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光憲

(四川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鎖定
李光憲,男,漢族,1955年11月生,北京人,中共黨員,1974年5月參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 
現任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所長 [1] 
中文名
李光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5年11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籍    貫
北京

李光憲人物經歷

1974年06月—1977年02月 陝西省千陽縣文家坡公社當知青;
1977年02月—1978月02月 在陝西省武功5702廠當工人;
1978年02月—1984年10月 就讀於成都工學院高分子材料系,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1984年10月—1986年08月 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助教;
1986年08月—1989年07月 上海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1989年09月—1990年09月 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講師;
1990年09月—1993年05月 英國Herriot-Watt大學化學系作博士後研究;
1993年05月—1997年05月 成都科技大學、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材料系任教,1993年5月晉升為教授,1994年12月至1997年4月,任四川聯合大學塑料工程系主任、研究所長,1996年7月被評為博導;
1997年05月—2005年02月 四川大學科技處處長,高分子材料學院教授,博導;
2005年02月—2007年09月 四川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2007年09月—2017年05月 四川大學常務副校長、黨委常委。 [2] 

李光憲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礎及新技術、多組分高分子相行為與形態控制、高分子老化與壽命預測、高性能複合材料等。 [1] 

李光憲主要成就

先後負責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2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4項。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40餘名。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SCI收錄110餘篇。中國發明專利授權9項。 [1] 

李光憲所獲榮譽

曾獲全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1996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998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999年入選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2001年入選四川省政府第三批優秀學術帶頭人。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李光憲社會任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和材料學部諮詢委專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員、材料學部常務副主任,中國材料研究會高分子材料和工程委員會主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1] 

李光憲主要貢獻

先後負責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2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4項。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40餘名。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SCI收錄110餘篇,中國發明專利授權9項。 [1] 

李光憲科研項目

1 聚合物加工成型中的高分子物理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9934070 2000.1~2003.12 85 負責人。
2 鏈內排斥與鏈間吸引協同效應引起的多組分高分子相行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9874024 1999~2001 25 負責人。
3 工程塑料合金系列產品產業化 國家經貿委高科技產學研項目 國家經貿委[1996]725號 1997~2000 30 負責人。
4 多組分高分子相行為現代狀態方程理論與實驗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97061025 1998~2000 5 負責人。
5 新型高分子增容劑的分子設計和製備、應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9673023 1997.1~1999.12 11 負責人。
6 交通標識製品用專用合金樹脂材料 四川省科委項目 川教科(1998)19號 1999~2001 10 負責人。
7 通訊電纜屏蔽用專用樹脂 教育部重點項目 教技司(96)146號 1997~1999 8 負責人。
8 無規共聚物共混物相容範圍預測和相態控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9474145 1995.1~1997.12 7 負責人。
9 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基金 教育部科技委項目 國家教委科技委(1997)2號 1997.1~1999.12 30。
10 分子內鏈段排斥作用導致的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研究 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 教人司(94)375號 1995~1997 6。
11 三元高分子共混體系的相行為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啓動基金 1994~1996 4。
12 流動引起的多組分高分子體系的相行為 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計劃基金 1999~2001 12 負責人。
13 高分子加工的物理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1996~1998 40 第一主研。
14 高分子材料的破壞、失效機理 “金屬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1997~1999。
15 流動場下多組分高分子相行為 四川省“優秀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基金 1998~2000 2 負責人。
16多組分高分子體系在流場中的相結構、控制及與性能的關係 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計劃基金 18負責人。
17 無規共聚物對PC/PMMA共混物的增容改性研究 —用於高性能光學材料 四川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2002~2004 4 負責人。

李光憲獲准專利

1、李光憲,雷彩紅,楊其,周肇飛,邱瑜:實用新型專利1項(專利號ZL 00 2 23663.X)。
2、李光憲,雷彩紅,楊其,周肇飛,邱瑜:發明專利1項(專利號ZL 00 1 09909.4)用於聚合物加工研究的光散射及剪切場生產設備。

李光憲學術論文

1、楊坤,楊其,李光憲,孫雅傑,毛益民.均聚物/共聚物共混體系的相形為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5,17(1):1~5。
2、劉小林,楊其,馮德才,李光憲,毛益民,孫雅傑.散香型ABS的製備及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05,33(6):4~7。
3、楊其,李光憲,姜蘇俊,唐萍,雷彩紅. 剪切流動對聚合物共混物相行為影響的研究進展[J],應用化學,2004,21(1):1~5。
4、毛益民,楊其,李光憲,黃亞江. 剪切場下聚合物結晶形態學研究進展[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4,20(1):36~39,44。
5、楊其,雷彩紅,李光憲,唐萍,毛益民,歐陽文斌,羅勇. 剪切對聚合物共混體系相行為影響理論研究的進展[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4,20(2):24~27。
6、孟詩云,李光憲,楊其,黃亞江. 用於光致抗蝕劑的聚對羥基苯乙烯的合成及其進展[J],化學進展,2004,16(2):243~249。
7、楊其,田野春,毛益民,黃亞江,李光憲,曾邦祿. PP/LLDPE共混體系的相容性及結晶行為[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4,20(5):155~158。
8、賈嚮明,楊其,李光憲,陸玉本. 本徵導電高分子材料及複合材料的研究[J],化學世界,2004,11:610~613。
9、楊其,李光憲,黃亞江,毛益民,雷彩紅. 環氧樹脂/聚氨酯共混體系相行為研究[J],高分子學報,2003,1:68~72。
10、毛益民,楊其,李光憲,黃亞江, 剪切場下聚合物結晶行為的在線研究方法[J],中國塑料,2003,17(1):91~94。
11、賈嚮明,楊其,李光憲,姜蘇俊,陸玉本,吳兆權. 填充型導電高分子複合材料的逾滲理論進展[J],中國塑料,2003,17(6):9~14。
12、鄭一泉,楊其,李光憲. PC/SAN相容性研究進展[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3,19(4):31~35。
13、楊其,雷彩紅,李光憲,鄭一泉,毛益民,黃亞江. PC/SAN二元共混體系定構化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03,31(9):67~69。
14、鄭一泉,楊其,李光憲,黃亞江,鄭愛舞,王大中. 可互容的PVME/SAN共混物的細微結構[J],合成橡膠工業,2003,26(5):316。
15、楊其,鄭一泉,馮強,李光憲. PC/ABS共混體系的研究進展[J],塑料科技,2003,5:58~61。
16、楊其,鄭一泉,李光憲,毛益民,黃亞江. 光散射在高分子溶液和聚集態研究中的應用[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3,15(4):443~446。
17、楊其,李光憲,雷彩紅. 光散射技術在聚合物結晶研究中的應用[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2,18(5):45~49。
18、楊其,李光憲,李宏宇,雷彩紅. 聚合物棒晶SALS圖樣的計算機模擬[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2,36(9):983~986。
19、楊其,李光憲,陳弦,羅勇. 動態硫化EPDM/PP共混型熱塑性彈性體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9(2):325~330。
20、楊其,李光憲. 用於交通信號標識製品的聚丙烯合金的研製[J],塑料工業,2002,30(3):30~33。
27、楊其,李光憲,李宏宇,雷彩紅. 聚合物球晶SALS圖樣的計算機模擬[J],中國塑料,2002,16(4): 66~69。
21、楊其,曾邦祿,王鵬駒,李光憲,黃亞江. PP/EPDM共混物動態硫化的研究——硫黃硫化體系對性能的影響及硫化機理[J],中國塑料,2002,16(11):29~3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