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兆麟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鎖定
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1946年3月9日),男,漢族 [8]  ,原名李超蘭,化名張壽籛,1910年11月2日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煙台區(今燈塔市),1929年參加革命活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  九一八事變後,李兆麟受東北民眾救國會和時任共青團北平市委宣傳部部長鬍喬木的派遣,從北平返回遼陽開展抗日鬥爭。此後,他曾任中共北滿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等職。 [7]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爾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時年36歲。 [3] 
李兆麟是東北抗聯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4] 
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6] 
中文名
李兆麟
別    名
原名李超蘭,曾用名張壽籛 [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2日
逝世日期
1946年3月9日
主要成就
東北抗日聯軍創始人
主要成就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出生地
遼寧省燈塔市
代表作品
《露營之歌》
政    黨
中國共產黨
妻    子
金伯文 [2] 

李兆麟生平簡介

1910年生於遼寧省遼陽縣。
李兆麟將軍相冊
李兆麟將軍相冊(18張)
九一八事變後,他到北平參加了抗日民眾救國會,在平西一帶進行抗日救亡活動,後回家鄉組織抗日義勇軍。
1932年,李兆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礦從事工人運動。
次年8月,他被調往中共滿洲省委軍委工作,先後赴海倫、珠河等地參與創建抗日武裝。
1934年起,李兆麟任珠河反日遊擊隊副隊長、哈東支隊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政治部主任、北滿抗日聯軍總政治部主任。他曾與趙尚志指揮打賓州、克五常堡,與李延祿部配合襲擊窪洪、攻佔林口、指揮老錢櫃等戰鬥,創建松花江下游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
1939年5月,李兆麟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指揮,率部開展松嫩平原游擊戰,攻克訥河、克山、肇源等縣城。
1941年當抗聯部隊遭受嚴重挫折時,他和周保中等組織整訓部隊,繼續堅持戰鬥,曾任東北抗聯教導旅政治副旅長。
李兆麟曾在抗戰歲月中寫下《露營之歌》。在那個年代,這支歌成了鼓舞東北抗聯將士浴血奮戰、打擊日寇的有力武器。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李兆麟任濱江省副省長、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等職,積極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陰謀。面對複雜險惡的形勢,李兆麟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義正詞嚴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他堅定地説:“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喚起人民的覺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爾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時年36歲。 [3] 

李兆麟人物事蹟

李兆麟組建義勇軍露頭角

1932年2月,作為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成員、中共黨員的李兆麟被黨組織派回家鄉遼陽從事組織義勇軍鬥爭工作。
組織動員義勇軍、山林隊參加抗日充滿艱鉅性、危險性。因為義勇軍、山林隊大多是土匪出身,他們既有抗日的一面,也有掠民害民的一面。李兆麟以廣泛的社會關係為依託,以民族大義為導引,宣講“擰成一股繩”團結抗日的道理。通過耐心細緻的鼓動説服工作,最終把遼陽一帶的義勇軍、山林隊聚集到抗日救國道路上來,統一組成第二十四路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
1932年3月底,李兆麟充分運用“中國人應打日本”的統一戰線策略,通過卓有成效的策反工作,巧妙活捉日本關東軍工兵司令、八大礦礦長久留島。當時有人建議殺掉久留島,李兆麟沒有同意。他認為殺掉久留島,可能導致敵人報復當地老百姓。最後,通過召開羣眾大會,對久留島審訊教育後予以釋放。這一舉措造成很大影響,義勇軍聲威大振。
1932年8月底,李兆麟率部參加攻打奉天城(今瀋陽)戰鬥。義勇軍攻破東塔飛機場,燒燬日軍飛機多架,擊斃日偽軍二三十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這一壯舉轟動了全中國,給剛剛上任的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一個大大“見面禮”。日本侵略者把這次戰鬥視為滿洲形勢“十分可慮”的事件之一。
多次戰鬥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心、民心,使第二十四路義勇軍聲名鵲起,成為遼陽一帶極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抗日隊伍。李兆麟在組建、領導義勇軍對敵鬥爭中嶄露頭角,顯示出很強的組織指揮能力。
在領導義勇軍開展抗日鬥爭的同時,李兆麟還大力發動羣眾,建立“反帝大同盟”“農民大同盟”“窮人會”“婦女會”“少年先鋒隊”等羣眾性抗日組織,使其配合、支援義勇軍鬥爭。 [4] 

