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元景

(唐高祖李淵第六子)

鎖定
李元景(618年—653年3月6日),隴西狄道(甘肅臨洮)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六子,母為貴嬪莫麗芳 [7-8]  [13] 
武德三年(620年),冊封為趙王。武德八年(625年),授安州都督 [18]  貞觀初年,歷遷雍州牧右驍衞大將軍。 [4]  [6]  [18]  貞觀十年(636年),改封荊王,轉鄜州刺史 [1]  [4]  [6]  [12]  [18]  。唐高宗即位後,進位司徒、秦州都督,實封一千五百户。 [5]  [9] 
永徽四年(653年),捲入房遺愛謀反案,坐罪賜死。後來,追封沈黎郡王,備禮改葬 [1-3]  [10]  神龍初年,追復官爵。 [10] 
本    名
李元景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府長安縣(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618年
逝世日期
653年3月6日
官    職
司徒 [5]  [9] 
爵    位
荊王→沈黎王 [3-4]  [10] 

李元景人物生平

生年沒有記載,因認為莫麗芳與他的母親莫嬪是同一人,莫麗芳於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因產病去世,故他大約在此前出生。 [7]  [11] 
武德三年(620年),封趙王 [4] 
武德八年(625年),任命為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陸)都督。 [18] 
貞觀初年,任命為雍州牧、右驍衞大將軍。 [4]  [6] 
貞觀十年(636年),徙封荊王,任荊州都督。 [4] 
貞觀十一年(637年),轉任鄜州(治所在今陝西富縣)刺史。 [4]  [6]  [12] 
永徽初年,進位司徒實封1500户。 [5]  [9] 
永徽四年(653年),因夢見手持日月及參與房遺愛謀反事件,與兒子李則一起被處死。後追封沈黎郡王,備禮改葬,以李奉慈之子李長沙為嗣,嗣子降爵為侯。 [10]  [17] 
神龍初年,李元景之孫李逖被封為嗣荊王。不久李逖去世,無後國除。 [3]  [10] 
李元景妻子裴氏為司空裴寂的女兒。 [14]  [15]  李元景有一女嫁梁國公房玄齡之子房遺則 [16]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稱李元景無後。 [3] 

