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先民

鎖定
李先民(1908——1985) ,男,原名李忠詢,遼寧莊河人。
中文名
李先民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畢業院校
瀋陽第一師範學校
青年時期就具有正義感和反抗精神,讀中學時曾參加反對當局的罷課運動。“九·一八”事變後,不願當亡國奴,隻身去北平讀書。此間,目睹國民黨在政治上腐敗墮落,對日屈膝投降,熱衷內戰,從而對國民黨產生不滿情緒,與此同時,閲讀了一些進步書刊,由於受到馬列主義思想的影響。1938年9月,赴陝北投身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東抗大一分校政治教員、山東分局黨校宣傳部教育幹事。先後在晉東南、山東等地堅持參加抗日救國鬥爭,被評為模範共產黨員。1945年,從山東到東北佳木斯市,先後擔任東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牡丹江市聯合中學校長、教育局長、市委委員等職。1948年9月,調入長春,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辦公室主任、黨總支書記、黨委副書記。在校工作4年多,對學校由短期政治訓練,轉向正規化教育過程中,他十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提出知識分子如何克服舊思想,學習馬列主義的意見,並注意關心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在他的倡導下,學習形成重視知識,重視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風氣,其學校發展很快,教育質量不斷提高。1952年9月,調長春市委工作。先後任宣傳部副部長、部長、文教部長、市委委員、市委常委。1959年,各部門都提出“大幹快上”的口號。他卻堅持從實際出發的態度,深入縣、社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在1962年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後,他帶領宣傳部系統部分幹部,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後,將真實情況,向市委作了彙報,提出宣傳工作今後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意見,工作中必須防止主觀性、片面性。他的這一建議,得到了市委的肯定。並決定在文化藝術界親自主持召開幾次會議,解決文藝隊伍的思想實際問題,使文藝界很快出現思想活躍的新局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認真總結了多年來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教訓,清除“左”的思想影響,從長春的實際出發,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工作規則。提出:“宣傳馬列主義、宣傳毛澤東思想,在黨內形成重視知識,尊重人才之風”。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帶領宣傳系統的各基層幹部努力工作,不僅很快地恢復了被摧毀的各類文教事業,而且在隊伍建設規模方面,也有了新的發展。因此,出現了教育戰線上的勤工儉學,職工教育等一批新的事物。為黨的宣傳工作和文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82年6月離休。1985年9月5日病故。 [1] 
參考資料
  • 1.    侯曙光主編,古今人物,長春出版社,2000.08,第2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