李兆麟踏破興安山萬重

1936年1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成立後,聯軍總司令部認為,為了長期堅持北滿抗日遊擊戰爭,必須建立鞏固的湯原後方根據地。
為加強對根據地建設的領導,第六軍政治部主任李兆麟被安排留守湯原,兼任留守處主任。他積極主動協助湯原中心縣委,加強遊擊根據地建設。李兆麟認為,“裏面區”(黨組織)為骨,“表面區”(抗日會)為肉,交通為筋;要通過“裏面區”工作推動“表面區”工作。與此同時,他領導了組建青年義勇軍和遊擊連等地方武抗日裝工作,為建設小興安嶺湯旺河後方根據地耗費了大量心血。
1937年2月,在掌握敵情的基礎上,李兆麟指揮第六軍一支200餘人的部隊遠距離奔襲,乘夜急行軍潛入鐵力神樹日本兵營,擊斃頑抗的日本指導官,令偽軍警投降,繳獲大批槍支彈藥,解放了數百名勞工。
李兆麟十分善於抓部隊的政治工作,經常結合實際給戰士講形勢任務,講當亡國奴的滋味是難受的,國家滅亡是民族的最大恥辱,鼓勵大家堅持抗戰,克服困難,爭取早日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他沒有官架子,對大家循循善誘,熱心幫助,和藹可親。
1938年年底,作為北滿抗聯總政治部主任的李兆麟在率部越過小興安嶺的千山萬水向西部山區遠征途中,創作了一首《露營之歌》。這首戰歌是他一邊指揮部隊作戰,一邊和當時身邊的戰友切磋寫成的。《露營之歌》文辭精美,詩意濃郁,激昂雄壯,構思巧妙。“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是盡人皆知的反映抗聯艱苦生活、頑強戰鬥的詩句,深受廣大戰士和民眾喜愛。 [4] 

李兆麟平原遊擊勇殺敵

1939年5月以後,在廣袤的黑嫩、松嫩平原,作為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領導全軍將士積極開展游擊戰爭。
為開展平原游擊戰爭,李兆麟強調部隊必須與羣眾同心協力,加強與羣眾的聯繫,指出密切與羣眾聯繫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他要求部隊每到一地,都應對羣眾開展宣傳工作,成為羣眾的宣傳者、組織者。按照這一指示,第三路軍指戰員在各地深入瞭解羣眾的反日情緒,宣傳抗聯是人民的抗日武裝、抗日必勝的前途,誠心誠意與統一戰線對象共生死、同命運,組織動員羣眾開展反日鬥爭。第三路軍以騎兵為主,他們採取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的游擊戰術,突擊、伏擊、襲擊、阻擊、截擊、追擊日偽軍,具有很大殺傷力。在廣大羣眾的支持下,第三路軍的平原游擊戰爭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李兆麟注意積累、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掌握有利時機,以克敵制勝。他提出建立新的軍事據點、改善游擊戰術,即利用山區“山勢出入,便於隱蔽,易於接觸羣眾”的條件建立“密營”的思想對於深入開展游擊戰具有重要意義。他不是駐守在總指揮部進行指揮,而是親自到戰爭前線靠前指揮,並做到謀略在前,每一次重要軍事行動都要周密計劃、部署。他直接到在訥河活動的第二支隊,鼓舞士氣,和第二支隊將士一道進出訥河、德都、北安、克山等縣,勇敢殺敵。
1940年是東北抗日遊擊戰爭最為困難的一年,但第三路軍廣泛、深入地開展平原游擊戰,其活動範圍包括黑龍江省十七八個縣。李兆麟率部先後攻打克山、肇源兩座縣城及30多處“集團部落”、偽警察署、日本“開拓團”等日偽據點,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有力配合了全國抗戰,書寫了中國抗戰史冊的光輝篇章。 [4] 

李兆麟後世紀念

2009年9月,李兆麟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6] 
2010年9月30日晚,迎國慶暨紀念李兆麟誕辰100週年紅詩詠誦展演晚會在燈塔市政府廣場隆重舉行。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