李元景親屬成員

李元景家族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父母
唐朝開國皇帝。 [7] 
吳郡莫氏,高唐太守莫孝恭之女,追封貴嬪 [6]  [7]  [11]  [13] 
妻子
裴氏
王妃,出身河東裴氏,司空裴寂之女。 [14]  [15] 
兒子
因謀反賜死。 [3] 
李長沙
渤海王李奉慈之子,過繼給李元景為嗣,封為沈黎侯。 [3] 
女兒
李氏
嫁梁國公房玄齡之子房遺則 [16] 
孫子
嗣荊王。 [3]  [10]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2-14]
  • 2.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2-14]
  • 3.    《新唐書》:房遺愛謀反,坐子則與往還繫獄。時吳王亦抵罪,高宗謂大臣曰:“朕欲從公丐叔及兄死。”兵部侍郎崔敦禮曰:“陛下雖申恩,不可詘天下法。”遂賜死。久之,追封沈黎王,以渤海王奉慈子長沙嗣,降為侯。神龍初,復王爵,以孫逖嗣。 薨,無子,國除。
  • 4.    《新唐書》:荊王元景,武德三年始王趙,與魯、酆二王同封。貞觀初,累遷雍州牧。十年, 徙封荊。
  • 5.    《新唐書》:永徽初,進位司徒,賜實封至千五百户。
  • 6.    《舊唐書》:荊王元景,高祖第六子也。武德三年,封為趙王。八年,授安州都督。貞觀初, 歷遷雍州牧、右驍衞大將軍。十年,徙封荊王,授荊州都督。十一年,定製元景等為代襲刺史。詔曰:皇王受命,步驟之跡以殊;經籍所紀,質文之道匪一。雖治亂不同,損益或異, 至於設官司以制海內,建籓屏以輔王室,莫不明其典章,義存於致治;崇其賢戚, 志在於無疆。朕以寡昧,丕承鴻緒,寅畏三靈,憂勤百姓,考明哲之餘論,求經邦 之長策。帝業之重,獨任難以成務;天下之曠,因人易以獲安。然則侯伯肇於自昔, 州郡始於中代,聖賢異術,沿革隨時,復古則義難頓從,尋今則事不盡理。遂規模 周、漢,斟酌曹、馬,採按部之嘉名,參建侯之舊制,共治之職重矣,分土之實存 焉。已有制書,陳其至理。繼世垂範,貽厥後昆;維城作固,同符前烈。荊州都督 荊王元景、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禮、潞州都督韓王元嘉、遂州都督 彭王元則、鄭州刺史鄭王元懿、絳州刺史霍王元軌、虢州刺史虢王鳳、豫州刺史道 王元慶、鄧州刺史鄧王元裕、壽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靈夔、蘇州刺史許 王元祥、安州都督吳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齊州都督齊王裕、益州都督蜀王愔、 襄州刺史蔣王惲、揚州都督越王貞、幷州都督晉王某、秦州都督紀王慎等,或地居 旦、奭,夙聞《詩》、《禮》;或望及間、平,早稱才藝,並爵隆土宇,寵兼車服。 誠孝之心,無忘於造次;風政之舉,克著於期月。宜冠恆冊,祚以休命。其所任刺 史,鹹令子孫代代承襲。
  • 7.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隱太子建成及太宗、衞王玄霸、巢王元吉,萬貴妃生楚王智雲,尹德妃生酆王元亨,莫嬪生荊王元景,孫嬪生漢王元昌,宇文昭儀生韓王元嘉、魯王靈夔,崔嬪生鄧王元裕,楊嬪生江王元祥,小楊嬪生舒王元名,郭婕妤生徐王元禮,劉婕妤生道王元慶,楊美人生虢王鳳,張美人生霍王元軌,張寶林生鄭王元懿,柳寶林生滕王元嬰,王才人生彭王元則,魯才人生密王元曉,張氏生周王元方。
  • 8.    《新唐書》:高祖二十二子:竇皇后生建成、太宗皇帝、玄霸、元吉,萬貴妃生智雲,莫嬪生元景,孫嬪生元昌,尹德妃生元亨,張氏生元方,郭婕妤生元禮,宇文昭儀生元嘉及第十九子靈夔,王才人生元則,張寶林生元懿,張美人生元軌,楊美人生鳳,劉婕妤生元慶,崔嬪生元裕,小楊嬪生元名,楊嬪生元祥,魯才人生元曉,柳寶林生元嬰。
  • 9.    《舊唐書》:高宗即位,進位司徒,加實封通前滿一千五百户。
  • 10.    《舊唐書》:永徽四年,坐與房遺愛謀反賜死,國除。後追封沉黎王,備禮改葬。以渤海王奉慈子長沙為嗣,降爵為侯。神龍初,追復爵土,並封其孫逖為嗣荊王,尋薨,國除。
  • 11.    《大唐莫貴嬪墓誌銘》:武德元年十一月,薨於別館,春秋卅有二。巽風徘徊,林星掩曜,紫庭興悼,彤管流嗟。詔贈貴嬪,禮也。
  • 12.    《新唐書》:明年,詔荊州都督荊王元景、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禮、潞州都督韓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則、鄭州刺史鄭王元懿、絳州刺史霍王元軌、虢州刺史虢王鳳、豫州刺史道王元慶、鄧州刺史鄧王元裕、壽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靈夔、蘇州刺史許王元祥、安州都督吳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齊州都督齊王祐、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蔣王惲、揚州都督越王貞、幷州都督晉王治、秦州都督紀王慎所任刺史並功臣令世世襲。會長孫無忌等固讓,遂廢不行。徙鄠州。
  • 13.    《大唐莫貴嬪墓誌銘》:貴嬪莫氏,諱麗芳,吳郡吳人也。其先(屈瑕)光輔楚國,望祀潼漳。世處莫敖,因以命氏。祖影龍,陳東衞、北兗、南徐三州刺史。父孝恭,高唐太守。葳蕤蘭桂,國芳雲挺。煥爛珠玉,曜廡燭車。
  • 14.    《舊唐書·裴寂傳》:又為趙王元景聘寂女為妃。
  • 15.    《舊唐書》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22]
  • 16.    《資治通鑑》:因與遺愛謀:“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為主。”元景女適遺愛弟遺則,由是與遺愛往來。
  • 17.    《資治通鑑》:元景嘗自言,夢手把日月。
  • 18.    《舊唐書》:荊王元景,高祖第六子也。武德三年,封為趙王。八年,授安州都督。貞觀初,歷遷雍州牧、右驍衞大將軍。十年,徙封荊王,授荊州都督。十一年,定製元景等為代襲刺史。
展開全部 收起