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光鬥

(山東籍革命烈士)

鎖定
李光鬥,曾用名李學臣、李維新。山東省清平縣(今屬臨清市)丁馬莊人,1905年出生於農民家庭。幼時隨父親赴東北吉林省寧安縣(今屬黑龍江省)謀生。1928年在寧安省立四中讀書時,先後加入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併為學校黨團組織負責人。1929年因領導學潮運動被學校反動當局開除學籍,遂任共青團寧安縣委書記。“九一八”事變後,投身抗日救亡鬥爭,初在寧安縣山林隊(土雜武裝)做兵運工作,後隨隊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任團長。1934年在對日作戰中頭部負重傷,被送到蘇聯伯力醫院治療。傷愈後經組織批准,輾轉平津一帶參加由吉鴻昌領導的抗日同盟軍,後該部被蔣介石密令擊潰,遂返回原籍。“七七”事變後積極組織抗8武裝鬥爭,歷任清平縣抗日遊擊隊隊長,山東省第六區(又稱魯西北)抗日遊擊司令部第二十九支隊營長、團長,八路軍先遣縱隊第五大隊大隊長等職。1939年冬因涉嫌“託派”問題被調離部隊,同年冬奉調臨清縣抗8大隊任參謀長,1940年秋因在工作中處理問題不當,被送冀南區抗日公安總局關押。經反覆審查,歷史清楚。1942年4月29日在8軍大掃蕩中犧牲。嗣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 
中文名
李光鬥
別    名
李學臣
李維新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省清平縣五區丁馬莊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42年4月29日 [1] 

