等一個個村莊坐落在了河的兩側。歷經歲月滄桑,這條歷史上的惠民河卻變了味。由於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業污水廢水的排放,李公河變成了一條臭水溝。河內雜草叢生、水質較差,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

李公河改造

2009年初,臨沂經濟開發區啓動了李公河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根據總體規劃要求,李公河將承載城市生態旅遊的功能,最終將被打造成一條生態河、景觀河、人文河。規劃長度為8749米,寬為河道藍線兩側50米,面積約87公頃。
李公河的總體發展定位是:以李公河為生態核心,融經濟開發區的居住、商貿、旅遊、教育等功能為一體,體現城區共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水景走廊。具體規劃方案為:形成“一鏈貫穿,六區串聯,以點帶線,疏中有密”的總體空間格局,將李公河生態水景走廊規劃成為集休閒、旅遊、文化、生態多種功能,時尚與歷史交融,自然與人文和諧的濱水開放空間,打造臨沂國際休閒中心,培育經濟開發區的產業中心,打造李公河的文化中心。另外,李公河兩岸還將規劃四個文化主題節點,分別是沂河路節點、濕地文化公園節點、北橫路節點和中央商務花園節點。
李公河生態水景走廊共分為“生態涵養地”、“親民休閒養生區”、 “濕地生態區”、“文化教育展示區”、 “城市公共活動區” 及“現代生態體驗區”六個功能區。修建親水平台28個,為兩岸居民及遊客提供了一道天藍、水清、花香、草綠、路幽、所適、人舒、商興、移步換景、駐足忘返的怡人景廊。
李公河濕地公園 李公河濕地公園 [2]
[3]  2012年,河東區啓動了李公河九曲段濕地淨化工程。
李公河河東段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位於河東區九曲街道辦事處,總投資3805.52萬元,總佔地面積約182718㎡,建設規模3×10m/d,主要包括潛流濕地和人工生態藻強化塘2部分,
其中潛流濕地包括濕地牀體、布水系統和排水系統,處理規模3×10m/d,佔地面積約105468㎡。利用潛流濕地水質淨化工程相對較高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對李公河上游河東工業園區的排水及港華水務公司排水進行深度淨化,將大部分污染物質去除,確保出水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V類標準,即出水水質COD小於40mg/L,氨氮小於2mg/L。
在潛流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出水口下游,利用鳳凰大街至凌雲路段3090m的河道,建設人工生態藻強化塘,總面積約77250m,通過修建重力溢流壩等構築物使河道保持適宜水位,通過在河道底部敷設生態藻等人工生態基對人工濕地出水進行深度淨化,確保出水最終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即出水水質COD小於30mg/L,氨氮小於1.5mg/L。
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正在種植水生植物。該工程全部完成後,將有效淨化李公河河道微污染水,減輕下游蘭墩斷面的污染負荷;年處理水量1095萬m,處理後削減COD219t/a,削減氨氮29.2t/a;濕地出水可回用與農田灌溉,達到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濕地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