目錄

李光鬥人物生平

李光鬥,曾用名李學臣、李維新。1905年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五區丁馬莊(現屬臨清市魏灣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隨父母去吉林省寧安縣(現屬黑龍省)謀生。1928 年在吉林省立第四中學讀書時即參加了黨組織的革命活動。同年初中畢業後,升入本校高中師範科。李光鬥聰明好學,思想進步,主動靠近學校黨團組織,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併成為學校黨團支部負責人之一。李光鬥積極組建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組織會員傳閲進步書刊,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啓蒙教育,從中物色思想進步的同學入團入黨,擴大黨的政治影響。他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針對校方宜揚的讀書救國的謬論,組織黨團員和讀書會會員開展大討論,揭露國民黨和國家主義的反動本質,使廣大同學明辨是非,澄清糊塗觀念,認清只有共產主義才能夠敕中國的革命真理。由於讀書會在學校中異常活躍,黨團組織在學生中建立起了比較廣泛和牢固的羣眾基礎,李光鬥等黨團組織負責人在學生中有較高威望。在一次學生會幹部改選中,黨團組織挫敗了校方企圖控制學生會的陰謀,選舉李光鬥擔任學生會主席,一些進步同學也當選為學生會幹部。
四中校長王子仁秉承國民黨教育當局的旨意,在學校中推行“尊孔讀經”,禁止語文教師給學生講授進步文章,並在學校中宣揚“中日提攜,共存共榮”的親日賣國言論,加之他在修建校舍中有貪污行為,廣大師生對他早有憤慨之心。四中黨團組織順應羣眾的不滿情緒,由學生會出面召開全校師生大會,會上李光鬥登上講台,歷數王子仁的罪惡行徑,請求將王子仁撤職查辦。這一倡儀得到大會通過,許多進步教師也表示支持,旅外同鄉同學和外地進步團體聞訊也紛紛來電來信表示聲援。四中的驅王學潮一直持續了兩個多月,最後國民黨吉林省教育廳不得已將王子仁撤職,同時宣佈將李光鬥開除學籍。此後,李光鬥轉入地下工作,曾擔任寧安縣共青團書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光鬥從事組織反日敕國會工作,後又參加周保中將軍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並任團長。他對敵作戰有勇有謀,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在一次與日偽軍的遭遇戰中,他不幸頭負重傷,被轉送到伯力治療。傷愈後,經組織批准,到平津一帶參加東北學生抗日敫亡運動,後又到吉鴻昌將軍領導的抗日同盟軍工作。抗日同盟軍被日偽合謀擊潰後,李光鬥受組織委派,於1936年底輾轉回到原籍清平縣,繼續從事抗日鬥爭。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寇沿津浦、京漢鐵路長驅南下,直逼冀魯平原。此時,國民黨山東省四區專員、魯西北民團總指揮趙仁泉企圖裹脅臨清、清平等縣聯莊會的壯丁和槍支,東渡黃河南逃。李光鬥得知這一消息後,便通過關係,串聯清平五區、二區的一些實力人物,制定了留槍鬥爭的策略。當國民黨縣長在縣城集中聯莊會會員訓話時,各莊聯莊會便鼓譟而起,衝出城門,一鬨而散,從而粉碎了國民黨投降派企圖攜槍南逃的陰謀,取得了留槍鬥爭的勝利,為清平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次留槍鬥爭,顯示了李光斗的組織指揮才能。從此,他的名字在清平一帶傳揚開來。
趙仁泉偕四區各縣官員南逃後,清平的一些青紅幫和土匪頭子趁機收繳民槍,自封為“抗日司令”,各羈一方。李光鬥抓住這一時機, 與梁志超等人説服清平五區運河以東幾個大鄉的鄉長,將聯莊會的人槍交給他統一指揮。為了保存這支隊伍,以圖發展,李光鬥又通過王連級的關係,將這部分人槍接受了王善堂的改編,編為王部抗日遊擊軍第二營,李光鬥任營長。
1937年年底,國民黨山東省六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範築先將軍巡視聊城北部各縣,王善堂為範築先的抗日愛國精神所感召,遂接受了範築先的改編,被命名為山東省六區抗日遊擊第二十九支隊。李光鬥仍任二營營長,梁志超任書記官。此間,上級黨組織陸續派黨員幹部到二營工作,並在二營建立了黨支部。從此,二營屢打勝仗,抗日士氣十分高漲,支隊每接到艱險任務,總是讓二營打先鋒。
1938年秋,範築先將所屬支隊編成三個縱隊,二十九支隊歸屬齊子修的第二縱隊。李光鬥被提升為二十九支隊團長。11月間,日偽軍進犯聊城,沈鴻烈暗中唆使王金祥按兵不動。範築先指揮少數兵力與敵血戰竟日,終因寡不敵眾,壯烈殉國。範築先將軍犧牲後,齊子修為擴充實力,將二十九支隊包圍繳械。李光鬥等人對此早有警惕,事先有思想、行動準備,在齊子修重兵包圍之下,李光鬥等帶領部分同志分頭突圍出去。此後,李光鬥在八路軍先遣縱隊任偵察參謀,曾隨軍回到清平、博平一帶,進行擴大我黨我軍影響的工作,鼓舞了敵佔區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1939年春,清平工委以李圈、小薛樓一帶的黨員為核心,貧苦農民為骨幹,成立了清平縣抗日遊擊隊,後來併入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第五大隊。由於李光鬥富有作戰經驗,並在這一帶很有影響,縣委決定,經運東地委同意,將李光鬥調任第五大隊隊長。博平日偽軍進攻堂邑,李光鬥將部隊埋伏在博平白虎寺村南沙窩裏。當日偽軍進入伏擊圈時,李光鬥率隊突然襲擊,經激戰,敵人狼狽逃走。白虎寺戰鬥擊斃擊傷敵人二人,繳獲軍馬一匹,步槍一支,軍刀一把。初戰獲勝,士氣大振。
1939年春末夏初,國民黨四區專員袁聘之部進駐侯寨子,為清平、博平兩縣聯合出動的日偽軍所包圍,處境十分危險。李光鬥聞訊率隊趕來支援,並組織侯寨子等村民兵從敵人背後進行攻擊。日偽軍不明虛實,倉皇撤走。第五大隊和民兵無一傷亡,繳獲步兵炮瞄準鏡一具,鋼盔、刺刀等數件。
1939年春,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東進途經清平時,給清平留下了幾名幹部,其中一名叫水波的女幹部去第五大隊做政治宣傳工作。水波,貴州人,原系平津流亡學生,“七七”事變後赴延安,曾就讀於“陝北公學”,參加過“卡爾社”。在五大隊工作期間,和李光鬥關係比較密切。
1940年初,魯西區開展“肅託”運動,水波被錯誤地打成“託派”。聯繫到李光鬥和水波的關係,進而聯繫到李光鬥在五大隊的一些缺點錯誤,加之因李光鬥扣留袁聘之部的槍支,與袁部的關係搞得很緊張,便懷疑李光鬥被水波拉進了“託匪”組織,將李光鬥撤職審查。
1940年1月,衞東縣委書記劉殿臣將李光鬥介紹到臨清縣抗日政府,因他的問題尚未做結論,暫時安排在縣政府當軍事參謀。李光鬥在揹着政治包袱的情況下,革命鬥志仍然十分高昂。這年春,他發覺縣政府和動委會的兩個幹部與國民黨頑固分子李子驤關係很不正常,即向縣政府領導作了彙報,並對這兩個幹部進行監控。後來,縣大隊的一名排長髮動叛亂,企圖殺害縣政府領導,經審訊,這個排長供認是國民黨分子李子驤勾結這兩個幹部指使他乾的。臨清縣政府即將這兩個內奸逮捕。這年秋,冀南軍區八旅的一個連長違法亂紀,民憤很大,李光鬥未經組織批准,擅自指派幾名戰士將這個連長吊打致死。事發後,八旅追究此事,將李光鬥押送冀南公安總局審查。在受審期間,李光鬥主動向組織承認錯誤,申明問題。在他的問題尚未查清之前,經組織允許,他還借自己的“犯人”身份,在犯人中進行偵察工作,有的重要案件,就是在李光鬥偵察後處理結案的。
1942年初,冀南公安總局經過反覆審查,認定李光鬥除犯有無組織無紀律錯誤外,沒有其他政治向題,更不是“託派”分子,準備將他無罪釋放。但這期間有一件重要案子,需要他進行偵察,便“暗放明不放”,暫時把他仍留在犯人中。此後不久,日寇在冀南實行“四·二九”鐵壁合圍大“掃蕩”,李光鬥隨在押犯人轉移途中,4月29日在威縣不幸中彈犧牲。他的“託派”糾正問題因此擱淺。
1988年1月16日,中共聊城地委在給中共山東省委關於魯西肅託案件複查情況和處理意見的報告中嚴正指出:“魯西區肅託是一起冤假錯案, 對被錯捕、錯殺,尚未平反糾正的同志,一律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幾十年來,蒙在李光鬥同志身上的政治塵垢終於煙消雲散,化為鳥有,李光鬥若九泉有知,也可瞑目安息了! [1-3] 
參考資料
  • 1.    中共聊城地委組織部、中共聊城地委黨史辦公室,東昌人物 續集,中共黨史出版社 , 1994.12,第428頁
  • 2.    謝玉琳主編,魯西英烈 2,山東人民出版社 , 1991.06,第90-95頁
  • 3.    山東省聊城地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聊城地區志,齊魯書社 , 1997.06,第9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